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强化高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大学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一、引言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给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挑战。信息化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再加上综合素质不平衡,以及当前社会就业问题的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面临严峻挑战。可以说,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坚持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整治工作开展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
  之急。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及实现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指的是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并将其作为毕生事业,在岗位上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即通过专业培训,建立规范的标准,使辅导员工作发展为独立的、专门的职业的过程。辅导员职业化,就是把非职业化的辅导员工作岗位发展成为完整的辅导员职业体系。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条件
  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条件包括:第一,辅导员职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组织专业制度以及精神等方面的成熟度与分化度;第二,专业的社会吸引力。衡量辅导员职业化的条件包括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与劳动报酬在内的社会吸引力。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准入标准不全面
  社会与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要作用认识严重不足,导致高校辅导员在选拔、任用时标准不够明确、准入门槛较低。准入门槛低表现的不是学历、工作能力等标准上,而是忽略了思想政治水平、个人道德品质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和热爱的考量,最终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混杂了一些"动机不纯"的人,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总体水平。
  (二)角色定位不准且岗位职责不明
  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定位于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人生导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突出实际工作的核心职能,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知识结构单一
  知识结构单一是高校辅导员存在的显著问题。高校辅导员大部分非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导致其缺乏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缺少对于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认识,缺少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
  培训。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准入机制
  为了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良性发展,国家有必要统一施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教育部门定期举行全国统一考试,对报名条件进行规定,制定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考试大纲,参考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流程,通过笔试与面试,规定一定期限的试用期,全面考量与评价参考辅导员的能力与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
  (二)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培训机制
  第一,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辅导员培训的效果、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与专业能力,不断实现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计划的完整化,并且克服了培训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利用网络、论坛、辅导员专刊等形式帮助辅导员在培训之外进行交流,及时反馈实践中的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保证培训的效果,根据实践中的要求及时调整基地相关培训,促进不同高校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交流,促使辅导员队伍成长为强大、有凝聚力的队伍;第二,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整合教育类、管理类、心理学类等专业资源,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优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方面的改进工作主要包括:第一,薪酬制度。鉴于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复杂度高的特点,那么在其薪酬方面也应当有所体现。体现付出与薪酬对等,的可行办法就是减少其工作量,适当调整事务性工作,恰当合理利用学生干部、学生工作助理等力量,降低辅导员的工作量、减轻工作强度。除物质激励之外,非物质的激励也非常必要,例如鼓励其进修学习;第二,考评制度。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体现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对辅导员的考评要根据其工作业绩、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效果及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考量,深入学生中了解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完善职业发展机制
  通过制度保障及配套措施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发展平台。首先,培养职业能力。辅导员必须经过高层次的专业训练,包括入职前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业务进修及学历提升等方式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其次,拓展辅导员的发展渠道。为辅导员提供行业内的发展空间,鼓励其向"专家型"、"学者型"辅导员方向发展。同时,加强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为辅导员构建完善有效的科研平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捍萍.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与专业能力素质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网站目录投稿: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