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万家灯火亮起,吹烟落幕这段时间,老爸或老妈的电话就会响起。(老爸较老妈的多,老妈轻易不说,要是说起来,就是能从城市说到乡村,再从乡村说到城市,再具体说到谁谁谁,没有半个钟头一个钟头,打不上句号) 每当听到响声,我就条件反射般的,好像是工作,也好像是命令,自然而然的放下手中的活,用抹布开开手,给他老人家回电话。就像青春年少时听到上课打铃的声音,就必须要回教室了。 "喂,爸爸吧?" "系。" "准备睡觉了。"(他老人家很早就睡了,在睡前习惯打过电话) "做完事了?" "没。"(有时的台词是:做完了) "今日有什么事吗?" "没。" "那就这样了。" 每天,我和爸爸就重复着这样的话,有时也会更新。(更新也只不过如此) "喂,爸爸吧?"(习惯性的这样开场) "系。" "吃饭了吗?"(要么他老人家先问我,要么我问他们老人家。) "吃了。" "吃什么好菜呢?"(没话找话,只为了尽量多说两句) "很简单,一荤一素,你们吃什么呢?"(有时,他老人家也会很有兴趣的给你说出今天吃什么吃什么的) "排骨藕汤、菜苔、千张。" "还有什么事吗?" "没。" "那就这样了。" "拜拜。" "拜拜。" 有时仅仅是三言两语。 "爸爸吧?" "系。"今天有什么事吗? "没,今天没有新闻。" "哦,那就这样了,每天都打过去问一问,没有就这样了。"(老人家总是有点不好意思般的强调说:每天打个电话问一问。) "拜拜。" "拜拜。" 基本上就这三种版本。(幸好,老爸老妈不会上网,要是会上网打字,一定还会让我每天陪着他们聊上一会,或视频之类的。) 平时总有老师或领导用口头的话或文字形式教我们:遇到同事朋友或熟人,见面要说声:早上好,您好等等之类的话,以示友好。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性意义,而精神上却充满了友爱与温馨,传递着文明与友好。 和老爸或老妈通话亦然。 您们远在千里之外,少不了那份亲情的牵挂。而每天能让您们放下牵挂的就是这一个个看似无聊无任何意义的电话。这些电话一次次重复着相同的类似的语言,在这些相同的重复的类似的语言里,远在千里之外的您们心中才能充盈与舒坦,才能让放心与开怀,才能安然入睡。 老人家他不在乎我是否给了他一些日用,只在乎我每天是否给他回了电话。那天没有回话,他第二天准会问,你昨天出去了吧。 《弟子规》里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梯,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圣先师孔子教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我没有刻意的去行孝心,但老人家的心灵所需就是我应该去做的,一复一日。因为昨天说过的话不代表今天就不用说了,昨天吃了饭也不等于今天就不用吃了,今天的太阳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来,但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在爱的角度里,有些事有些话不需要追究它的意义,只要出发点是美好的,就应秉承着坚持着习惯着,那么它就是一件滋润着愉悦着内心情怀的值得庆幸值得祝福的。它是爱的传递与廷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