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空气中的氯气对植物的叶肉细胞有很大的杀伤力,能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褪色伤斑,严重时全叶漂白、枯卷甚至脱落。受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无明显界线,同一叶片上常相间分布不同程度的失绿、黄化伤斑,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那充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呢?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株在群体间发生比较集中,发病面积大而且均匀,没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发病时间比较一致,发病部位大致相同.如日灼病都发生在果,枝干的向阳面,除日灼,药害是局部病害外,通常植株表现在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病,旱害,涝害等。
  1.症状观察
  对病株上发病部位,病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有无病症等外部症状,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而无病症,必要时可切取病组织表面消毒后,置于保温(25~28℃)条件下诱发.如经24~48小时仍无病症发生,可初步确定该病不是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或病毒病害。
  2.显微镜检
  将新鲜或剥离表皮的病组织切片并加以染色处理.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病原物及病毒所致的组织病变(包括内含体),即可提出非侵染性病害的可能性。
  3.环境分析
  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环境引起,因此应注意病害发生与地势,土质,肥料及与当年气象条件的关系,栽培管理措施,排灌,喷药是否适当,城市工厂三废是否引起植物中毒等,都作分析研究,才能在复杂的环境因素中找出主要的致病因素。
  4.病原鉴定:
  确定非侵染性病害后,应进一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
  ①化学诊断:主要用于缺素症与盐碱害等.通常是对病株组织或土壤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成分,含量,并与正常值相比,查明过多或过少的成分,确定病原。
  ②人工诱发:根据初步分析的可疑原因,人为提供类似发病条件,诱发病害,观察表现的症状是否相同.此法适于温度,湿度不适宜,元素过多或过少,药物中毒等病害。
  ③指示植物鉴定:这种方法适用于鉴定缺素症病原.当提出可疑因子后,可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症状表现明显,稳定的植物,种植在疑为缺乏该种元素园林植物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借以鉴定园林植物是否患有该元素缺乏症。
  ④排除病因:采取治疗措施排除病因.如缺素症可在土壤中增施所缺元素或对病株喷洒,注射,灌根治疗.根腐病若是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的,可以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如果病害减轻或恢复健康,说明病原诊断正确。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病害诊断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哟!
网站目录投稿:白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