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一直沿袭战争年代统管统包的"供给制"模式,由学校自身配套成龙,自办小社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环境的改变,社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出现,学校后勤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各地高校后勤系统为寻求出路均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因地因校制宜的不同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高校后勤 管理改革 学生参与 一、后勤研究改革背景 截至20世紀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传统的精英型,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和投资者,全权负责高等教育的招生、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学生不仅免交学杂费,而且可以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学金。于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政府体制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具有主导地位。但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也意昧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培养目标与规格、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与原来的精荚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在高校后勤领域由于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对此表现出一定的不满情绪,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后勤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近年来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对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已经达成共识,并初显成效。建立在市场与政府职能关系转变基础上的改革,通过运用价值规律,引进竞争机制,讲求经济效益解决了后勤社会化的外生性问题中改革的性质与手段问题,却部分忽视了其内生性要求中由高校后勤的服务性质所决定的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问题——也就是传统研究中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势力——学生。而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服务民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依法治校"的要求决定了在客观上学校后勤部门必须对学校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实现加以重视,学校后勤部门的日常活动也必须以学生为导向。 1.就宿舍水电情况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执行严格的供电制度,由先前的早晚定时供电,改为现在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同学提供定量用电,有较大的进步,但有部分学生认为供水和供电对其生活、学习带来较大的不便。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电费收取情况不透明,学校需要在宿舍服务方面给每个宿舍配备电表,使学生对每月用电情况有所了解。解决一室(舍)一表、合理配额、过量多付、定时收费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经常性地开展节约水电、勤俭办学的思想教育。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深入持久地贯彻到每一个师生员工心中,使节约水电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2.关于宿舍住宿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某学校调查发现,共有46.67%对目前的住宿情况感到满意,3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0%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宿舍住宿条件较不满意,只有较少数的5.33%的学生对住宿条件感到很不满意。学院后勤部门应该加大对宿舍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住宿条件。 有26.6%学生都认为在校外住宿费用便宜,有9.33%的学生认为在校外住宿条件会更好。同时,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校外住宿的不利方面,尤其是安全隐患和与校内同学缺乏联系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分别有58%和29.33%的学生认为安全隐患和与同学缺乏联系是校外住宿最为不利的两个方面。如果学校改进宿舍生活硬件设施,在住宿条件上加强公寓建设,提供多层次的价廉物美的公寓,学生的选择面广,使得学生在选择校内住宿公寓方面的可选性增强,则学生将能从后勤社会化中得益更多。 3.关于餐饮服务情况方面的现状问题 市场经济与旧体制的冲突日益尖锐。随行就市,完全放开的进货价格,与相对平衡的校内饭菜价格之间的矛盾,是困扰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一大问题。由E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餐厅的总体评价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的学生认为学校餐厅不能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学校的餐厅,学校餐厅的卫生和价格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在价格方面,这其中有80.67%的学生对餐厅的价格不满,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有限,就餐者的这一矛盾心理也增加了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难度。其次,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餐厅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异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餐厅提供的饮食质量不满,认为学校餐厅应该在饭菜的质量上下功夫,另外,品种单一和服务也应多加注意,餐厅应该增加可选择性,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分层次需求,体现学生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要更多的体现出学校餐厅与校外餐厅在非单纯营利的福利性上的优势与特点,提高服务性价比。 三、针对学院后勤改革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全面实行,教育作为一种消费形式的属性开始引起人们关注。"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将教育视为一种消费",并认为大学生是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对此尽管有诸多异议,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在"21世纪教育论坛"上已明确指出: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教育被纳入到服务贸易这样一个范畴;我们将开放我们的教育市场,并承认这种教育服务是一种商业存在。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存在,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具有消费者的属性,这样一个"学生消费者"的角色特征在高校后勤领域是尤为典型和确定的。 1.知情权 学生应该有权充分了解高校所能提供的后勤服务的真实情况。就目前状况而言,学校和学生之间缺乏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了解和沟通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样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和缺失的市场中,常常导致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的误解和不满,故而学校后勤部门应努力克服以管理者自居的观念,树立起自己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品牌形象。 2.选择权 学生应该在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后勤服务享有更多的权利。这一权利实现的前提是后勤部门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的选择品种与机会。具体而言必须广泛地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致力于"菜单"的完善,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一是把学校能够办好的项目(如医疗服务、水电管理等),通过改制、改造和改组,实现以企业化和产业化为标志的校内后勤社会化。二是把学校难办好的项目通过"引进来","划出去"的办法让社会的优势企业来承办部分高校后勤。三是把一所学校难办好的项目,由教育部门牵头,把高校联合起来办后勤,变"校办"后勤为"教办"后勤。四是把适合地方改革政策的项目,并人地方政府改革序列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3.参与权 学生直接参与后勤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便于直接了解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困难,提供最真实与客观的观察视角,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加入;另—方面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劳动的基本技能和行为模式,实现高校学生自我管理逐步适应社会化的尝试。 4.监督权 监督权必须以知情权为基础,以畅通和有效的反馈渠道为保障。除了通过后勤工作人员与学生间的直接接触交流进行监督外,还必须建立专门的学生自治组织,传递学校后勤部门的政策措施,收集整合学生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以代表学生的利益对后勤工作进行实效监督。当然这还有赖与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定期测评后勤服务质量的评估体系,能及时发现后勤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