湄洲南隅,矗立着一座历经六百余年,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渔商重镇——峰尾。峰尾古称"烽火岛",又称"圭峰",因后人仰慕元代先贤卢琦(号"圭峰")而立此名。相传半岛是"蜂穴",位于湄洲湾南岸尾端,"蜂"与"峰"谐音,故曰 "峰尾"。 一、海国文明与峰尾古城 峰尾半岛负山控海,圭峰塔始建于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古塔上镌刻对联"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至戍申年(1488年)元代入峰始祖黄源修之五世孙黄雅质与乡贤陈元良、林予登(人称"三君子")合力重修圭峰塔,现存的横披"圭峰塔"三字为清代重刻,而两边竖立的石刻对联及塔檐、翘脊、平座、塔刹和塔内石佛浮雕多为元代塔身石构件。 峰尾人早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从最早的"赤手捕鱼、拾贝为食"到后来的依海搭竂,伐木为舟,捕鱼作业从初期的"举竿""牵流""腰缠""手撒网"发展为"连家船"生产。有史册记载:"唐景云年间(705年-712年)峰(圭峰)沙(沙格)二澳钩钓渔业相继发展。"《泉州渔业专辑》载:"峰、沙在宋代中期就有捕鱼人家往福建宁府一带生产。"五代两宋时,当朝推行"兴渔垦农"政策,峰尾人在浅海区内"围堰蓄鱼","竖篱竭鱼"及"垒石殖砺"等作业,初步发展内海滩涂养殖。宋代名臣蔡襄在泉州任内造洛阳桥时,就将他自小时在峰尾外祖卢仁家所见的"垒石殖蛎"巧妙地改进为"蛎房固基法"用于加固桥墩。 至元朝,峰尾有李、洪、黄等渔户在近海及驾船到湄洲岛附近布设"定置网",(称"红礁网")和"鲎尾网""竖桁网"等,同时兴起海上流动钓捕生产。元代圭峰著名诗人卢琦曾为此作诗《渔樵共话图》:"樵夫初下山,渔夫才泊船……。" 至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峰尾设河泊所。明史还记载:"福建钓船在浙江、闽之福清、莆田南海,人善钓;每到八、九月联船入钓,动经数佰,蚁结蜂聚,正月方归。"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禁,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峰尾已有100多艘较大渔船转浙生产。至民国三十五年(1924年)有160多艘常年停泊在浙江嵊山、大洋山、小洋山,并在小洋山北澳建一座供奉"海国女神"刘益娘的"姑妈宫",在平阳山外建一 "海神庙"。因此小洋山北澳被当地人称为"峰尾澳",沈家门荷外被称为"峰尾街"。 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峰尾人还在浙沈家门设"八闽会馆"、"圭峰会馆",在石浦延昌前创办"惠英"、"惠群"简易小学,在温州开建"顺兴船坞"。在上海开设"公泰兴商行"等。 明嘉靖(1522年-1566年)倭患猖獗,少数渔民驾船往台湾,与台湾当地人有婚嫁关系,峰尾民间还流传不少方言:如"龟港洗衫(感)到淡水拖","乙辛申戍到鹿港差仿佛"等。至台湾回归时,峰尾"金万成"、"金万顺"黑舶五枪堰渔商船还再次直航基隆港,台湾"民本号"汽船也停泊峰尾澳为渔商船引航入台。因此,历史上峰尾素有"台湾兴"、"沈家门兴"和"峰尾小上海"之称誉。 二、泉州 "海上丝路"与峰尾古船 1974年从泉州后诸港出土的宋代远洋货船残体及1982年试掘的泉法石宋代古船中就可证实当时泉州所造的木帆海船已采用成熟的古式官船"船壳法"和水密隔舱结构,尤以王氏(王尧)和黄氏造船世家为代表的泉州造船人因擅长建造远洋木帆船而著称于世。宋元时期泉州已有东北、东南、西南等三条海外航线,而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和湄洲湾是构成古刺桐港疏通货运物资的重要港湾通道。 明朝1405年-1430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圭峰黄氏造船世家功不可没;据《圭峰黄氏族谱》载:"时任船队‘忠武卫的黄参(福建长乐塘屿人)向郑和力荐峰尾黄氏造船人参与组织策划规模庞大……"圭峰黄氏造船人夜以继日挥斧拉锯,为船队组成立下汗马功劳。至1556年郑成功准备北伐东征,圭峰造船大师"黄都"又受命为郑成功筑演武亭和建造战船。至康煕二十八年(1682年)峰尾黄都公又被清廷任命为"道宪厦厂军工匠首领",继续为施琅的福建水师建造战船。据《圭峰黄氏族谱》载:"圭峰黄氏造船人传至134代辈行文三句:邦基初唐开宝盛,传家奕世符昌运,亿万斯年记永清。" 始建于明代的峰尾义烈庙内有一对清代重修时的透雕辉绿岩殿柱,左右石柱上镌刻有一对精美的"中国结"和一幅明代留存下来的对联:"植节明朝圭峰毓瑞,宣灵海国湄岛生身"。对联意涵明代"海国女神"峰尾姑妈刘益娘与"海上女神"湄洲妈祖林默娘;这二位都是由圣上褒封的"海上女神"。 三、峰尾古城与抗倭御敌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建峰尾守御所,经历代加固拓建,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建成大环城,城垣周围长300多丈(1000余米),城墙阔3丈(19米),高4丈(12米);城堞上筑有防御垛堰,每距2米一个,共600多个;城墙上设人行道,宽2米;东西南北各开辟城门,并修建谯楼1座;城外有护城河,"大埭"、"建池"等为护城河的天然蓄水池;城内建筑林立,石铺街道四向纵横,有东、西、南街和中街、后街,市肆 繁荣。 14-16世纪时,日本倭寇大肆侵扰我沿海各地,俞大猷和戚继光和刘显分率三路大军会同剿倭,峰尾"黑舶五枪堰"渔商船凭借自身优势,从海上迂回出击,配合大军击溃倭寇,戚继光在峰尾古城题勒:"镇海永胜、镇峰永全"八个大字。 峰尾城是泉港历史上惟一的古城。地域虽不大,但地理险要,为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向为海防要地、惠安之门户。然在1939年春抗战期间,因成为日本飞机轰炸目标,被当局命令拆除。如今峰尾古城仅存少许见证沧桑的古城基石,以及地标圭峰塔和"城内"、"城外"等诸地名,供后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