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英国地理学家霍尔迪奇曾经说过:"由于对地理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是绝对难以计算的"。 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称霸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敌手,却唯独对隔着英吉利海峡的英国无能为力,而后期征讨俄国时失败时,很大因素上是败给了俄国的寒冬。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英吉利海峡,俄国的漫长寒冬,这两个地理因素让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打不倒英国和俄国,法国因此也始终无法扑灭反法同盟。 我们通常说,一件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然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那么重要的影响,那么,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的呢?下面,洞察君就为大家分为三个重点来详细讲述: 第一个重点:欧洲文明是在反对亚洲入侵的长期斗争下形成的结果。 第二个重点:谁掌控了亚欧大陆核心的枢纽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 第三个重点:陆权论的产生。 欧洲文明是在反对亚洲入侵的长期斗争下形成的结果 从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开始,到1900年的这四百年里,西欧等国家对世界上美洲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理探索和扩张,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扩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也就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个时期,他们则被局限在狭窄的西欧等地区,不断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野蛮入侵,这跟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他们在世界上的扩张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说外部世界的野蛮入侵,主要是来自亚洲方向,游牧民族的入侵。我认为,欧洲文明正是在反对亚洲入侵的长期斗争下形成的结果。 游牧民族 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不管是匈奴人、阿瓦尔人、还是库曼人、蒙古人,不断的从亚洲入侵欧洲,对欧洲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当然,这里的游牧民族不仅仅指上面这些人,我们就以匈奴人和蒙古人为例。 从公元450年开始,匈奴人首领阿提拉带领着匈奴人从亚洲呼啸而来,入侵欧洲,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并在这里多面出击,向北、西、南三个方向继续入侵当时定居欧洲的各民族,并且所向披靡。战败的欧洲人非常害怕,因为信奉基督教的缘故,他们以为这个无法战胜的匈奴人,是因为他们的罪恶,上帝派来惩罚,鞭挞他们的,就称阿提拉为"上帝之鞭"。 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 就在这段匈奴人入侵的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因为要躲避匈奴人,渡海到了不列颠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英格兰;阿提拉率军攻击高卢时,西罗马帝国治下的法兰克人,哥特人等当地的人民,只能团结起来,一起战斗,对抗阿提拉的入侵,正是这些人,一起组成了近代的法国。 而欧洲这样被入侵的历史,在蒙古人从蒙古高原崛起后,派军西征伏尔加河以西国家的时候,又一次重演,这一次"上帝之鞭"的称号又落到了蒙古人身上。而建立俄国的俄罗斯人,就是伏尔加河流域的国家,比如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后,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形成的。还有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城市,本身就是在抵抗亚洲游牧民族入侵时形成的,比如奥地利和维也纳。就是这样,因为亚洲游牧民族的一次又一次入侵,欧洲人不断的团结抵抗,欧洲文明最终形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游牧民族能够从亚洲迅速抵达欧洲呢?毕竟这么远的距离,还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 我们用地理的角度看下,从这些不断被重演的历史中发现了答案,原来,这跟亚欧大陆上一条特殊的地理通道有关。从地形上看,当时占据了亚洲大陆几乎一半地区的俄国,地形由西向东几乎都是森林和沼泽,而在俄国南部,位于亚洲中部的,是一条宽阔的草原地带,东亚的蒙古高原就在这片草原地带里。在俄国西部以南,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地区,直通欧洲的多瑙河平原,抵达匈牙利。 多瑙河一带地势 我们在地理课上都学过,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和里海,本来这一山一湖可以恰好隔绝亚洲、欧洲。巧的是,就在这一山一湖之间,刚好又有一片宽阔的平原地带,能够通过这一北一南隔绝亚欧的分界线。 在亚欧大陆这样的地形下,亚洲的游牧民族,能够迅速通过亚洲中部那条宽阔的草原地带,然后穿过乌拉尔山脉和里海之间的那片平原地区,到达俄国西部南边,也就是现在俄罗斯西南部的那片原野,然后通过多瑙河平原直到欧洲,一路抵达匈牙利,进入欧洲中部。直到在欧洲中部,受挫于拥有山脉和森林地形的地区。这样的进攻路线,一千多年内,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这样的进攻路线,在亚洲游牧民族侵入欧洲后,由于抵抗他们的需要,这一地区的人们才会团结起来,奋起反抗,在这一路线的欧洲部分周围,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伟大民族,比如俄罗斯人,日耳曼人,法兰西人等,欧洲文明也就在这些长期的抗争中形成。 当然,也并不片面的认为欧洲文明只跟亚洲文明入侵有关。由于欧洲三面环海,一片连接亚洲内陆的地形特点,居住在欧洲的民族要受到来自海面三个方向的威胁,主要是海盗,比如北欧海盗,以及来自东方的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 欧洲海盗 从海上来的海盗和东方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都对欧洲文明的形成有所影响,只是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就像我们上面举的北欧海盗对欧洲文明形成的影响,洞察君认为不如亚洲游牧民族入侵的影响大。 谁掌控了欧亚大陆核心的枢纽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 我们上面说到的,亚洲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那条地理通道,是由亚欧大陆的特殊地形形成的。 亚欧大陆中部,包括蒙古高原的那条草原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央位置,因为雨水是来源于海洋上季风的缘故,所以,亚欧大陆越远离海洋的部分,雨水越少,这片地区就比较干燥,很多地区甚至是沙漠。但是这片地区又有很多小的河流,比如塔里木河,在这些河流的作用下,形成了草原,沙漠地区也有绿洲。这样的话,整体来说,这片区域,就是一个点缀着一块块沙漠的,宽阔的草原地带。 塔里木河一带景观 在这片广大的草原上,生长着骑马或者骑骆驼的亚洲游牧民族。骑马或者骑骆驼,使得亚洲游牧民族有着强大的机动力量,这也是他们能够迅速从亚洲入侵欧洲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这片区域的话,会发现这片区域刚好位于欧亚大陆的核心位置,从这里可以向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辐射影响力,向东可以通过蒙古高原影响东亚,向西可以抵达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欧洲,向北直达俄国,向南威胁印度。从这里向周边辐射影响力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蒙古人时期,北方的俄国,东方的中国,还有西方的波斯,以及直到匈牙利的欧洲国家,都被蒙古人征服。 因为这片广大的,位于亚欧大陆核心,河流细小,船舶从外无法到达,在古代可以靠骑马,在现代可以靠铁路通过,而向周边可以任意驰骋的区域,不正像从一个从中间通往四方的一交通枢纽吗? 在这片枢纽地区之外,紧邻枢纽地区的,是边缘地区,比如亚欧大陆东边的中国,南边的印度,这些都位于太平洋沿岸,亚欧大陆西边的西欧诸国,这些位于大西洋沿岸。我们如果把这些地区连在一起,从地图上看的话,在亚欧大陆的外围,沿着海岸线,从东到南,再到西,就形成了一个新月形的地区,围绕着枢纽地区。 新月就是指每个月月初时,形状弯弯的月亮,也就是我们说的弯弯的月牙,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每个月月中时圆圆的满月,我们常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指满月。由于在这片新月形地区之外还有一片新月形地区,就把里面的这片新月形地区称为内新月形地区。 在这片内新月形地区之外,在世界上,从西到东,还有英国、南非、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这些国家或者位于大洋之上,或者多面环海,它们连在一起,围绕着内新月形地区,又形成了一个外新月形地区。 外形新月形地带 我们上面说过最里面的核心地区称为枢纽地区,这片地区可以向周围地区辐射影响力,哪个国家拥有这片地区,都会对周围地区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因此,这片地区也是世界政治上的枢纽地区。 从亚欧大陆过去的历史来看,由于特殊的地形形成的地理通道,只要拥有强大的机动力量,枢纽地区的国家都会有向亚欧大陆边缘地区,也就是内新月形地区扩张。如果扩张的目的达到,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拥有大陆的丰富资源,又濒临大海,就可以发展出强大的舰队,这样的话,这个国家就不仅是陆上霸主,还可能同时是掌控制海权的海上霸主。到了这一步,这个国家就非常有可能发展成强大的世界帝国,主宰世界,就像蒙古帝国的形成一样。 除了北方和东方的大海,俄国可以向西,南两个方向任意出击。按理说俄国这样的情况,应该会引起想要遏制俄国发展的大英帝国的注意,遗憾的是,当时大英帝国并没有注意。 有人可能会问,说了这么久那片枢纽地区,那么,那片地区到底具体是现在的哪里呢? 其实,在1904年,哈尔福德·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论文时,只有上面的描述,而且,也只是提了一下这片枢纽地区像亚欧大陆的心脏这个说法。直到十五年后的1919年,他又以这篇论文的内容为基础,继续拓展,写成一本书,叫做《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哈尔福德·麦金德不仅用"心脏地带"替代了"枢纽地区"的说法,而且明确的指出这片地区的核心就是现在的东欧。 在这里,"心脏地带"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枢纽地区,世界岛是指包括亚欧大陆和撒哈拉大沙漠北部的埃及在内的地区。 陆权论的产生 我在前面说到,亚洲的游牧民族能够从亚洲迅速入侵到欧洲中部,除了得益于亚欧大陆上特殊的地形,形成的一条地理通道,还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机动力量,他们靠骑马或者骑骆驼,能够迅速的通过上面那条地理通道,从亚洲抵达欧洲。比如蒙古人,靠着骑马,从三千英里外的蒙古高原迅速集结部队,向着欧洲呼啸而来,包括波兰,匈牙利等国家,这一路上的欧洲国家都被蹂躏。 有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也是海盗们入侵欧洲的必要条件,只不过,与东方的亚洲游牧民族不同,他们的机动力量是船只。 海盗的机动力量 1890年,美国的军事理论家马汉写出了一本影响巨大的著作——《海权论》,在这本书中,马汉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发展出强大的海军,以便控制海洋,掌握制海权,这样才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马汉的海权理论已经得到验证,在此之前,欧洲历史上的海上强国,比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崛起,本身就是这套理论活生生的例子,工业革命成功后,欧洲国家更是船坚炮利,舰队游曳在各大洋上,在全世界扩张。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双方为了获得胜利,争夺各大洋的制海权,更是爆发了多次激烈的大海战。直到现在,世界各国也在努力的发展海军,我国也在努力的制造航母。 虽然欧洲那些位于大陆边缘地区的海上强国,依靠舰队,掌控了大海,但是陆上强国的优势,依然不能忽视,尤其是铁路的出现,直接代替了马和骆驼的机动性,而且比它们更快,铁路直接通过草原,横贯整个亚欧大陆,也能像海上的船只一样连接亚欧大陆的东西方。欧洲的那些海上强国,控制了海洋后,通过发展贸易,只是在亚欧大陆和其他大陆上的边缘地区定居。 那么陆上强国呢?随着铁路在亚欧大陆的贯穿,掌握枢纽地区的陆上强国,比如俄国将会控制这片广大区域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人口,小麦,棉花,金属等,有了足够的资源,就像我们在上个重点讲到的一样,陆上强国会向位于靠近大海的边缘地区扩张,成为超级陆上强国,进而利用丰富的大陆资源,发展舰队,与海上强国争夺制海权,主宰世界。 亚欧铁路 哈尔福德·麦金德曾经还举过一个例子,鉴于当时的中国,也就是清朝的软弱,假如日本吞并了中国,并且靠着中国的资源灭掉了俄国,那么这时日本就会把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海洋的优势,与新拥有的大陆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时的日本,对西方世界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对手。 因为日本就像东方的英国,起于海岛,拥有强大的舰队,并且已经依靠舰队战胜了清朝,正在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证实了自身作为一个海洋国家的实力,一旦占有大陆,那就是如虎添翼。 哈尔福德·麦金德之所以能说出日本吞并中国的话,是针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1901年,清政府又与德、英、日等十一国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的情况而言。 其实哈尔福德·麦金德担心陆上强国控制枢纽地区,向周边边缘地区扩张到大海,然后建立强大舰队,成为超级强国,主宰世界的这个担心,被二战之后的苏联所证明。 1943年,二战还没结束,当时已经83岁高龄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就预言,如果苏联战胜了纳粹德国,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强国,也是世界上战略防御最强的国家,因为它掌握了心脏地带,也就是枢纽地区。 二战后的苏联版图 果然,二战后的苏联,国土几乎横贯亚欧大陆,掌控枢纽地区,成为称霸亚欧大陆的超级陆上强国,在大陆资源的支持下,苏联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并且加强了苏联海军的四支舰队的建设,苏联的红色潜艇,在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等海域内游曳。 所以,为了阻止这种陆上强国的情况发生,那些海上强国都会在亚欧大陆边缘地区寻找桥头堡,像印度就是英国的桥头堡。这样,海上强国就可以通过那些桥头堡,向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区运输陆上部队,阻止枢纽地区的国家向边缘地区的扩张,现在的韩国,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美国的一个桥头堡。 就这样,基于"谁掌控了欧亚大陆核心的枢纽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的观点,经过哈尔福德·麦金德本人的不断论证,更新,他的理论最后发展为与马汉的"海权论"相对应的"陆权论"。 总结 首先我们说了欧洲文明是在反对亚洲入侵的长期斗争下形成的结果。由于亚欧大陆特殊的地形,亚洲的游牧民族可以通过亚洲中部的草原地带,穿过乌拉尔山和里海之间的平原地区,通过现在俄罗斯西南部开阔的原野,直达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很多欧洲伟大的民族,就在这条亚洲游牧民族,入侵欧洲路线的欧洲地区周围,因为一起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形成,欧洲文明也因此而形成。 其次,我们说了谁掌控了亚欧大陆核心的枢纽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亚欧大陆核心深处,包括现在的东欧,中亚,俄罗斯等地,这片广大的,因为位于大陆中心,河流细小,船舶无法到达,在古代可以靠骑马,在现代可以靠铁路通过,而向周边任意驰骋的区域,是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枢纽地区,谁掌握了这片地区,谁就有可能通过这片地区向边缘地区扩张,成为掌握大陆和海洋两种优势的帝国,主宰世界。 麦金德的理论构想 最后,我们说了陆权论的产生。掌控枢纽地区的陆上强国,会向周边的边缘地区扩张,最终形成同时占有陆地和海洋资源,拥有舰队的超级大国,影响世界。哈尔福德·麦金德基于"谁掌控了欧亚大陆核心的枢纽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的观点,不断论证,最后发展为与马汉的"海权论"相对应的"陆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