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遇妖黑松林》赏析 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三藏大惊道:"善哉,善哉!这等深林里,有什么人叫?想是狼虫虎豹唬倒的,待我看看。"那长老起身挪步,穿过千年柏,隔起万年松,附葛攀藤,近前视之,只见那大树上绑着一个女子,上半截使葛滕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长老立定脚,问他一句道:"女菩萨,你有甚事,绑在此间?"咦!分明这厮是个妖怪,长老肉眼凡胎,却不能认得。那怪见他来问,泪如泉涌。你看他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长老实不敢近前,又开口问道:"女菩萨,你端的有何罪过?说与贫僧,却好救你。"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忙忙的答应道:"师父,我家住在贫婆国,离此有二百余里。父母在堂,十分好善,一生的和亲爱友。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到了荒效野外。至茔前,摆开祭礼,刚烧化纸马,只闻得锣鸣鼓响,跑出一伙强人,持刀弄杖,喊杀前来,慌得我们魂飞魄散。父母诸亲,得马得轿的,各自逃了性命。奴奴年幼,跑不动,唬倒在地,被众强人拐来山内。大大王要做夫人,二大王要做妻室,第三第四个都爱我美色。七八十家一齐争吵,大家都不忿气,所以把奴奴绑在林间,众强人散盘而去。今已五日五夜,看看命尽,不久身亡!不知是那世里祖宗积德,今日遇着老师父到此。千万发大慈悲,救我一命,九泉之下,决不忘恩!"说罢泪下如雨。 三藏真个慈心,也就忍不住吊下泪来,声音哽咽。叫道:"徒弟。"那八戒、沙僧,正在林中寻花觅果,猛听得师父叫得凄怆,呆子道:"沙和尚,师父在此认了亲耶。"沙僧笑道:"二哥胡缠!我们走了这些时,好人也不曾撞见一个,亲从何来?"八戒道:"不是亲,师父那里与人哭么?我和你去看来。"沙僧真个回转旧处,牵了马,挑了担,至跟前叫:"师父,怎么说?"唐僧用手指定那树上,叫:"八戒,解下那女菩萨来,救他一命。"呆子不分好歹,就去动手。 却说那大圣在半空中,又见那黑气浓厚,把祥光尽情盖了,道声:"不好,不好!黑气罩暗祥光,怕不是妖邪害俺师父!化斋还是小事,且去看我师父去。"却返云头,按落林里。只见八戒乱解绳儿。行者上前,一把揪住耳朵,扑的捽了一跌。呆子抬头看见,爬起来说道:"师父教我救人,你怎么恃你有力,将我掼这一跌!"行者笑道:"兄弟,莫解他。他是个妖怪,弄喧儿,骗我们哩。"三藏喝道;"你这泼猴,又来胡说了!怎么这等一个女子,就认得他是个妖怪!"行者道:"师父原来不知。这都是老孙干过的买卖,想人肉吃的法儿。你那里认得!"八戒唝着嘴道:"师父,莫信这弼马温哄你!这女子乃是此间人家。我们东土远来,不与相较,又不是亲眷,如何说他是妖精!他打发我们丢了前去,他却翻筋斗,弄神法转来和他干巧事儿,倒踏门也!"行者喝道:"夯货!莫乱谈!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愬处?似你这个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馕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绑在树上哩!"三藏道:"也罢,也罢。八戒啊,你师兄常时也看得不差,既这等说,不要管他,我们去罢。"行者大喜道:"好了!师父是有命的了!请上马。出松林外,有人家化斋你吃。"四人果一路前进,把那怪撇了。 ——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赏析】 刚离开比丘国不久,唐僧师徒来到了一片黑松林。这正是歇息的一个好地方,他们暂时停下了脚步。就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唐僧正坐在林中念经,忽然耳边传来一阵阵"救人"的呼声。这声声入耳的"救人"声,再也无法使他的心平静下来。因为出家人的血脉里流淌的是慈悲和怜悯,如今他人有难,怎可不闻不问呢?他在一阵紧张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呼救者的生命安危。因为深山丛林中,乃是狼虫虎豹常常出没之处。要是有人遇见了这些猛兽,必定会丢命,至少也会被吓得半死,所以他决定顺着呼救者的"救人"声发出的方向,"起身挪步,穿过千年柏,隔起万年松,附葛攀藤,近前视之",看到的竟是如此景象:"只见那大树上绑着一个女子,上半截使葛滕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这使他大发善心,热情地上前询问。 读者大概已经知道,这个被绑在大树上的女子有可能是妖怪变化而来的。因为深山丛林除了狼虫虎豹常常出没之外,也是那些妖魔鬼怪栖身的好地方。可不知为何,唐僧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就以这片黑松林而言,树高林密,方圆数十里荒无人烟,这个被绑于大树上的女子的出现就让人感到十分奇怪和突兀。至于她的那副"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以及"泪如泉涌"的悲泣样子,很容易使人想起当年的白骨精化成美女来欺骗唐僧的那一幕,人们并没有忘记此类记忆犹新的往事。现在,类似的情景又重新展现在唐僧面前,可他却似乎已把旧事忘得一干二净。在这个女子的花言巧语般的虚情假意以及"泪下如雨"的温柔攻势中,唐僧本来就极柔软的心肠再也硬不起来了。他在听完女子的哭诉后,"也就忍不住吊下泪来,声音哽咽",叫猪八戒上前去松绑救人。 前面说过,文学创作贵在独创,一味地重复和过多的雷同是其大敌,应当避免。然而,正如事物也有它的两面性那样,在特定的情景和特殊的条件下,作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运用艺术上的重复和类似的相同的艺术手法,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美好效果。在这方面,人们常常提起的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鲁迅先生优秀散文之作《野草》集。其中有一名篇曰《秋夜》,它的开篇是这样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里的"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两句,是作者故意使用的重复笔法,运用得极为成功和熟练,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此文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其时,作者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失败后,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甚至是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他在没有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之前,正处于仿徨和徘佪不前之中。这时,鲁迅的思想是极其苦闷的。他的内心也充满了一种孤独以及百无聊赖的情绪。他从自己居住的小屋之窗外望去,"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此反复,极其传神地表达了鲁迅此时的真实心情。而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在黑松林中又一次地展现了以前出现过的白骨精化成美女来欺骗唐僧的相类似的情景,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紧接着此场景出现的是这支取经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他们的表现也很有意思。如果我们联系到他们曾经对待化成美女的白骨精之态度,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那个猪八戒依旧是胡缠蛮搞,顺从师父的指令,乖乖地去把那个被绑的女子松开手脚,作者用"不分好歹"四字来形容他的态度是很恰当的。沙僧则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只管"牵了马,挑了担,至跟前"而已。而孙悟空依然凭着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认出了被绑的女子是由妖怪变化而成的,所以从半空中跳下来,一把揪往猪八戒的那双正在为女子松绑的手,揭露这个女子的真面目。 事情发展至此,应该说与之前他们遇到白骨精时的情况基本相同。我们再看接下来的各人表现。猪八戒还是当着唐僧的面,挑拨师父和孙悟空的关系,无中生有地指责孙悟空另有用意,并且叫师父"莫信这弼马温哄你"。沙僧在旁则回避不争不参与。而唐僧始则也不相信孙悟空的话,认为他说女子是妖怪的话完全是一派胡说。但是在听了猪八戒和孙悟空的争执后,特别是孙悟空的那句抨击猪八戒的重话:"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愬处?似你这个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馕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绑在树上哩!"他似乎也有点清醒了,认为孙悟空"常时也看得不差",并劝说猪八戒"不要管他"。这也就是说,在这场手下两徒弟的争论中,唐僧的认识虽然还很模糊,然而最终却是站在孙悟空的立场上,平息了这次纷争。 我们在小说的具体描写中注意到这个非常细微的变化,认为这对创造作品中的艺术人物,尤其是这支取经队伍之领军人唐僧的艺术形象是很重要的。在以往的有关唐僧这一艺术形象的评论中,其中的不少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懦弱,甚至是很固执的人物。"迂腐"两字成为了贴在唐僧身上的标签。我们认为,综观小说,在唐僧身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确实是很软弱的。尤其是他的耳根子太软,经不住猪八戒的一再调唆,常常会敌友不分,闹出许多事情。然而,从这则小说来看,也不尽然。在他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弱点。例如,慈悲和怜悯他人等,甚至常常上当受骗。难道慈悲和怜悯他人有错吗?答案是很明显的。在中国佛教的思想理念中,慈悲和怜悯他人乃是其中的一种核心观念。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和得道高僧,认真实践这种慈悲和怜悯他人的佛教思想也是很正常的。根本的问题是他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很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尤其是那种打扮成好人的坏人,更需要仔细地辨别,如果没有认真甄别而对所有的人布施慈悲和怜悯之心,有时就会受骗上当,甚至还有生命之虞。应当看到,唐僧在这个问题上是有进步的。这则小说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 然而唐僧最终还是经不住考验。因为那个妖怪的真身被孙悟空识破后,碍于师父的慈悲和怜悯之心,孙悟空没有把他打死,从而留下了祸根。妖精等到唐僧师徒重新上路后,发出了更加诱人心软的声音。他知道,攻人先攻心,而且要从最薄弱之处入手。在唐僧师徒几人中,他坚定地认为应把进攻的目标锁定在唐僧身上。一则他的心最软,很容易"搞定";二则因为他是师父,"搞定"了他也就是摆平了这支取经队伍。所以他并不甘心于第一次的失败,而这次却针对着唐僧的慈悲和怜悯之心,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他用"师父啊,你放着活人的性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这样的话,敲击着这位出家僧人心中的最为柔软之处,使他不顾孙悟空的阻拦而作出了前往救人的错误决定。也正是唐僧犯下的这个错误,让这支取经队伍在镇海寺中再次经历了新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