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北京市应届生13年落户年龄限制,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的帖子出现在她所在学校的内部论坛上,在这个帖子中,更多关于限制年龄的政策详情被披露出来: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最新消息,2013年应届生落户有年龄限制,本科生24岁,硕士27岁,博士35岁。 具体时间节点卡在本科生1989年1月1日后,硕士生1986年1月1日后,博士生1978年1月1日以后。" 发帖者更披露了具体时点上,"1985年9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人和1986年1月1日-8月31日出生的人必须同时上小学,但1986年生的硕士今年有落户资格,1985年的没有。" 在帖子的最后,这位获悉了内情的应届毕业生,呼吁希望落户北京但因年龄问题被取消资格的人加一个QQ群,"共同交流。" 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北京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明确回复:"今年确实有设置进京年龄限制的想法,目前正在商议实施细节,且下文的方式可能是口头通知"。 而在北京市人社局随后回复的邮件中,亦明确表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北京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给年轻应届毕业生以更多的留京发展机会,北京市原则上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在校学习期间无在职工作经历(不含校外实习实践经历),所学专业与接收单位的主营业务和工作岗位要求一致。对于有较长工作经历、超出年龄要求的毕业生及各类在职学习人员,可以按照本市有关引进人才的程序和标准申报进京手续。" 这样的遭遇并非孤例,在上文所提及的QQ群中有几十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几所主要学校。即便是在王欣桐的班级里,她所在专业今年毕业有30多个人,超过北京市设置的年龄限制的有三四位同学,"大概占到10%左右"。 作为非京籍毕业生留京的主要途径,每年毕业季的"留京指标"争夺就呈白热化。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北京近年来不断缩减"留京指标"投放名额。 早在2011年,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年北京将缩减进京指标,预计将比2010年减少1/3以上。 此外,北京还将严格控制毕业生留京,根据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专业目录,考察毕业生的成绩、能力等方面,引进人才。 为何"留京指标"大幅下降?北京市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这是控制人口总规模一盘棋里的一步,跟限购车、房都是同样出发点,就是要在短期内遏制北京市人口不断膨胀的倾向。" 此前,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曾预估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然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北京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逼近2000万人口的大关,早已突破了规划中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9%。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控制外来人口势在必行,也必须多管齐下来做。"上述专家表示。 还有另外一项数据,也让政府颇感头疼,那就是高校毕业生数。 4月25日,在北京市人社局和市教委联合召开的一场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作为高等院校云集之地,北京市今年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截至4月19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确保京籍学生充分就业,就成为属地政府必然要考虑的一项"民意工程"了,而这是历年来的惯例。 据记者掌握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北京市某区在一份关于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为促进北京生源毕业生充分就业,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接受比例进行接受。" 北京市人社局的那封回复邮件中,也开宗明义称:北京市围绕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和首都人口承载能力,坚持按照控制引进数量、提高 引进质量、保障人才需求的原则,引进市属用人单位急需的优秀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重点以年轻化、高素质且属于北京市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引进对象。 "北京这个政策设置比较简单,我觉得主要是为了解决应届京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看看应届毕业生大致的年龄,就设置门槛,典型的就业政绩思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在他看来,这跟此前一些政府部门、央企招聘时要求的只招985、211高校学生一样,都属于就业歧视。 "典型的歧视政策,怎么可能公然出台呢?"熊丙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