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事 欲说还休》是一本由杨雨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少事 欲说还休》精选点评: ●"酒色才气"众多特质集于一身的才女。李清照的色之天真,酒之率性,赌之雅情跃然纸上。 ●我有这本书的签名本,而且是两本,喜欢杨雨,从纳兰心事有谁知开始 ●宅在猴子宿舍读完的~ ●。 ●试读了两章,很难相信大学出版社会出如此轻浮、恶俗、没有学术价值的东西。信口开河,满纸荒唐。 ●这本书,解读李清照,也让我知道了李清照的可贵。李清照这样一位才女,从国家命运到个人命运,时刻都捆绑在一起。古今天下第一,但是却没有武则天那种政治手段,宋朝的混乱,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打分的太少,凑个数,好让更多人读读 ●简洁生动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历史。李清照不愧为女中豪杰,她的一生让人感慨万千。 ●通过对李清照的美貌、赌技、风流、豪饮、婚姻、才华、爱情、生活、坎坷、失意、国仇家恨以及再嫁等诸多方面描写,诠释了这位绝代词人的才情与个性,同时贯穿了几十首词,丰富展现了才女的一生。文章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作者对李清照是真爱! ●很全面的能了解李清照,是一般百姓的入门书。但要深入专业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诗词世界,这本就远远不够了。这只是普及类的书。 《多少事 欲说还休》读后感(一):写的很自然,很真实 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新颖,真实再现了李清照。以李清照的特点和人生经历为主线,并阐述了为常人不知的李清照的特点,全方位的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千年唯一的大才美女… 《多少事 欲说还休》读后感(二):多少事欲说还休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初中课本上的李清照,以宋室南渡粗略为线,草草了被定性成为婉约词人,豪放词人。"沉醉不知归处"也被冠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沉醉风景!?,而忽略了词人的人性,煞是无味 杨雨的书却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易安居士, 一个崇尚陶渊明,"容膝之易安"的李清照, 一个赌书泼茶的快乐女子, 一种"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孤独无助情感 难得捧得一本书就放不下,非常值得推荐! 《多少事 欲说还休》读后感(三):婉约背后的豪情读《多少事 欲说还休——杨雨评讲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木兰横戈好女子 ,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 。 •••••• 这些豪放的诗文都是出自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笔下。李清照写过太多的婉约词,以至于很多人认识的李清照就是个柔弱温婉的古典美人。 在《多少事 欲说还休——杨雨评讲李清照》一书中可以看出杨雨教授对于李清照的挚爱,因为只有对于李清照真挚的感情和满腹经纶的学识才能把这样一个真实的李清照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杨雨教授的解读下,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女词人的形象。而是一位具有侠骨柔情的人。 一方面她婉约柔美,一方面她"好赌嗜酒,崇尚自由"一千年以前的女子却活出当下女性的追求。李清照生性喜爱赌博,且逢赌必赢。喜爱饮酒,却逢酒必醉。她喜爱赌博以至于《古今女史》中称她为"博家之祖"而且自己在《打马图序》中写道"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每次赌博李清照都沉迷其中,连吃饭睡觉都能忘记。而且无论赌多赌少,从来没有输过。李清照好酒,逢酒必醉。有着"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才气。如今的我们能够读到的李清照的词有58首,其中提到酒或者饮酒的酒有28首之多。最有名的还是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便喜欢上了饮酒,而且醉酒之后的小清照连回家的路也分辨不出了••••••她风流,写出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这样的词句,这无异于一封极为大胆的情书。 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1127年靖康之变为分界线。前期李清照的词多以抒发对于爱情生活的愉悦以及与赵明诚短暂离别而产生的相思离愁之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天真无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与赵明诚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们伉俪情深。不仅是文学上的知己,更是有着共同的爱好——金石考古。老年时期的易安还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着青州十年"赌书泼茶"的生活"甘心老是乡矣"她多么希望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老啊!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 灾难降临在李清照身上。在经历着国破家亡的逃亡生活与丈夫赵明诚一生的收藏也丧失十之八九。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再嫁了,这段婚姻是不幸的,后代很多理学家说李清照晚节不保, 正如杨雨教授在书中所说:"李清照是一个高贵的女人,只不过,是那些骂她的人、鄙视她的人,自己心里的污点没有洗干净罢了。如果说李清照也犯过错,那么错的并不是她的再嫁和离婚,错只错在她看错了人。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上了一个居心叵测的小人的当。"这段让李清照"毁了一世名节"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一百天,在她认清张汝舟的真实面目之后结束了。李清照带着满身的伤继续着逃亡生活。 她希望抗金北伐,恢复中原。她多么希望能结束飘零逃亡的日子,回到济南老家"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可南宋朝廷一味地谈判求和,丝毫没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圣的意思。 这位旷世一遇的才女最终病逝于浙江••••••身后留下破碎的河山和堪称千古绝唱的绝美词句。 《多少事 欲说还休——杨雨评讲李清照》,为让当今社会的人们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提供了一面镜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作品。 《多少事 欲说还休》读后感(四):花光月影宜相照(转一篇关于此书美好的书评) 她是时光里落字成花,酿词造句的温润女子。有时也会暂时搁却女儿的婉约秀笔,用豁达豪迈的男子气写出长歌与短歌。然而,自始至终,我只愿用女子的眼光来赏她。 ——题记 一 青梅嗅,点绛唇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一日,春光大好,微风吹过秋千,和煦的阳光吻上少女善睐的明眸,她仰面轻笑,面容姣好,空气中弥漫着青梅的味道。她轻轻跳下秋千,缓缓整理凌乱的裙裾,旁边的清露深浓,打在未及绽放的花骨上,显得格外剔透玲珑。她兀自低眉,用罗帕擦着汗水,清澈的笑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你看,光阴将她雕琢得温婉精致,一切都恰如其分的好。花枝微动,脚步由远及近,有人来了,她羞涩着想要躲开,然而少女好奇的心扉却将她的衣袖轻挽。她停步转身,装作嗅花的模样,却不小心迎来了一场温暖的遇见。来者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在植满花树的林间,任那些透明轻薄、如丝帛一般的花瓣落满双肩,点缀一袭白衫,轻摇纸扇。这一瞬间,两个人的隔花初见,便且且地定下了一世的情缘。 这个惊鸿一瞥的少年后来成为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她锦口绣心,他清朗温润。花是良媒,在最好的年纪遇见对的人,时光待她不薄。像是是一片潋滟的春光,胭脂凛冽,落在唇上,点字成诗几行。 二 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郞比并看。 这是她的词中难得一见的清媚,像是时光深处素笔勾勒的浓烈牡丹,一笔一笔都柔情款款。我常羡慕古时的卖花人,他们在凉风轻起的清晨挑一肩明媚春光,随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漫长的路上遇见各色的买花人,而这些人中除了少女便是诗人。陆游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已足见清新,清人彭孙贻写:"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也是别样雅趣的。而她的这阙《减字木兰花》是我最喜欢的,带着明丽的欢颜,光阴细密温柔。 这天她一定同寻常女子一样,从卖花人的担子上买下一枝含苞待放的桃花,上面还沾着清晰的露痕。她甚至还故意同卖花人讨价还价,以显示新妇持家的贤惠,这一切都使她感到欣喜。她手捧着花枝,飞速的走向他的书房,想象着他该会有多惊喜呢?突然,她停下脚步,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倒不如,借这花的三分清颜,云鬓斜簪,徒要教郞比并看罢。她披着阳光轻轻走入他的书房,悠然不语。正在苦读的他,放下手中的卷章,看见她低眉的温柔,是花面不胜的娇羞,像是一朵清涟芙蕖,幽雅而静美,清芬而淡洁,心中一定能够荡起微妙的涟漪,多年以后,在幽暗纷乱的岁月里,他一定记得,当日她曾明媚如春光。 这一日温情的余辉与暖光足以照亮余生里的漫长与冀望,带着旧年香,盈在红袖里。我能隐约望见,娇俏羞涩的她温婉得如同一匹上好的青素布中一朵完整刚好的绣花,适合细细珍藏在安逸的时光里。 三 海棠瘦,如梦令 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年的春天,她变得异常的敏感,看见云的出岫,便能惊觉雨水的冰凉。他已远行多年,她独自居住在故乡的河畔。这一日,轻挽了梨花袖口,素手燃起半炉暖香,低眉将宣纸铺就,掬墨提笔,却写不出任何快乐的字眼。帘外拥红堆雪,海棠开得极盛,她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春天。那一年,她尚养在儿时的深闺,"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果然一阙《如梦令》。或许,她从来就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 然而,她始终不过是寻常女子,她爱笑,爱酒,爱打马,爱博戏,爱墨砚,爱金石。他亦是寻常的男子。他身上沾染着与生俱来的世俗气息。在漫长的分别之后,他身边开始有了其他年轻的女子相伴,他开始蓄养歌姬,他开始做起纳妾那样的世俗事。而这一切,她只看在眼里。爱已嶙峋,光阴晕染开的,是内心郁积的忧悒与睫毛上的凝结的哀愁,浣花笺记录的一阙又一阙的清词丽句,是刻骨铭心的往日温存,它们拥着光以近乎纯白的姿态陆续传到他的手中。比如说那一曲感人至深的《诉衷情》,"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他不是薄情的男子,如此缱绻深情怎会看不懂。 她是聪慧的女子,她的光从一开始便氤氲在他的生命里。诱惑会在时光的阴影里出现,但是一旦阴影散去,心依旧会再度澄澈如秋水。那些琴瑟相谐,相濡以沫的曾经,他终没有遗忘。故而,他在她画像上题:"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宣告了她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任何女子都不能比拟和取代的。而那些阴影里的往事终究在新鲜的阳光下渐渐消融隐去。 四 春将老,蝶恋花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这一曲《蝶恋花》藏着人所不知的哀怨与疲倦。写这首词时,她是悲伤的。这年的春光依然明媚,却不再安稳静好。在此之前,她的国亡了,她与丈夫不得不仓皇南渡,那座在北方叫做汴京的城池,曾经那么繁华的故乡,就这么被遗弃在遍地的荒芜与漫天的狼烟里。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她依然会做梦,梦里还会看见故国的都城,看见她和他居住过的园子,看见他牵着她一起走过的长街,一起赏过的花灯,街道两旁的人声还是那样清晰。可惜梦醒来,一切都变成空寂。长安啊长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她到底是有着大情怀的女子。 一路的颠沛流离,使她开始感到疲倦。所幸她挚爱的他还在身边,他们的亲族也都还在身边。国虽破了,家还在,一时间,连她自己也分不清是幸还是不幸。上巳节,按照北方的旧俗,亲族们仍然聚在一起,饮酒相庆。只是,她心间重要的部分已缺失,同那个时代的文人一样,北方,成了使他们痛彻心扉的字眼。它像是一枚耻辱的印迹,牢牢的打在他们的血液里、骨髓中。 当春天再次到来的时候,她还是打起精神,扫新叶上的清露来润笔,婉约的笔尖再度流出清澈涓秀的泉。你听她说:"为报今年春光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五 伤迟暮,青玉案 青玉案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相逢各自伤迟暮。读罢新诗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 霜雪落满眉梢,她现在是孤身一人。她已听不见世人的议论。只是偶尔,遇见阳光明媚的天气,她还能忆起生命中曾经过往的温澜。她回首望见,那些雨润烟浓,晴窗闲趣的光阴。太遥远的岁月,看不清的眉睫,春风拂过柳叶,那一年他自笑得如雪。而今,他已辞世多年,她依然留在这世上,守着这行将就木的风月。若是相逢,也只能各自伤迟暮罢。她还能想到更久更久以前,她华美而盛大的少女时光,那时候她的双眸清澈如水,跟着祖父与伯父,写字学诗,受到极好的家风熏陶与文雅教养。她相识的人中,有一个孙氏的小女孩,年方不过十岁,生得天资聪颖,就像当年的自己。她很喜欢她,一日,那女孩儿又来玩耍,她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谁知,那女孩儿答道:"才藻非女子事。"稚嫩的声音传至耳膜,她怦然心碎,这便是世人的答案。才藻非女子事么……这是她执守一生的骄傲,在世人的眼中,终究不过是另类而已。她从此变得静默。她静默着将此生的温秀闲雅与颠沛流离一起放置在日光下,然后在清简的光阴中垂垂老去。 我在豆蔻年华初读《漱玉词》,当时年纪小,尚不懂得埋藏在中间的薄凉与长悲。后来,年纪大些,这一部分的桑榆晚景,却总不忍去读了。再后来,开始学会承受生之厚重,再翻来看时,却发现,她的字始终不曾沾染尘埃的,自始至终,她的眼睛一直都是充盈的,就算是垂暮之年,亦能够流出干净的泪来。 合上书,掩卷凝思,像是路过了一场渐次入骨的清梦,未见相扰,所以能够看见结局。可是,我的心始终都愿停留在结局的开始。那一日,春光大好,微风吹过秋千,和煦的阳光吻上少女善睐的明眸,她仰面轻笑,面容姣好,空气中弥漫着青梅的味道。 浅歌字 2013年7月31日于西政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