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论微博——自由人的自由联合(1)
  互联网最底层的生产力源头是,它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所谓联合,你可以把它看做链接(link)的同义词。互联网的高楼大厦来自于一个简单的突破,网页之间相互链接,一键到达。Yahoo做的是网页间的封闭的死板的有上下主次的链接,google打破了它,把所有网页跟自己建立了链接,并且把网页间相互链接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网页价值的主要指标。无可否认,googel抓住了互联网的"自由"本质。而Facebook则这条路上跃升,直接在人之间建立链接,ebay和淘宝把单纯人的链接提升到了商户和人。twitter跟facebook一样也是人的链接,不过把链接的形式从封闭提升到了开放。这个有逻辑可循的却又非常有趣的过程还在持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物种。
  如果这个论断靠谱,那么互联网的各种产品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这一价值。我打算从眼下最时髦的,对我们这个社会塑造力最强的产品开始说起。微博,就是人作为自由新闻人的自由联合。联合,是一个社会化的大众化的词,而链接,是一个互联网人更熟悉的专业化的词。当我们说网页的时候,用链接;说人的时候,用联合。
  一、自由何来?
  微博的前身是十多年前就有的博客,博客让每个人都成了新闻人。我们不必通过报纸、电视台、门户网站以及他们的记者才能发布信息公布于众。我们自己在各种各样的博客空间里就能发布文章,然后形成自己的主页。我们可以通过MSN、QQ、邮件来向朋友推荐我们的文章,如果你跟门户的编辑关系好,也可以拜托他们把你的文章放到门户的首页上推广。我们都成了新闻人。
  不过,博客只完成了第一步,每个人都成了自由的新闻人,却未能完成第二步,让自由人的能够自由的联合。这产生质变的一步,是由微博来完成的,依赖于follow或者关注这个动作。如果你熟悉互联网产品,也许会说,其实RSS阅读器已经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利用RSS阅读器,每个博客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孤岛,而是可以相互"订阅",这个订阅很像是微博里的收听或者关注,即follow;我们不必要去门户博客频道或者刻意打开一个博客的首页才能看到别人的博文,RSS阅读器会自动把我们订阅的博文推送到面前。
  不过问题在于,这种相互联合的成本太高了。
  有多少人会使用RSS阅读器呢?有多少人会费劲写一篇上千字的博客呢?有多少人有看动辄上千字的博客呢?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功能的用户始终停留在千万的数量级。你也许还会说,类似qzone这样的SNS成功的把博客整合进了人际网络,使得博客的使用人数突破了亿这个数量级。但问题在于,SNS是封闭的,Qzone和facebook都不例外。这些博客是写给自己或者朋友看的,这些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不熟悉不了解、没有好友关系的SNS人,不能"自由的"建立链接。
  好吧。微博来了。它对SNS做了两个改进:第一,开放的建立链接。你关注我,不需要我同意。第二,强行的降低写博客和看博客的门槛,只要140字,看完140字只要5秒钟时间。看,只有当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关注别人时,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的自由联合,随之有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只有当人成为新闻人的门槛降到几乎为0,140字就可成文,小演员姚晨也可以和大CEO李开复一样说两句之后,这才让几乎每一个人都踏入了这个圈子,把每个人都变成了自由的新闻人。
  于是一个精彩的事情发生了。有几千万粉丝的姚晨、李开复、刘翔和有几百万粉丝的薛蛮子、王冉、马化腾和只有几万粉丝的你、我、他直接或者间接的相互关注了。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一旦触动他们的神经获得他们的感应,他们就把它传到出去,并且加上自己的意见。这个信息和意见作为一个整体再一次得到下一个节点的感应,再传导出去。他们的整体在做一个极为敏捷和精妙的新闻再加工、再传播的过程。像是一个精妙且完整如一的大脑。信息的含义深度和影响力的扩散广度远远超过任何时代的任何个体。而这又是什么?正如twitter所说:我们是地球的脉搏。
  这就是自由联合的力量。这是在博客时代无法有的"奇迹"。
  如上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业。教条而冰冷。换成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他的感受会更加直观而热情。因为他本人经受着从不自由到自由的煎熬过度。
  其实互联网对媒体链条的粉碎,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对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的粉碎。本来,记者写的稿件一定要发到报纸杂志上才能有读者、才能卖广告;但有互联网之后,稿件在这个渠道上能够有更快速的展现、更多的读者、更大的影响力。记者们就不再那么在意在报纸上的版位了。这也意味着,他不再那么在意主编们的说教了,只要能在门户上获得好的位置和点击,编辑部的人的评判就无效,传统的衡量方式就倒塌了。这无疑更能激活记者的灵感和勇气。第一次,互联网把内容和传统的载体割裂了,也把记者跟编辑部割裂了,把记者跟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束缚割裂了。所以,2006年,笔者本人跟随很多优秀的媒体人,坚决地离开工作两年的杂志,投向门户。
  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粉碎。本来,门户或者报纸的记者的稿件一定要发到门户首页上才能有读者、才能卖广告;但有了社会化媒体,确切地说就是微博和SNS之后,稿件在这个渠道上能有更快速的展现、更多的读者、更大的影响力。记者们就不再那么在意在门户上的版位了,而在意一条微博是否被有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李开复或者薛蛮子转发了。这一次,社会化媒体把内容跟门户割裂了,也把写手跟主编割裂了。
  更重要的是,格局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是否在门户版面上获得好的位置也依赖于编辑部的判断,他们的判断,跟报纸、杂志编辑部的判断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并且,版面是有限的,渠道是有限的。但在社会化媒体上,是否获得好的关注并不取决于一个编辑部或者几个人,而是取决于所有的参与者。李开复不看好你的微博,可能薛蛮子看好,薛蛮子不看好你的微博,可能王冉看好。版面是无限的,渠道是无限的。当渠道不再稀缺,内容就会为王。第一次,媒体人不再跟一个冷冰冰的机构绑定在一起。而是依赖于自己的价值,与一群热情四射、活力十足的人在一起。
  所以又一次,我在2011年坚定地离开工作多年的媒体岗位,成为一个自说自话的自媒体,一个彻底的自由人。这一次,我是跟千千万万的自由人站在一起。我们相互转播、评论,相互扶持、激励,相互成全。
  二、联合才有力量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如果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是一个敏感甚至危险的词汇。据说伊朗已经决定封闭互联网,也就是说,某一类政府害怕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好吧,就从商业的和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令许多人胆寒的词汇。
  百度是最大的中文网站,最大的网络流量分发器。它迄今为止只对两股公众实力低过头。第一股是08年央视揭露百度广告欺诈,第二股是2011年初中国作家群体攻击百度盗版且耍赖。对第一股势力低头不仅仅因为央视是中国最大的媒体,也更因为它所可能代表的官方立场。对第二股势力低头,就几乎是彻彻底底的屈服于民意了。
  我猜,过程是这样的。盛大文学起了个头,告百度文库盗版。CEO侯小强在微博上向李彦宏本人叫阵。没结果。后来,央视报道盛大文学自己也有盗版问题,侯小强缩回去了。后来,盛大文学所代表的作家群体开始直接上阵。某知名作曲家出来骂,未果。作家组团来告,借助微博阵地,但谈判无果。之后韩寒连写两个博客狠骂。于是,百度道歉,说要清理盗版。细品这个过程,真是意味绵长。
  韩寒NB。但实在说如果没有微博,韩寒不可能NB到让百度道歉。韩寒的两篇博客,浏览量加起来100多万,还少于之前他写的其它博客。100多万,百度在乎吗?但韩寒这2篇文章,在几家微博平台上被转播至少几万次。尤其是那些有上百万、千万粉丝的V用户的转播。我猜,韩寒文章至少渗透了90%的V用户,伴随着他们的评论和转播,至少再渗透了50%的微博用户,也就是,至少一个亿。
  韩寒相当于1。他就是那把能引爆微博爆炸点的利刃。而千百个微博V用户的转播,就相当于在这个1后面不断加几个0。于是。韩寒的100万博客读者变成了1亿个微博读者。对的,后面加了至少两个0。换做没有微博的时代,有力量的人即使想推广韩寒的博客文章,也无力可施。没有微博的时代,这些有力量的V用户本身也没有可随时、直接变现的影响力。谁是真正的赢家?韩寒是小赢家,微博平台是大赢家。
  随同韩寒博客火起来的。还有两篇草民写的博客,被很多V用户称为"比韩寒更精彩,更狠辣"。这让攻击百度成为了一种潮流,全民运动。也许就是这些在微博里涌现出来的群体智慧真正让百度慌了阵脚。一个韩寒不要紧,也就是2篇博客,你很难天天都有货,天天都能聚集影响力。但群众智慧已经被激发,一人写一篇接龙下去,而且其中确有猛料,那就是持久战。谁受得了这个啊。
  什么叫群众智慧,引用下这两篇群众博客的观点,感受一下。
  如何让百度付出代价 ?A方案:"花100美金买一股百度成为股东,去它上市所在地美国起诉,证明百度收入和侵权相关。同时提醒美国媒体对比谷歌在中国的遭遇,唤起民族主义。一百个这么干,股价想不垮都难。一旦股价下跌,美国投资者会一起起诉。"B方案:"作家们要战斗,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作品摧毁对方的品牌。让人一看到百度就觉得恶心和羞愧,搞臭丫的。"
  微博不仅是单纯的引发传播,更是有机的在组合不同的大脑袋,随时的形成一个群体智慧。这在之前,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百度对作家同盟的条款刚出来,当当网李国庆就调侃说"这还是强奸,只是玩弄的时间快了"。百度说自己没通过文库盈利,谢文就说:"没赢利不等于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作家和出版社少卖书的损失应该由百度赔偿并课以罚金"……看吧,严严实实的见招拆招,密不透风。
  百度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依靠的就是众多中小网站提供的群体资源。它应该清楚一个类似的逻辑:一个韩寒不足虑,十万个兴奋的草根是大碍。李彦宏在2011年就说过:"社交媒体可能挑战搜索的主宰地位。因为这是个媒体时代。用户在A上花时间,花在B上的时间自然就更少了。"同样是自由的联盟,搜索引擎依靠的是网页的联盟,而微博实现的是人的联盟。
  最后比较一下韩寒在博客和微博上各自的影响力。韩寒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平均每篇点击大概100万,评论1万,转载1万。但在新浪微博上几天时间就有了250万粉丝,平均每篇微博的转发是20万,评论是8万。
  三、联合的门槛
  博客创造了一个工具,但微博让所有人都拿起了这个工具而且相互塑造,于是成就了一个平台。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感悟或者事实,而是一场在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潮流。博客相当于电,微博相当于中央电厂。电对于人类生产力的作用,和微博对于人类新闻传播的作用,可以说在一个量级。而他们的演变逻辑是本质上一致的。
  问:电和蒸汽同样作为能量的来源,二者的不同在什么地方?答:电可以长距离传输同时损耗很小,于是电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蒸汽则不然。这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电作为能量成为主流的原因。
  好,我们花1分钟时间来理解"电"的奇妙世界。
  在人类没有实现电的长距离传输前,电对人类的价值跟蒸汽本质上一样:只能在有煤炭和流水等发电材料的地方建立工厂,由于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工业能力集中而垄断。工厂的产品需要长距离运输才能到达市场,运输成本造成了工业的"不经济"。电力不能进入所有的城市和普通的家庭。电是奢侈品,如需要电,你必须拥有一个电厂或一台发电机,并准备一些煤,或者靠近河流安家。
  但随着电线的发明,电的长距离传输成为现实之后,人类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然电力可以长距离传输,那么等待加工的原材料和准备出售的产品就可以不必要长距离传输。谁需要电,谁就向一个统一的中央电厂索取。而中央电厂可以建立在有着低廉的发电原料的地方。
  工厂既可靠近原料来源地,也可靠近城市。各种行业开始兴起,电车开始出现在街头。后来电进入家庭,并且催生了一个史上最大的产业:家用电器。紧随冰箱、电视、洗衣机的普及,妇女的地位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类开始有了现在的家庭生活。
  是的,有人说火、轮子和电是人类最伟大的三大发明。确切的说,不是电,而是电、电线、中央电厂的共同体。
  好的,博客、微博,跟电、中央电厂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它们就是一一类比的关系。
  博客就相当于电,而微博就是电线和中央电厂,后者才可能带来电和博客的大规模应用。中央电厂统一发电而不再分散各处,写微博都在一个大平台比如twitter或者腾讯、新浪微博上,而不再像博客主那样喜欢在自己的独立域名上写作。电线实现了电的低成本运输;微博可以一键订阅、一键转播,轻松、随时的浏览,朋友链条之间无门槛的顺畅推广;而不再像博客那样需要装一个一般老百姓不会用的RSS软件,使用成本、阅读成本、传播成本都很大。
  到此为止,微博就完成了让自由人能自由联合的全部环节。单向关注和一对多的传播链条这两点,使其成为绝佳的信息加工和扩散的产品形态。新闻由此而改变。我们的生活由此而改变。
  解放创意——自由人的自由联合(2)
  自由无价。而最大的商业价值来自于给人自由。互联网则是第一次给创意人群带来了自由创业的可能。
  阿里和盛大两大平台的商业本质是:通过繁殖大量创业公司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市场上被激发出来的个性化需求。其繁殖方式是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推广、支付、物流、客服一整套服务,把自己的运营能力像水和电一样让外部随需使用。这就是"云服务"的商业模式。
  云服务的诞生前提是:互联网打破地域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为个性化需求提供产品开始有利可图。其客观效果是:把创业成本降到最低,创业者只专注于创意等核心环节,运营和管理将不再重要。小公司开始挑战大公司,颠覆了"规模制胜"的工业文明。
  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将更加独立和自由。
  1.马云为什么红?
  他不仅让你走上挣钱之路,那还是一条独立和自由之路。淘宝把单个创业者无力承担的环节全部搞定:物流、支付、广告,其运营和服务能力像水和电一样,让创业者自由获取
  马云说:"如果我能创业成功,那么80%的中国人都能创业成功。"怎么可能?
  如果近距离观察过这个人,或者在《赢在中国》里见过他语惊四座,那你就会知道:这个人的企图和秉性跟那张脸一样稀有。除了他自己,没人有足够的想象力把马云跟80%的中国人相比。不过,当"草泥马"在网络上流行之后,唐竞新开始相信这句话。
  唐竞新是一个平凡的中国青年。大学毕业后到网易做编辑,2年后升为高级,领导颇信任。唐竞新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比如刘翔退赛等社会事件做包装和炒作。越是能引起网民点击、宣泄、甚至斗殴的新闻,越是好新闻。新闻这个东西,当被放到网上能被随时加以评论,就转变成另一样商品,其主要价值就是供网友发泄,供愤青消遣。
  唐竞新的生活转变发生在2009年1月。一夜之间,富有伟大想象力的中国网民创造出一个叫"草泥马"的神兽,立刻风靡,成为全社会的宠物。唐竞新轻车熟路完成了炒作的工作,却有点遗憾:如此好一个题材,除了贡献几百万点击,还有没有可供挖掘的实际价值?!
  伟大在一瞬间发生。唐竞新灵光一现:以这些愤青们在网络上展现的热情,如果有一件草泥马T恤或者公仔,他们会不会穿在身上或系在书包上,在大街上招摇而过?在网上发泄爽,把这种感觉带到线下,影响更多人,岂不是更爽!唐竞新干了一票。拿出几千块钱,自己设计了草泥马公仔和T恤,找到广州番禺一个工厂赶制了一批,放到淘宝网卖。结果出乎意料,在没有任何信用度的情况下,一共卖出去几千个。唐竞新找到了一条路。在经过后来"绿坝娘"和"贾君鹏"两次事件的相同操作,唐竞新心里有底了:这条路,走得通。
  这不仅是挣钱之路,也是一条独立和自由之路。2009年5月,唐竞新从网易辞职。拿着工作三年攒下的几万块,做了一个专职的淘宝卖家。
  现在,有必要对这个故事做一番经济学的总结:什么力量使得唐竞新跟马云结合在一起。
  第一,马云搭建的淘宝平台让一个之前不能成立的商业模式成为现实。也就是,利用互联网的聚集力量,淘宝把全国的消费者聚集到一个平台上,再小的细分需求也有了规模效应。
  假设十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会对草泥马公仔感兴趣,那么全中国就有1万人感兴趣,而几千万人的广东省只有几十个人感兴趣。假设唐竞新只能在广州一条大街上叫卖,叫到嗓子沙哑、等到天荒地老也卖不出几只,他肯定不会离开网易创业。但当全国1.5亿网民在淘宝汇集,唐竞新成功卖出几千只公仔,有几千块的利润,他才可能离职创业。
  之前,那些本想穿着草泥马T恤上街的愤青们没有选择,他们只能将就穿一件大路货,比如卡帕或者班尼路。现在好了,有了淘宝和唐竞新,他们终于可以标新立异了!
  第二,淘宝平台团结了一帮伙伴,帮助唐竞新走完整个链条,把运营一个生意的成本和门槛降到了最低。具体是:通过淘宝发布信息和图片,通过阿里妈妈和直通车来推销和打广告,通过签约的物流商来送货,通过支付宝来收钱,通过阿里旺旺来和买家沟通。
  唐竞新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把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敏锐、对网络愤青的了解以及设计一个卡通形象的创意发挥出来。整个链条一言以蔽之:马云的平台+唐竞新的创意=一个成功的个人创业。
  淘宝只有一个,而唐竞新在中国还至少有一万个。那些同样在门户里撑大梁的编辑,或者艺术学院的精灵、游历世界的摄影师,都具有类似的素质。上面那套逻辑同样适用。
  唐竞新说:"我要赞扬淘宝,是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也是淘宝跟QQ或者网络游戏的不同:上QQ,要花钱;做淘宝,是挣钱;玩网游,是消遣,做淘宝,是事业。这就是淘宝全部力量的来源。
  用一句话来结束:淘宝体系让唐竞新成为一个自由的创业者。N个唐竞新在淘宝扎根,就形成了一个自由创业者的自由联盟。这是淘宝的力量之源。
  2.陈天桥所见略同
  你研发游戏,我来搞定其它所有环节、承担所有费用,而且你赚大头
  ——陈天桥
  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其证据就是:在一个大势即将成型的时候,并不只有一个人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是一批人,他们都在顺势而为。
  早在2005年,陈天桥就开始考虑建立平台。他有现实的压力:好游戏被上游几家寡头垄断,在下游做代理,受制于人。自主研发则风险太大,研发精英们很容易得到VC支持,自立门户。如果能够把盛大的运营平台向研发精英们开放,不仅能打破上游的游戏供应商的控制,而且能保证稳定的新游戏来源。
  反过来,平台的建立也有现实动力。当时游戏业研发精英只有两条路:第一是自己招兵买马,不仅研发,还有运营、销售、市场、渠道,搞个独立公司。这样的要求高、成本大、风险大,如果就仅精通研发和策划,这条路不划算。第二是加入一个公司,成为一颗螺丝钉,打工。而一旦陈天桥开口说:"你研发游戏,我来搞定其它所有环节、承担所有费用,而且你赚大头。"没几个人会不动心。
  其实,作为一个创意产业,只有最核心的创意和策划在不断变化,作为辅助的渠道、支付、推广、服务器、客服支持一旦建立,就基本不变。对于社会整体,多一个公司去建立这一套东西,都属于"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于是,盛大在2007年推出"千万亿"计划:提供1万平方米办公场地,投资1亿元,资助1000人自主开发游戏。到现在,不仅有数十家创业公司选择盛大平台,包括拿到几千万美金VC的蓝港以及上市公司金山也选择盛大平台。
  好,关键问题是:马云和陈天桥所借助的"大势"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
  当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区隔,实现一个统一大市场后,之前因为成本问题而无法实现的细分需求和细分市场,忽然变得有利可图。唐竞新在网上卖T恤正是如此。这会彻底释放大众对个性化商品的需求,进一步激发生产者为满足这些需求而生发的创造力。那些在工业社会里被压抑的个性、情感和创意,通过互联网这个管道喷薄而出!
  一个向所有创造者提供运营支持,把无限丰富的个性化的产品跟个性化的消费者相互对接的"整合"型平台就顺势而生。这个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以称之为"云服务"。从此,在工业社会以大规模和低价格取胜的法则让位于在信息时代的个性化营销和柔性化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化物流。
  接下来,让我们从历史观、从商业进步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场变革。也就是,为什么让创业者自由这一道使命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
  3.中央电厂、云计算、云服务
  如果你理解了中央电厂和云计算的来由和价值,那么,你会明白云服务。它的核心是让服务和运营能力像电一样能够长距离传输,随需索取
  电,给人类带来了持久强大的能量。当它能够实行长距离传输,在地球的一端产生,在另一端被使用。这意味着什么?
  在马云向大众介绍阿里集团整体期望构建的"新商业文明"时,其中的基础就是:让电子商务能力像电一样,能够被千家万户随需索取和使用。这是什么意思?这有什么结果?
  我们需要再花几十秒来理解"电"的奇妙世界。
  在人类没有实现电的长距离传输前,电对人类的价值跟蒸汽一样:只能在有煤炭和流水等发电材料的地方建立工厂。由于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工业能力集中而垄断。当电的长距离传输成为现实之后,人类的生活因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待加工的原材料和准备出售的产品可以不必长距离传输。谁需要电,谁就向一个统一的中央电厂索取。各种行业开始兴起,电开始进入家庭,并催生了一个史上最大的产业:家用电器。紧随冰箱、电视、洗衣机的普及,妇女的地位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类开始有了现在的家庭生活。
  是不是非常奇妙?
  其实近两年来的"云计算"也与此类似。互联网普及前,IT产业已经有几十年历史。这几十年就相当于电的长距离传输没有被解决的年代。诸如存储、处理、和计算等IT能力,必须在其产生的地方被消费。于是,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相当于一个自己拥有的电厂。这台电脑上高性能的英特尔处理器、大容量的硬盘以及强大的微软软件,就相当于用于产生电流的煤。电脑就在手指下工作,我们因此得到了IT能力。
  正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电厂,所以微软和英特尔成了IT业霸主,CTO或者网管成为每个大公司和小公司必备的职位,并且,即使我们的硬盘和处理器并不是24小时运转,但我们都必须为此掏钱。
  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实现了IT能力的远距离传输。我们在Google上搜索,并不需要下载Google的软件到电脑上;我们在Gmail里的邮件,并不需要存储到本地的硬盘。这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在Google位于美国硅谷的服务器上运行,但却能被远在地球这一端的我们"随需索取"。
  这将会对IT业以及每家公司的结构造成深刻变革。
  我们不再需要把英特尔处理器、微软软件以及一个庞大的硬盘买回家,只需要一个能连上互联网的终端即可。这就是上网本崛起的背景。于是,那些靠向每个地球人贩卖硬件和软件的巨无霸会像恐龙一样消失。IT不再重要。CTO和网管这样的职位再不是必须。接下来,可能大量的IT人员会失业,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会萎缩。
  如果你已经理解了中央电厂和云计算的来由和价值,那你也就明白了云服务,也就是服务和运营能力能够像电一样长距离传输,随需索取。不是所有公司都必须去建立一套推广渠道和销售队伍,自备一套物流体系和一个呼叫中心。阿里和盛大平台的能力,也就是你的能力。马云和陈天桥能撬动的资源,也就是你能享受的资源。想想吧,这是多么神奇!
  每个创业者和每个公司只需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环节,比如奇怪的创意、离谱的设计、精巧的程序、美妙的文字。天才们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老前辈们所引以为豪的"搭团队、带队伍"上,他们可以天马行空。管理与运营不再重要,大多数人将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自己感兴趣的创意工作。
  当然,他们也跟唐竞新一样,自然迎来了独立和自由。
  4."人的创造力是可怕的!"
  你无论是卖独特的产品还是独特的营销,归根结底,是卖"创造力"。只有创新一途,才能武装网络革命者去冲击甚至颠覆那个以大规模和低价格取胜的,死板而冷静的传统工业体系
  人的创造力是可怕的!这是唐竞新在淘宝店铺"掌柜寄语"的第一句话。
  其实,关于淘宝小卖家的清苦,并不是新闻。据说80%以上的淘宝卖家,起早贪黑、精打细算、如履薄冰,每个月挣到的也就是千把块生活费。他们担心被大卖家打压、被淘宝抛弃。他们集体遭受到传统渠道的挤压,大部分没有社会经验,对网上创业的困难估计不足。
  那好,来听听26岁的小青年唐竞新怎么看。
  质疑:你能活下来吗?你的核心竞争力?
  唐竞新:自己的判断力。要做T恤很容易,不过我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继续质疑:到底凭什么?
  唐竞新:因为我在网易血战了三年,执行力和判断力都被检验过,尤其是新闻这一行。和新浪、搜狐、腾讯,奥运会、512地震、大小战役无数次。在指标评测中,我拿过几次第一。做新闻那些东西移植到T恤设计上来,同样一个主题设计,也有可能全国第一。一个全国第一的东西,肯定可以卖。剩下的只是对市场营销的考验。
  这几句话里,已经包含了网上创业的两条法门:第一,拿出独特的人家没有的产品,所谓"非标准品"。草泥马在网络上风行后的第三天,唐竞新的T恤就摆上了货架。这个果敢和速度是大公司做不到的。第二,如果只能卖比如手机和电脑这样的"标准品",就需要独特的"市场营销"。同样是卖手机,只有当服务特别能打动客户时,才可能在大商家的信誉、规模、和价格的三重优势下生存。
  无论是独特的产品还是独特的营销,归根结底,是"创造力"。做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下面稍举几例。
  王小帮。一个边远山区的老实农民。在淘宝上专卖家乡的大枣等农产品。其所在的农村没有快递,只能通过平邮,农产品一到两个礼拜才到送到各地。但由于价格实惠、产品确实够"土",所以生意火爆。
  与淘宝网店通行的"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在线"的规则不同,MissHana一度一周只开半天。其它所有时间,店主都在选货,以绝对保证"件件是极品"。一大帮女孩在一周时间里都翘首以待,而在店铺开门的半天里,所有货物都被一抢而光。
  川妹子家政服务,把旗下的"高端保姆"都放到口碑网上,给出个性化的介绍,比如"4号擅长做川菜","8号喜欢带小孩"。接受雇主的点评和提问,同时可在网上进行视频面试。
  Gainreel,卖纹胸和内衣,淘宝营业额第二年就过千万。老板张翔的秘诀是"客服":导购小姐以"体贴入微"的服务俘获买家。比如有买家是乳腺癌患者,一半乳房被切除,那导购小姐会就这种病症如何保养、何种质料无毒、术后保健等与之交流。有买家是中学生,"什么都不知道",那导购小姐就是她这方面"第一个老师",教她如何选择纹胸,以及相关"青春期难题"。
  上海伟雅,2004年开始写网商故事,渐有影响力。后来进化成一门营销生意,很多网商出钱要上海伟雅来写自己。从开始按字数、按点击效果计费,到后来作为顾问收咨询费。据说,这在淘宝上是一个上千万的生意。
  跟上海伟雅类似的,为淘宝和阿里巴巴上的卖家买家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不仅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成为一个盘根错节的生态体系,被叫做"社会化"。有为新开店铺做网页设计的"网店装修师",在淘宝上找人卖人的"网络猎头",为卖家提供培训和货源推荐的"店小三",为卖家做品牌设计和商标注册的"网络商标代理",为买家和卖家之间化解冲突的"差评调解员"。以至于网拍模特、网络砍价师、网上分销商……足有三百六十行。
  一旦成为一个社会化的自循环、自管理、自协调的生态体系,就能彻底激发这些社会人的创新意识,扩大其创新空间。也只有创新一途,才能武装这些网络革命者去冲击甚至颠覆那个以大规模和低价格取胜的,死板而冷静的传统工业体系。
  千万不能低估这股被互联网释放出来的力量。下面是唐竞新写在其淘宝店铺上的另一句话:
  "淘宝是一个购物平台,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平台呢?
  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为什么不可能?购物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在淘宝上看漫画也会很好玩。"
  Oh, my god !
  5.封疆大吏袁月明
  袁月明在淘宝上办起了"创业园",复制一个小淘宝,实现零成本创业。他在淘帝国商而优则仕,成为淘宝的封疆大吏,赋有行政统辖的使命
  黄马褂。清代一种官服,只有皇帝的近身侍卫、御前大臣,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着。袁月明就有一件黄马褂。在其网上主页的最显著位置,就是被"御赐黄马褂"的照片。
  袁月明是谁?
  他是淘宝皇冠级资深卖家。2007年获淘宝大学"领军剑"奖,2008年获"十大网商"称号,2009年获"淘宝帝国"至尊荣誉奖"黄马褂"。他也是淘宝网珠三角商盟创始人及盟主、淘宝大学华南地区讲师负责人。在华南和珠三角这个中国经济重镇,袁月明就相当于淘帝国的封疆大吏。且慢,那个执掌"淘帝国"的人岂不是皇帝?
  铁木真。亲自给袁月明穿上黄马褂的,就是"铁木真",也就是当时的淘宝CEO陆兆禧的网名。
  是的,这是一个体系。不光在命名上,在战略协作上也是一个体系。袁月明在珠三角所做的,就是淘宝整个帝国使命的一个缩影。
  2003年,ERP讲师袁月明月薪一万。是年7月,马云斥资进入C2C,淘宝创立。是年末,袁月明开始在淘宝开店卖数码产品。当时他告诉自己:"如果能每月赚够一万块,就离职做专职店主。"第三个月,袁月明利润1万,第五个月,利润2万。于是,袁月明离职创业,一个人打理淘宝店。
  2007年,袁月明的网店有5个员工,包括仓储、客服、美工、财务,做出上千万收入。是年12月,袁月明把网店全部交给太太打理,自己开始第二次创业,建立珠海网商创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创业园"。袁月明要做的,就是在珠海以至于华南,复制一个小淘宝出来:实现大学生"零成本"创业。
  创业园。
  使用面积6000余平方米,有专业摄影室、会议室、培训室、会客室,多IP专业光纤接入。专为电子商务商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部、尤其是网络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办公、仓储、打包、发货、融资贷款一条龙服务,帮助商家降低办公、仓储成本,最大程度节约运营开支。组织园内商家集体进货,集体与物流公司谈判,以降低成本。同时提供信息共享、技能培训、集中营销。
  目前为止,有200个大学生在创业园实习。期间,他们会学习电子商务的4个入门和6个中级课程,熟悉淘宝所有规则和小卖家如何立足的技巧。他们在淘宝开店,由袁月明辅导。毕业后,他们可根据淘宝销售记录获得学校担保的贷款,在创业园内正式开张。也就是袁月明所说的:"零成本"创业。
  2009年末,创业园已有商家39个,皇冠级商家4个,二期入园的商家有50个。东莞、深圳的创业园已经启动,广州和灿头的创业园在筹备中。
  是的,淘宝大帝国已经由之前的"一个鱼龙混杂、草莽喧嚣的江湖"逐渐转变成"具有地域行政划分的、上下传承并协作的机构"。大淘宝里有小淘宝,诸如袁月明这样的商人会商而优则仕。
  回到故事的开头,如果陆兆禧是铁木真,那马云又是谁?再给你说一段故事。
  2008年国庆节期间,马云带着淘宝所有高管到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马云说:"要让大家从传统文化中感受、体验那种一统天下的气势"。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奠定了今后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的基础架构。
  如果马云自比秦始皇,他要统一的是什么?
  6.阿里集权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阿里需要统一电子商务流程上的各种标准。目的一样,为了巩固一个统一市场以黏住用户(国民),并树立自己的核心(集权)地位
  梁春晓是一个学者。清醒,斯文,讲原则。他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的的副主任,一个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的屈指可数的真文人之一。
  有趣的是,梁春晓在阿里巴巴这个鱼龙混杂、刀光剑影的小江湖里呆了下来,Title从"高级研究员"做成"副总裁"。中国互联网这个大江湖里到处是暴力和恩怨,凭的是实力和冷血。一个文人,却能存活。马云有他的理由。
  即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这些国策是秦始皇自己定的,他也需要一个精英的文官集团来为这个大纲设立规范、评估可行性以及建立理论框架。尤其,当这是一个前无古人、没有思路可以参考的事业时。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减少思想交流和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如果用这一套来类比阿里集团,"统一"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就"水平面"这个维度而言,统一的大市场。阿里巴巴在B2B上建立全球、淘宝在C2C上、天猫在B2B2C上建立全国的大市场。正如在唐竞新的故事里提到,没有一个统一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唐竞新这样的小贩没法活。这一点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个层面,就"垂直面"这个维度而言,上下贯穿的产业链。这一点还没有实现。
  唐竞新对淘宝还有非常多不满:第一,还需要自己去郊区工业园里一一挑选"靠谱"的生产商,讨价还价,盯着从打版到出货每一个环节,"超级无敌累"。第二,淘宝配套设施的效果还不令人放心。唐竞新没用阿里妈妈作推广工具,没在淘宝上给物流下单,而是开辟了另外的渠道。第三,正因为这些"额外"的负担和工作,唐竞新不能专注于设计。他雇过一个员工,但管理有问题,后来只好请自己的弟弟来帮忙。从此"被揶揄为家族企业"。
  一个亢奋,却疲惫而惭愧的创业者。如果阿里集团的"垂直产业链"被打通,唐竞新将会成为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创业者。来看细节:
  第一,在阿里巴巴上根据诚信等级和交易历史来选择供应商。由于阿里巴巴和淘宝之间的数据库已经打通,唐竞新只需要在淘宝后台把相应的订单通知到阿里巴巴上的供应商,就可以坐等收货。对了,其实唐竞新和供应商都在使用阿里软件提供的诸如"钱掌柜"这样的在线管理软件,数据交流会很通畅。
  第二,由于淘宝选择了宅急送等几家物流商作为自己的紧密合作伙伴,对于淘宝卖家的订单会给予最优惠的折扣,并且自动享受低成本保险,于是唐竞新选择在线下单。物流商会到供应商那里提货,直接送达买家。无论是通过支付宝,还是货到付款,淘宝都会定时把钱打进唐竞新的账户。
  第三,在美丽说等社会化平台和淘宝融为一体后,唐竞新的客户们开始在他的商店里评论每一件新出炉的T恤,发牢骚,给建议,形成一个社区。全国的时尚愤青们在这里汇聚。他们即是T恤的消费者,也是无尽创意的贡献者,不断吸引新人加入。唐竞新再也不愁推广。
  最后,唐竞新会发现自己有两个出路。A:专注于创意,除了"设计全天下最酷毙的T恤"之外,不干任何其它事情。于是他辞掉了弟弟,再不是一个"家族公司"。B:扩大规模,招聘更多美工和3D程序员,不仅做T恤,还做公仔、玩具、汽车装饰品。当然,他需要一百万资金。于是,凭着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的信用记录和业绩数据,经过阿里集团的担保,贷到了款,由"创意天才"向"企业家"转变。
  是不是很美好?
  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感觉,梁春晓给出了一个更为精简而准确的描述:
  阿里平台打通了从需求、生产、技术、到销售、支付、服务的全部链条,并且联合了物流、技术、融资等各种第三方服务商团结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所谓"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提供商"的形态:任何一个人或者企业一旦连通这个平台,它就可以像用电和水一样享受全套的运营和服务。
  秦帝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最终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阿里帝国亦如是。
  打通产业链是为了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的核心是黏住用户;用户在哪里,所有伙伴和服务就被黏在哪里。要疏通流程就必须统一标准,遵守一套标准的人越多,标准的价值就越大。而用户和标准,就是阿里集团主宰电子商务世界的两大基础。也是一个开放平台的最核心。
  7.最大的商业价值是给人自由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个体户"的时代。也就是自由创意、独立创业的时代。下一个云服务平台会在哪个群体诞生?
  宁为鸡头,勿为凤尾。中国人为什么信这个?
  鸡头有自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凤尾无自由,只能跟随和盲从。如果可以选择,没人愿意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重复同一个动作;没人愿意成为机器人的一只手臂,委屈自己去实现别人的梦想。所以,建立在"违背人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的效率和规模,怎么可能不被打破?
  既然人人渴望自由,那各行各业都理应出现一个能提供"云服务"的平台,一揽子解决掉属于"重复性建设"的运营问题,给予每个人充分的创意空间。这个思路,绝不仅仅局限于淘宝和盛大圈定的领域,也绝不仅仅只是马云和陈天桥的梦想。
  起点中文网给谁自由?写手。起点一举解决了读者的汇聚、发行的渠道以及付费的方式三个问题,使写手们不再只能依附于一家报纸,拿微薄工资,过清贫生活。
  MegaStudy给谁自由?教师。MegaStudy一举解决了学生的汇聚、视频课程的录制以及便捷的付费三个问题。优秀的教师们再也不用隶属于某个学校,不用再给俞敏洪打工,而可以有独立的品牌和属于自己的学生。
  K68给谁自由?设计师。苹果的AppStore给谁自由?开发者。拥有adsense的Google给谁自由?所有的网络内容生产者。
  激进一点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个体户"的时代。也就是自由创意、独立创业的时代。接下来的问题是:下一个可以被解放的群体在哪里?如何解放他们,如何造就一个可以提供"云服务"的平台?
  记者?医生?律师?会计师?清洁工?保姆?天才?
  如果你想到某个答案,就去干吧。要么,给一群人自由。要么,借助一个平台自由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联盟。
  与上帝共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3)
  《阿凡达》有这样一个片段。潘多拉星球人共同向圣母祈福拯救女科学家时,他们每个人之间都相互用手连接、辫子都与大地连接、再与树根和神树连接。女科学家在之前说过,这是一个比人的大脑更精密的体系。正是这种连接后产生的能量促使女科学家终于感受到圣母的存在,说"她是真实的,我与她同在"。
  这个互相连接的体系就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她连接计算机和在计算机背后的人,以及物联网,它连接所有的机器。而所谓"圣母"就是这个联网体系所催生的高级智能,一个超越于所有个体之上的群体智慧。是的,我一直相信这个被很多人讲述的判断,Facebook和Twitter会生长出一个高于每个个人的高等智慧。
  《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喜欢对着一棵树说话。你有没有觉得,这跟《阿凡达》里人借着与马和鸟器官相连来寻找对彼此的感觉是神似吗?你有没有觉得,这跟基督教的"告解"也是一回事?所谓告解,就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去到教堂里,隔着挡板对着一个他不认识的所谓神父说话,话说出来了,苦闷就释放了,心灵就平静了。告解,其实就是连接。只要连接,就有能量的传递。只要被连接,就有力量。
  互联网的起源,就是连接,自由的连接。互联网给了它一个新的名词,链接。
  Hyperlink,超链接技术,实现了从一个网页的一次点击就瞬间来到另一个网页。链接实现了两个信息之间的自由联合。信息之间的链接其实是一种认同。我为为什么要加上你的链接?因为我的独自存在是不完整的,我需要借助你完整我自己。所以你是我的一部分,我认同你成为我的一部分。
  直到Google的出现才把链接的如此本质说了出来,并且加以利用。A网页上有一个B网页的链接,表示A网页对B网页投了一票。这一票就表示B网页的价值上加了一分。这个看似简单的法则成为Google为网页排序的算法(page rank)的底层基石。后来,Google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中枢,它链接了所有的网页,为他们排序,把每个人的搜索需求导引到相应的页面上。
  Facebook和Twitter把网页的链接提升到了人的链接。Facebook上是双向的链接,你和我彼此认同,才能成为朋友。Twitter是单向链接,你认同我,就能Follow上我,无须我同意。双向链接促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我和你的任何信息对方都可以看到。单向链接促成信息的单向流动,我follow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所有信息。双向链接里流动的是朋友间的稳定交流,私密。单向链接里流动的是大众化信息,传播效率奇高,瞬间就能传送至几千万人,上亿人。
  人的链接其实跟网页的链接在讲述相同的故事。我链接你,表示我认同你,愿意接受你的信息和影响,意味着我在你的影响力价值上投了一票。人被链接得越多,表示影响力越大,价值越大。
  链接当然并不只存在于互联网的世界。Hyperlink只是一种形式,follow或者@,都只是一种形式。《阿凡达》里人和动物的辫子相连,是一种形式。《花样年华》里对树说话,是一种形式。对神父告解,也是一种形式。形式的背后,是信息或者能量的传递。
  现在可以再回味下人们经常在微博上说的那句话了:万能的微博啊,帮我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解决某某困难吧。这不正像基督徒在告解里所做的那样吗?对面的神父啊,你是通向上帝的灵,理解、宽恕并且给予我力量吧。"万能"通常只限于形容上帝,但微博上你直接链接了成百上千人,间接链接了数千万上亿人,他们的力量可以足够大到让你感觉到"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就是万能的上帝。
  现在也明白为什么会有"微博控"了。因为链接才有安全感。不链接,就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事,一链接,就感觉融入主流,不再孤单。不链接,就不知道名人亲友在谈论什么关心什么表达什么,一链接,就有意识的流入和对周遭的理解。微博就像一座敞亮的房子,你熟悉的人和敬仰的人笑意盈盈;没有微博就像一座漆黑的房子,你惶恐、不安、甚至惊惧。
  现在回答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链接因为什么而发生?换句话说,你为什么跟这个人链接,而不跟另一个人链接?
  《阿凡达》已经把这个道理暗示得足够清楚了。你们能链接,是因为你们能"懂"彼此。一个人不能跟所有的大鸟都链接上,而只能链接上那一只属于你的大鸟。一句话概括,你们有某种相似。对于网页,链接表示内容相关。对于人,链接表示朋友关系,或者在某个话题上有相同的兴趣。用中国的古话讲,这是一种感应,感应,是因为两者频率想通。
  佛家说,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意念相通。不需说话或者见面,心中一起念,只要频率相通,就会立刻被感知。据说是瞬间到达,速度比光还快。母子连心,母亲和儿子之间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应。没有此种经历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是骇人听闻。不过后来收音机做到了,发射台发送节目,收音机只要调到合适的频率,就立刻接通,能发音。之所以能发音,是接受到了能量。互联网上也实现了这一条。SNS和微博上的"收听"这个动作,就是频率的接通。不同的是,SNS要双方都认可才接通,微博放宽了,发射的人面向全世界,谁想接通都可以。
  再后来有了手机。手机随身带,随时链接到互联网,链接到所有人。你的表达、喜好、位置都随时链接入网。SNS/微博/搜索/手机,建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网,能无限延展,有无限可能。三千年前道家一句话能把这个状态形容得酣畅淋漓:天网恢恢。
  链接的背后是能量的交换,链接的前提是频率相通。所以,频率一旦相通,就会有能量的交换。而频率相通的两者建立链接,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共振。就像志趣相投的人在微博上相互收听,一收听,就有对方信息、心情、好恶的流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王唯工教授发现,心脏是一个"节奏"输出装置。其推理是这样的。心脏的功能是像泵一样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但心脏是功率很小,只有不到2瓦。而如果给人身体装上一个功率大得多的人造心脏,它并不能把很好的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王唯工判断:心脏不是靠压力把血液输送往全身,而是靠节奏,也就是频率,来输送血液。这个频率与人体的脏器频率接近,于是产生共振,能量很自然的就接通了。
  这跟中国老祖宗的判断不谋而合。古代医学讲的子午流注,指每天12个时辰之中各个器官各自"当令",也就是12个器官分别在12个时辰里各自主导着身体。而这如何实现?器官的工作是靠气血来维持的。气血强,工作能力就强。输送气血的心脏,就是在每个时辰调整自己的频率或振幅,跟不同的器官协同,就跟不同的器官产生共振,于是气血就会被最多的分配到不同器官。这就是器官"当令"的由来。
  人体的免疫或者叫自愈功能也与此相关。当某个脏器出现问题时,心脏就主动调整自己的频率,与该脏器相通,于是气血供应加大,帮助该脏器去战胜病毒和邪气,重回健康。在中医理论里,心脏是"君主之官",也就是掌握着调配供给的大权。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身体是一个由心脏控制的共振系统。而中华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就是在主张:人的身体、天地的运行、潘多拉星球的神秘现象、互联网的链接……等等都是在一个统一的规则下运行。
  这就是链接的本质。互联网的链接把本来就存在于宇宙万有之间的"感应"具体化了。我们不妨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几个古老的词汇。
  频率:某个体的特质。比如一个网页内容的主张,一个人的性格、好恶、情感、逻辑。
  感应:两个个体之间特质相似。比如网页内容之间的协同,两个人之间的性格、好恶、情感、逻辑的协同。用一个成语就是,同气相求。
  共振:两个特质相似的个体之间的能量流动和辐射。比如两个相互链接网页在其共同主张上的对用户的共同的影响,两个人通过相互follow、转播、评论、赞等动作来不断加强着其共同的一个主张或者好恶。比如我们在微博上对假药、毒奶的群起而攻之的集体行为,就是强烈的共振。共振改变着人心的好恶,也改变着社会的走向。
  B2B2C:控制和失控之间——自由人的自由联合(4)
  C2C毫无疑问是最自由的模式。但自由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失控。C2C的电子商务平台比如淘宝会有假货的问题,C2C的资讯平台比如微博会有谣言的问题。作为消费者,享受低价而丰富的货品就必须小心假货,享受犀利而丰满的言论就必须小心谣言。作为生产者,能自由的进入市场就意味着要跟假货抗争,能自由的发表言论就意味着要随着面临公开而血腥的骂街和叫阵。于是,有一部分人自然的想牺牲掉一定的自由,而获得一定的安全和秩序。这就是B2B2C的由来。
  冤有头债有主。讲述B2B2C之前,有必要清理一遍电子商务各种模式的由来。从最原始的B2C开始。
  B2C是电子商务里最天然的模式。把货品搬到网上来卖,即在线沃尔玛。在网络媒体形态里,B2C就是雅虎为代表的门户模式。两者相同之处在于,B要对C负责。所有商品虽然来自不同企业,但都是沃尔玛挑选的,是沃尔玛定价的,钱是付给沃尔玛的,交易是在沃尔玛的店铺里完成的。雅虎也一样。资讯虽然来自不同的传统媒体,但都是雅虎的编辑挑选的,是雅虎确定展示的位置的,眼球被吸引到雅虎的页面,广告也是打在雅虎的页面上。
  简言之,这是一对多的形式。严密的筛选和控制。本质上,这不是互联网。
  以eBay和淘宝为代表的C2C是电子商务的另一套逻辑。这里不再是沃尔玛,而是王府井。大家扎堆到一起,但各家开各家的店,各家招揽各家的客人,卖自家的东西,然后通过房屋租金或者当街广告的形式向王府井或者eBay交费。在网络媒体领域,这就是Twitter所代表的微博模式。eBay和Twitter都是一个门户,但顾客进入这个门户后,直接跟其中的一个店家比如联想或者一个博主比如程苓峰交易。这个人会说我买了联想而不是eBay的电脑,会说我是程苓峰而不是Twitter的粉丝。除非联想欺诈或者程苓峰造谣,eBay和Twitter不会把我们赶出去。其实,如果许多联想和程苓峰作假和造谣,也很难把我们都赶出去。
  这是多对多的形式。本质上,也是最具有互联网气质的模式。
  天猫为代表的B2B2C是B2C和C2C这两个极端的折中。两种极端方式各有优缺点。B2C平台上,买家放心,因为卖家必须保障货品的质量。而既然要保障质量,那么对货源的审核就必须严肃,就只能挑选适合压低进价的大宗商品,有积累有品牌的大型媒体机构的资讯。C2C平台上,货源就相当丰富,毕竟全天下的C都来开动脑筋,全天下的东西都可以卖,蛇有蛇路鼠有鼠路,不同的C有不同的资源和专长。但残次品就在所难免,欺诈横行,谣言漫天,你不能保证每一个C都想做百年老店。
  所以双方都在向彼此靠近,以规避自己的缺点。于是进化出了一种新物种B2B2C。定义一下:平台搭建者引入一定数量的大B,与其紧密合作向C提供产品,所谓紧密合作,就是共同保证质量,连坐;或者依靠严格的标准向顾客推荐被其认可的店家,而通常,顾客只会光顾这些被平台推荐的店家。这样就求得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与成熟的品牌商家共担成本和风险。
  B2B2C在网络媒体行业就是以Google和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模式。搜索一头连接着读者,一头连接着千千万万的网站。但是,不是所有网站都有希望得到读者的点击,只有排在搜索前几名的网页才有可能,要知道,百度搜索结果的前三个链接会截去70%的流量,如果你排到第二页或者第三页,基本没有被点击的可能。而要排在搜索的前面,就必须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品质和跟读者需求一定程度以上的关联。读者不需要面临汪洋大海,他们依靠搜索的算法来做出决定。
  我想说的是,在控制和失控的中间,或者说在专制和自由的中间建立平衡的B2B2C这个模式其实正在各行各业蔓延开来。究其作为商业模式的精髓,实际上无处不在。而且有红火成为主流之像。
  例一。杭州斯凯网络,做手机应用的黑马。软件下载量在几十亿的数量级,纳斯达克上市。在斯凯发展早期问过CEO宋涛,他说斯凯的理念是"不跟着苹果走"。苹果的AppStore,有点像C2C,只要符合一定的规范,都可以上,让老百姓自己去挑选。斯凯的AppStore,不放开,而是挑选并特意扶植某些有实力的团队,确保他们的应用老百姓喜欢并且愿意掏钱,于是确保开发者都能赚到钱。"只有开发者都赚到钱,这个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不需要太多没用户没市场的应用"。对啦,这就是B2B2C。
  例二,盛大游戏的风云计划。之前的大型网络游戏企业基本都是B2C,也就是我去代理一些游戏,然后拿出来给玩家玩,玩家向我付费,我向上游的游戏研发者付费。风云计划的本质,就是陈天桥把自己创立的网游B2C模式换成了B2B2C模式。与一票可信任、有实力的游戏研发者合作,投资并且帮助他们做出好的游戏,然后放到盛大平台上运营,大家分账。这跟斯凯网络宋涛讲的理念如出一辙。
  例三。据说周鸿祎为360做起飞计划之前去拜访了陈天桥,专聊风云计划。所以,起飞计划也是B2B2C,跟风云计划一个魂、两张皮。具体是:跟一帮VC联合搞了个基金,专门投免费的软件,然后用360的平台扶植它们,帮助他们赚钱。周鸿祎说"这就是个AppStore"。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宋涛所说的:AppStore对进门的App没限制,而起飞计划需要老周亲自看中,并且尽可能还要投资,和你捆绑,一起做大,一起分账。
  例四。淘宝数年前的"第三乐章"计划,即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共建配送中心,以向其卖家提供仓储、理货、拣货、配货、发货,并面向全国范围配送。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有亚马逊模式,自建仓库和配送系统并出租给大量的B,这些B只需研发和生产,其它工作全由亚马逊负责,称为"FBA"(Fulfilled by Amazon)。此种模式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另一种是当当模式,基本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于是服务质量也都捏在别人手里,参差不齐,时好时坏。
  第三乐章就是不折不扣的B2B2C,把上面两种缺陷都规避掉。
  例五。陈年做了Vancl,不过这并非终点。之后他又领衔投资了一个新的网购平台V+。其作法是,选择比如李宁这样的高端服装品牌纳入到V+,并由V+后台统一运做。消费者在V+购买李宁鞋,直接向V+下订单后,产品和物流配送并不由李宁操作,而是V+从自己的仓库中直接送达消费者。
  这也是B2B2C的模式,直接解决了之前作为B2C的Vancl的一个瓶颈:Vancl作为一个品牌,辐射的产品种类和产品定位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无限延展,所以后台的物流和运营体系所分摊的单位成本不能无限制的降低。而V+集合了一大群的大B,随手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Vancl作为一个新的产品品牌,需要承担很大的品牌建设费用,而V+不然。
  例六。如果把YouTube比作视频领域的C2C,那么Hulu就是B2C,而后来的动作看,它们都有向B2B2C靠拢的趋势。YouTube的特点是量大,但带宽成本也大,广告难卖,一直没盈利。所以YouTube引进大的内容制作机构,让它们直接卖广告或者自己打包卖广告,然后分成。Hulu的特点是量小,但广告好卖,盈利早,不过后来增长遇到瓶颈。如何把量冲上去?当然引入更多的质量有保障的内容源,给予它们一定的自主拉广告的激励。
  如果附带研究下中国市场,土豆们都在干这些事情,比如和电影电视机构合作制作节目,合作拉广告。
  这个单子还可以一直列下去,想说最后一句:
  B2B2C不是一个电子商务名词,而是一个商业模式。这个模式的精髓是平衡(质与量、控制与失控、专制与自由)和共担(成本与风险)。颇有国学所说的"中庸"气质。
  人人为师的时代——自由人的自由联合(5)
  对于YY语音能够对教育行业所作出的创新和贡献,先看一个案例。
  林国华,63岁的老人,曾担任福建省建德市农机局局长。2010年61岁那年,退休的老林想学习关于网页的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简称SEO,于是成为YY语音的教育频道上一个"SEO 75班"的学员。学费240块,学时几十个小时。不过有趣的是,林国华的SEO老师并不是什么"高素质人才",几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自学的SEO,发现很多刚做搜索引擎营销的人很需要这门手艺,于是自己做老师在YY语音上开始讲课。
  故事还没完。林国华在SEO课程之后,向老师们毛遂自荐,有感于中国的小孩道德感普遍缺失,要在其YY语音的频道里开讲中国传统的文化课程《弟子规》。林国华表示不收费,但老师们一定要给。于是课程免费,林国华的工资捐献给公益组织。《弟子规》课程从2010年11月开始每周一晚8点在YY的25650频道开讲,一年上了50堂课,每堂课学员几百到几千不等。
  好的,来总结一下YY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第一,人人获得了可为老师的自由。你不需要读过师范大学,不需要国家认证,只要你能授人以渔、言之有物,你就能找学生到YY上授课,或者在YY上找学生授课。第二,行行出状元,行行也有了成为课程的自由。有实际的课,比如SEO,学好了就能赚钱,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们讲。也有虚的课,比如《弟子规》,与现实的利益无直接关联,尊尊老者林国华讲。学完课,你觉得有用即可。不必谁来认证,谁来评判。
  第三,自有生态。这几乎是一个与现行的教育机构和行业完全独立的体系。老师不受传统熏染自我成长,学生不受传统制约自我追求。他们在草根中来,到草根中去。他们在这里能赚到真金白银或者积德行善,能学到一技之长以养家糊口。所以到了最后,第四,既然供方需方都自由了,学费就能变到如此之便宜。低到一两百,免费的也很多。我甚至觉得,对于中小学的免费义务教育,甚至可能会在网络平台上被最有效率的实现。
  如果你也同意"互联网力量可以解放任何一个行业",那么我们来罗列一下相应的行业和其所代表的互联网力量。百货大集市比如王府井@淘宝,新华书店@当当,数码和家电商城比如国美@京东,酒店和机票分销@携程,电影院@奇艺,彩票分销@500wan,电台@YY语音……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你也可以偏执的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还没有对应的互联网企业,那就是一个空挡的创业机会。
  那么,什么是市场最大的空挡呢?最常出现的答案一般会有两个,一个是医疗,另一个就是教育。为什么是这两个?因为他们仍然在体制之内,被管理的最严,最不自由。
  如果倒回去3年,恐怕很少有人能看出YY作为一个为解决网络游戏玩家即时语音交流的工具会成为冲击教育行业的先锋。为什么是YY?很简单,就因为它首先实现了"高质量的基于语音的多人即时通话"。虽然从害人不浅的游戏起家,却在诲人不倦的教育安家,也算是造化。YY语音极适合网络教育已是一个事实。包括新东方、青鸟等在内的教育机构已经在YY语音上推免费课,而且大火。其道理也显然,因为学员不必花费上万元的路费和住宿费去北京听课,呆在自己家乡操作几千块的电脑就能听到优秀老师的讲课。老师也省了教室的房租。
  说到教室,YY教学频道极力的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就是各种插件,支持实时视频、PPT演示、多图片播放、电子白板(就是传统教室的黑板)、举手发言、文字沟通、桌面捕捉、不记名投票、送鲜花等等。老实说,很多功能比传统教室更利于互动、更有趣。而关于产业链,也就是帮助老师方便的收到钱,所谓【成长体系】和【门票系统】也要推出。说白了一点,有点像起点中文网的按字付费、包月、打赏那一套东西。不过是写手和读者的关系变成了老师和学员。
  创意人才是最不喜欢束缚的。所以我更愿看到陈辉民和林国华成为最主流。老师们都离开新东方、某某大学这些传统的教育机构,在YY上自己拉学生讲课,YY搞定认证、付费、评价等体系。这才是隐含在背后的大趋势。互联网力量要解放教育阵地,给老师自由,也给学生自由。俞敏洪今天在民营教育的地位说不定要让给YY语音的创始人李学凌。就好比乔布斯对媒体业的影响力要盖过默多克。因为他搭建的平台让更多有才华的作曲家、歌唱家、作家能够脱离默多克的商业旗舰而独立、自由的创作。媒体人和教师唱戏,而搭台的是互联网的产品经理。
  好吧,道理虽然基本说了个大概,不过最动人最丰富的还是活生生的发生在这个互联网社会里的案例和细节。知道没有力量,相信才有力量。只有当你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这些草根老师们在YY上的经历和心力之所呈现,才会跟我一样,对这个行当的未来充满忐忑不安的期许,才会明白其正当喷薄而出的气势和张力。
  一、利为汇。
  利为汇之前身,是蒋晖(网名:久久)个人的SEO培训班,早在YY语音还远不如今天这样流行的2010年初,这个SEO培训班就已经在YY上安营扎寨。你不得不感叹草根之嗅觉。2010年5月西祠胡同创始人之一陈辉民加入团队,共同创办了现在的南京利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年利为汇正式员工不到10人,但SEO收费学员突破1万名。2011年利为汇开发了多门新电商课程包括WP建站、淘宝培训、外贸培训等。2011年底收费学员2.5万名,老师人数长了4倍。
  第一年,陈辉民的形容是"好笑"。只有蒋晖和陈辉民两个老师。那个时候要找其他老师是不现实的。陈辉民两次讲课讲到嗓子失声。第一批学生是从自己博客上找来的,几个人,学费每人1百块。后来开的第一个正式班,有100人。现在,学费涨到了240元,SEO学员累计有几万人。
  利为汇的老师,都从精英学员中挑选。说白了,是自己培养。今天是入门的学生,过半年就是老师。有个叫冀卫正,因为打《魔兽世界》被新疆某大学勒令退学,于是回老家当了一名电焊工。他后来是利为汇SEO二班学员,被培养为班长、辅导员、直到讲师。2011年,这个退学学生成为山东海天软件工程专修学院的SEO讲师,现在,兼职给利为汇讲中级课程。
  目前利为汇有45个老师。老师分两种,一种全职聘用,月收入几千元,例如SEO课程的老师。一种是兼职合作,收入对半分成,例如网站建设课程。兼职合作是大部分,住在不同的城市。但利为汇的学员来自14个国家,基本来自口碑相传。陈辉民说:"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投向中国。"学生大部分在18-30岁之间。分为三类:第一,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第二,转行到电商从新学习。第三,没大学文凭。因为电商这个行业缺人,所以招聘也降低门槛。
  你可以看出,利为汇的课程大多跟电商紧密挂钩,草根味很足。陈辉民的用意正在于此:"教会人一门手艺,简单的手艺,人就多一个竞争力,多一条人生道路。"
  利为汇这个名字来自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陈辉民说:"这是我一辈子从事的事业。"
  二、"天王"叶清。
  这是个大人物。你也许未曾见其面目,但一定已闻其声音。TVB著名国语配音演员,叶清奉献了那么多经典之音,例如《花样年华》和《2046》中的梁朝伟,《甜蜜蜜》中的黎明、《无间道》中的刘德华、《娱乐之王》的张家辉、《公元2002》的谢霆锋、《线人》的谢霆锋、《头文字D》的陈冠希。
  既然叶清的工作与声音息息相关。那么他跟YY的缘分就是自然而然、命中注定了。2011年登陆YY开始做公益也就是给粉丝们传授标准国语发音、配音技巧等,也会搞广播剧和动漫表演,有电台的性质。至于粉丝,是叶清从QQ群和微博找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就请热心粉丝作为管理者。叶清记得第一次在YY上的粉丝聚会,来了300人。他们要求叶清一一把那些经典的配音角色再表演一番。
  叶清不是玩票或者只为兴趣,而是有计划的步骤。第一步,是公益。聚拢粉丝,了解需求。第二部,为高素质的粉丝提供配音工作机会。第三部,网络教学。叶清是个明白人,知道网络的缺点是"不很靠谱",所以要公益先行,自证清白。
  叶清自己有家配音公司叫voaisa唯奥亚洲,给很多影视剧比如discover的纪录片做配音和翻译字幕、商业旁白,在配音界有极深的人脉。他在YY上发现的好苗子就立刻可以为唯奥或者行业所用。比如一次广告配音活动的冠亚军,一男一女,就被介绍给配音中介网作为向用人机构的首推艺人。唯奥公司的配音任务也会介绍给粉丝们,其中有几个已经成为了唯奥的正是员工。
  当然,YY可能成为叶清商业体系的另一个根基,或者另一个体系。网络的好处是规模大,尤其比如广播剧,可以吸引到很多的在线听众,上万人。这是一个之前没有的宣传和交流平台。如何留住这些听众,归类,再做后续的互动。再继续向他们推荐广播剧、电子书、有声读物。形成一个闭环的商业链条。叶清还打算将来开实体店,做培训和制作中心。网络上免费课程吸引有兴趣的听众,再在实体店做深入的学习。
  叶清感慨说,YY上的粉丝既是用户也是生产者。他们会自己写广播剧,自己表演,相互评价。目前YY上还是成本中心,不过叶清说将来可能会赚钱。那是当然。
  三、邢帅军团。
  邢帅1984年生于山东,2003年上大学就十分沉迷于Photoshop,但觉得书本知识相对于真实的商业发展非常滞后,"没意思",大二就辍学了。自学之后开始接些零散的设计工作,一干就是四年。直到2008年才碰上了转折点,是的,就是在YY上开始教学课程。
  2011年,一共开设电脑软件方面15个培训科目,学员超过一万人。各个科目的每个学员都享受终身学员制,平均学费1000元,可随时更新电脑技术知识。2012年,网络教育学院体系也建立起来,目前在广州和云南设立办公地点,网络学院教师126人,辅导员近500人,学员3万人,遍布全国各地。短短四年,学院收入超过3000万。培训科目也拓展到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影视后期、三维建筑、三维动画、电子商务等课程,学院还有自己的网络电台。
  老师都是自己培养,从学员中来。一毕业就留在学院工作,70%全职,30%兼职。学员中,大学毕业的很多,其次是50多岁的老人,想学门技术。Photoshop的学员去电商企业做美工的居多,工资在5000以下,也有自己开工作室的,给淘宝上的小电商服务,多的月薪能到20万。
  邢帅目前忙的工作是售后。也就是辅助就业、课程更新。他还想接入更多的科目,因为学员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跟着用户需求走,自然没错。
  四、英语警察。
  蔡巧云,是新浪"2011年微博风尚教育达人奖"获得者。【新浪颁奖词】是这样的:他自称"英语警察",要通缉微博上的"中式英语"。面对微博上粉丝众多但质量不过关的英文教学账号,他"嫉恶如仇",指出错误,并进行细心修正。误人子弟的微博英文教学要不得,英语警察提醒大家:跟微博学英语要多个心眼。
  蔡巧云是个热心的英语老师,本来在一个QQ群里帮大家解决学英文难题。但QQ群里乱七八糟,也帮不到大家。好在有了YY语音。2011年11月创立频道,用语音来纠正口语,直接有效。
  蔡巧云的团队里有四个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师,而且全部是义务教学。一个叫布莱尔,在英国,全职是某时尚品牌的国际推广经理,给学员讲述伦敦的历史。一个是Amy,广州出生美国长大,在微博上跟蔡巧云认识。她在大名鼎鼎的埃森哲工作,也给学员讲述芝加哥的文化。还有一个Helen,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复旦硕士,在英国七八年,拿到博士学位,现在曼彻斯特大学,教英国人如何去其他国家教英文。
  在有头脑的地方复制淘宝——自由人的自由联合(6)
  我主张YY语音可以做成教育领域的C2C,让独立的老师或者三五个老师的小型组织可以跟学员间自由组合、自由交易。不过一个YY教育的产品经理有个疑问:连C2C的老大淘宝都在往B2B2C转,C2C的相对市场份额在一点一点让给B2C,把YY语音定位成B2C或者B2B2C是否会比C2C更好?这是个好问题。
  我的回答是:C2C更适合教育。
  标准品是更适合B2C的。因为标准品比如PC、相机、书籍、机票适合工业化制造,大规模行销,低价取胜。所以商品一般都掌握在一家或者几家大厂商手里,于是这就适合于B2C或者B2B2C,谁的量大,谁就能进更多的货,把价格压低,然后达到更大的量,最终垄断,挤垮其他的小B或者小C。标准品的产业链的链主是零售商。
  非标准品则更适合C2C。因为非标准品比如时装、工艺品不适合工业化制造。这种商品的价值就在于独特,越多人有就越不能打动人去买。它跟个性和感觉密切相关。所以是少量制造,精准营销,价格相对较高。因为服务于不同的小众人群,这种商品的制造商就比较多,各自服务各自的人群。非标准品的产业链的链主是品牌主。
  趋势也很明显。标准品的销售在快速的往B2C或者B2B2C迁移,C2C上的小卖家在价格和规范化服务上敌不过大B。但非标准品的市场仍然保留在淘宝和eBay的C2C集市里,比如女性们需要花很多时间逛集市"淘宝"。不过淘宝和eBay也算不上C2C的最极致的样本。来看看Etsy吧。
  Etsy在2005年创立,是个C2C集市。上面交易的产品五花八门,服饰、珠宝、玩具、摄影作品、家居用品……只是,这些产品有个共同的前提:原创、手工。所以Etsy聚集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大批极富创意的手工达人和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他们不仅在网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开店销售自制手工艺品,还参加网络社区交流,进行线下聚会,参加Etsy赞助的工艺品集市或展览。
  独特的定位,令Etsy在已经有eBay和亚马逊两位霸主的美国电商市场上一直步步为营的成长。它所卖的商品,就是最极端的"非标准品",而每一件物品都是纯手工制造,换句话说,Etsy上每一件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大都市的商店里充斥着各种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清一色商品,亲自织一件不同的毛衣、做一块糖果或是仅仅画一张卡片反而成为了弥足珍贵的礼物。Etsy前任CEO玛丽亚·托马斯说:"作为消费者,无论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买礼物,都希望将自己深厚的情意蕴含其中。对于Etsy而言,这些手工制品不仅蕴含情感,消费者还可以和手工艺者直接沟通,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使人们更青睐手工制品。"
  Etsy体现了完全的个性。顾客不仅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手工制品,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店主交流能否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或样式。而一旦发现其商品违反了该网站的首要准则——必须手工制作的规定时,他们还能直接联系网站的法律顾问以投诉。
  是的,借助Etsy想说明的是,极具创意的非标准品最适合于C2C的平台。商品离创意越近、越是非标准化,就越适合。那么教育是一种什么商品呢?粗浅的教育或者低级的教育当然是可以标准化的,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认识汉字的小学课程、学习一门基础手艺比如做蛋糕或者打领带、应试教育里一个老师可以同时给几十上百个学生上课。不过,精致的教育或者高级的教育是非标准化的,这才是趋势。比如本科生上课一个班几十人、研究生就只有十来个、真正精深的学科就需要一对一手把手了。每个学生的经历、年龄、积累、兴趣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同一堂课上,学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孔夫子说过,因材施教。
  精致的教育一直都存在。比如很多在大城市里读书的大学生都做过的家庭教师。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计成本,他们需要更好更多的服务,而不在乎价钱。对于很多课程,其实很多人并不想完整学习,而是想化整为零的了解。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一下儒、释、道三家的差别,我的母亲想学习一下如何打坐,我的同事想学习一下如何在Excel里计数……这些细碎的学习需求多如牛毛,如果能够便捷的搜索到老师并且价格合理,毫无疑问会被激发出来。
  那现在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购买或出售手工制品,那么用户完全可以去eBay进行同样的交易,为什么选择Etsy?尽管Etsy的抽成比例远低于eBay,但这并不是其能够虎口夺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创建初期,一个成熟的C2C平台对普通用户的吸引力要远大于尚不被认可的网站。那Etsy如何凭借60多万美元启动资金,与日进斗金的eBay争夺用户?答案是:社区化的C2C平台经营思路。
  正如MySpace最初的发展是依托于早已存在的大量线下乐队和他们的粉丝群体,Etsy也无能力去凭空制造出一个手工爱好者社区。事实上,本身就对手工制品痴迷的Etsy创始人,对纽约、洛杉矶等美国大城市存在的规模庞大的专业和业余手工爱好者群体非常熟悉。这些爱好者经常组织一些交流活动,顺便出售一些自己的作品。因此,在创办Etsy之初,Kalin采用了全面的口碑策略,通过各种线下活动传播Etsy品牌。这些活动包括举办缝纫大赛、赞助传统的手工艺品市集,以及成立各种街道兴趣小组。Etsy的公关副总裁Matthew Stinchcomb说,通过这样的草根营销,Etsy获得的宣传效果远胜于在传统媒体投放数百万美元广告。
  是的,如果说成为具有大量长尾老师和学生的C2C教育平台是YY的目标。那么最重要的途径就在于"社区化"。下面六条经验,几乎可以一一复制给YY,当然,必须做一些调整。
  1、论坛
  论坛几乎是今天所有社区型网站的标准配置,它可以让用户围绕一些特定的主题进行在线讨论。对于Etsy这样的DIY网站,论坛是进行客户支持、市场调查和推广的绝佳途径。与普通的大众型论坛不同,Etsy指派专门员工来管理论坛。论坛采取开放的态度,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用户反馈,都会得到Etsy官方的答复。Etsy对灌水、垃圾广告和重复发帖又会严格管制。这是Etsy网络社区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
  对于YY而言,频道本身就是一个论坛,不过并不完善也不安全。很多频道都依赖于QQ群来交流,这当然是YY的一个软肋。
  2、虚拟实验室
  这是Etsy为用户设置的在线课堂,也是一种学习、社交方式。在美国以及全球,Etsy爱好者们成立了很多不同主题的线下手工制品兴趣小组。而虚拟实验室把这种线下的学习交流活动带到线上,让更多用户参与。虚拟实验室里,网络用户可以观看手工制品培训人员的在线讲解、提问题,甚至与参加课程的其他用户直接交流。几乎所有在线下课堂上能够进行的互动都被Etsy搬到了网上,让社区成员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3、公共聊天室
  虽然一般C2C网站都提供买家卖家间的聊天工具,但公共聊天室却不多见。而Etsy不但在网站上设置了多个公共聊天室,还允许用户自建聊天室并设置密码保护。这仍是鼓励用户之间交流,增加社区内部的耦合度。Etsy相信,手工制品爱好者就像一瓶瓶化学试剂,把他们放到一起充分搅拌,必将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激荡出全新创造力的同时,增加整个社区的粘性和吸引力。
  这让我想起了阿里旺旺。
  4、小组
  早在Etsy出现之前,小组就已经是手工制品爱好者们常用的讨论交流方式。Etsy则把用户间这种线下关系完整复制到线上,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每个小组的规模和影响力。Etsy会对小组推广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目前,Etsy上已经有数百个主题各异的小组,他们不定期在网上发布活动通知,组织线下聚会,或者通过Etsy聊天室或虚拟实验室举行线上的交流活动。
  5、Widget
  Widget已经成为今天网络社区病毒营销的标准配置。手工爱好者们非常乐于宣布自己是Etsy社区的一分子。在线下他们会穿上印有Etsy标志的T恤衫和棒球帽,在网上他们同样需要类似的小东西来展示自己的身份与品位。Etsy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标志性的按钮、图片等素材资源,甚至提供了能够自动生成网店展示图片的工具。当用户把各式各样的Etsy微件插入到自己在Facebook、Twitter或博客页面,Etsy就有了无数的义务代言人,推广效果远胜传统广告投放。
  6、博客
  这也是Etsy发展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项网站组件,就是Etsy的博客The Storque。与一般企业的官方博客不同,它不是Etsy公司内部观点的传声筒,而是一本面向Etsy社区的手工艺杂志。这本杂志的重点是对手工艺术家介绍、新手指南和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通知。The Storque页面制作精美,堪比电子版《纽约客》,文章由Etsy的专职编辑、特约作者和普通的Etsy用户共同完成,每天更新数次。每个月有数百万的手工爱好者来到Etsy网站为的就是浏览最新的The Storque内容,并参与讨论。而把这些博客读者进一步转化为购买者,则是Etsy吸引买家两步走战略的第二步。
  其实,你对这些措施也可以一言以蔽之:只要能方便这些自由大脑的自由碰撞,什么都可以做。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教育,要比用来形容Etsy更为贴切。无形的东西要比有形的东西更加"非标准化",更加需要自由的交流才能挖掘出真实的需求,再满足这些需求。
  互联网适合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自由联合(7)
  之前都在讨论互联网的产品形式如何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但再往上游走一步,在企业所有权上能否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那会是怎样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跟互联网有天然的联系吗?
  先谈个实际的案例。伦敦有一家"人民超市",任何人只需付25英镑年费就可拥有股权。每月在店内工作四小时就可获得9折优惠。成立15个月之后人民超市会员近1200人,利润150万镑。
  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能成为趋势的逻辑有两点:第一,用者有其股。消费者也是拥有者。道理在哪里呢?因为拥有者是最忠实的消费者。一年25英镑,一点点钱,也谈不上多少实际的投票权或决定公司的前程,可这一点点钱带来的主人的感觉和股东的心态,会让他持续的掏钱购物。就算别家的可能会便宜一点点,但不去,谁叫这一家是我自己的店呢?第二,每月工作4小时可获得9折优惠。想来,4小时的工资会小于一个月家庭购物总额的10%,所以在这里干活划得来。再有,既然是拥有者,既然在这里干活,有利益和感情的勾连。这带来牢靠的忠诚度。
  简单总结就是:花点小钱拿点小股,外加打点零工占点便宜,可以培养牢固的用户忠诚度。这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树立坚固的优势。学术化包装下就是:把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和拥有者(股东)。
  接下来问题自然是:在哪些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我的理解是:在社会化媒体领域可以借鉴。因为第一,所谓"社会化"的东西就是生产者即消费者,大家写大家看大家转,消费者自然而然的贡献体力和智慧。第二,既然大家栽树大家享福,那么持有股份成为主人就是顺势而为。微博这种最强悍最主流的社会化媒体,是否可以拿出少量股份比如5-10%向名人微博融资,让名博即成为股东?
  第一个问题是:名博愿意出钱买吗?我猜,愿意。首先有增值,很好的投资;其次,我天天勤奋的发微博干活,几百万几千万粉丝的宝贵资产,成为股东顺理成章。不过障碍在于,大的微博平台估值已经很高了,不是每个明人都愿意掏现钱来买。所以,目前还不算大、估值有限的微博平台比价适合。一个延伸的结论可能就是,当一种新形式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在建立之初就用这种方式绑定核心用户,并且签订排他协议。那么,后来者就基本上没有机会了。当然前提必须是核心用户明确,较少。
  第二个问题是:微博平台愿意这样干吗?我猜,愿意的原因是,成为股东会更勤奋的干活,绑定成自家人。但不愿的原因是,领先的微博平台认为名博离不开我,不需要稀释自己的股份和决策权。但落后的微博平台倒可以乘机而入。这和第一点的结论大致相似。搜狐微博不是号称要为名博提供版权保护和给与相应的收入吗?步子可以再大一点。全力一击。
  第三个问题是:围观者愿意吗?我猜,不愿意。媒体跟超市毕竟不一样。超市的买卖是封闭的,你自己掏钱做股东,自己打零工换折扣,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受影响。但媒体是具有外显性的。名博的话不是自娱自乐的,是要影响粉丝的。名博一旦成为微博平台的利益关联方,就会有粉丝说,瞧,你这不是没话找话吗?
  整体看来,唯一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是落后的微博平台、或者新形式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以较为秘密的方式把这个事情干了。如果成了,会成为多米诺骨牌,把领先的平台绕进来。我建议:张朝阳干吧。这个市场,竞争越多,制衡越大,我们这些苦B的内容生产者越受益。
  之前说,微博这种产品形式是自由新闻人的自由联合。而共产主义微博,就是在企业所有权上实现了这一安排。问题是:这一从马克思开始就憧憬要实现的、在英国的人民超市身上具体实践了点的所有权安排,跟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
  之前解释过了用微博来实践"共产主义"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化媒体天然实现了消费者本身就是生产者,那么生产者就天经地义的可以获得相应的股权。你也可以发问,人民超市不也已经实现了让消费者本身成为生产者吗?这是一个好问题,不过你必须回答?一家超市是否能让不住在这家超市附近的伦敦居民成为其生产者?是否能让不住在伦敦、甚至不住在英国的人们成为其生产者?NO。我们由此意识到:传统的生产形式在把其消费者转化成生产者,或者就是单纯的说,发展更多的生产者方面,是很难具有扩散性的。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的优越性。她建立在由0和1组成的虚拟世界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几乎0成本的成为她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也可以多种方式产生互动,不断扩大生产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在同一时间动员数千万人甚至数亿人围绕这一个目标做大规模的协作,在之前通过网络游戏,之后通过微博和SNS,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尤其在针对热点事件比如灾难、政变、选举、名人逝世等大事件时,她的组织能力和效率是无以伦比的。
  在微博上,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名人对于一个平台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高。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lady gaga在twitter上或者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号召美国人为大选投票、讨论一个话题、或者上街游行,那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姚晨、刘翔、李开复、韩寒们正在积累这样的形象力。也正因为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给精英们提供了一个极大扩大自己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可能,所以他们相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博弈力量也在增大。于是,他们完全有资格回过头来像平台争取相应的控制权和分享利益的权利。当然,他们是否会争取是一回事,但他们是否有能力争取是另一回事。我想,这种可能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但它的确在逻辑上存在。原因和结果之间,还需要一个姻缘。这个姻缘很大可能会来自市场的竞争或者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
  用一句老话来结束这个话题的论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力,她第一次让"用者有其股",第一次让共产主义所有权这种生产关系有了天然要发生、或者必然会发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社会化消费者(上)
  一、1个人,6小时,160万
  近期,"罗胖"罗振宇做了一件很轰动的事,发起了一项"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募集活动,募集5000名发起会员及500名铁杆会员,前者的会费是200元,后者是1200元,期限均是两年。5500个会员名额在6个小时宣告售罄,160万元已经通过支付宝、银行等途径轻松入手。据说发出截止公告,还有人源源不断的打款要求成为会员。弄得罗胖团队一阵慌忙,人家可以送钱上门,罗胖不要,要一一退还哟。惊得各路看官背部发凉,两眼发红。
  先来介绍下罗振宇和罗辑思维是何路神仙。以下是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料:
  罗振宇,人称罗胖,资深电视人,央视《对话》、《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等栏目前制片人。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线,此后每周更新一期,分享内容有文化、书籍、历史等等。罗辑思维也有微信公众账号,罗胖每天分享一段60秒的语音并推荐一篇文章。
  罗胖完成了从"媒体的一个人"到"一个人的媒体"的转身。
  就是这么一个耍嘴皮子的自媒体人,是如何做到6小时入账160万的? 罗胖为什么有如此神通?
  二、得人心,得天下
  因为他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聚集了一群人,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
  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中有一篇《一千个铁杆粉丝》,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便能糊口"。罗振宇此次的会员募集简直是这个理论的完全实践!
  最新的数据,经过8个多月的发展,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账号关注人高达50万+;《罗辑思维》官方微博平台——"罗辑思维朋友圈"的粉丝数3.2万,罗振宇本人的粉丝26.9万。共计80万的粉丝。
  据说罗胖要打造一个10万人的社群(现在已有80万粉丝,除了继续吸引新粉丝,下面重点要做的就是筛选和沉淀),乖乖,这么发展下去,光会员费每年坐收高达3200万。这还只是罗胖套现的第一手。现在又和金错刀老师推广新书《微创新》,搞搞培训,赚点外水,后面还可以搞文化之旅,做文化基金等等,这里就不剧透了。
  人聚财聚,罗胖深谙其道。
  三、社会化消费者是未来商业形态的核心
  我们来看看罗胖寻找,锁定,维护这群"衣食父母"的操作路径:
  1、以自媒体方式生产内容,获得第一批互联网受众
  社会化的互联网环境,内容为王。罗胖是媒体人出身,刚开始也是以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出发,通过优酷的平台,录制脱口秀节目,定位"有趣,有料,有种",歪嘴说歪理,同时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推送语音,推荐文章。很快就以优质的内容,聚焦了一批忠实的听众。
  2、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广泛的传播,获得更多新粉丝
  微博,微信等齐发力,加上第一批受众的口碑传播,渐渐扩散开来,马太效应开始显现。
  3、让粉丝互动参与和线下活动,增加受众粘性,沉淀核心粉丝
  粉丝们通过有道云笔记推荐文章,让粉丝客窜编辑,让粉丝秀语音,秀照片,秀祝福,让粉丝们参与内容的生产,自产自销;同时罗胖通过公开讲座,给熊抱,请吃饭等笼络人心。整个粉丝圈开始分层,核心层和围观层。
  4、推出会员服务,罗辑思维社群形态初具,价值开始实现。
  推出会员服务,虽然会员权益非常扯,什么专属会员号码,神秘礼物,罗胖好书或者电影分享、专属座位,反正就是一般人看了会觉得完全是扯犊子骗钱的没用玩意儿。把核心粉丝中的人进一步转化为罗辑思维社群的人,给予了组织身份。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建立渠道-电商和支付-支付宝等手段进行价值实现。虽然罗胖"恬不知耻"的说:"说好了就是供养啊!",谁让人家牛呢,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有钱难买乐意"。
  我的猜想,可能下一步,罗胖会用社会化的思维搭建社群组织,让第一批会员自建社群。至于10万人的社群能做点什么,就让他们自己群交、繁衍吧。
  通过上文的的分析,罗辑思维一出生就就是社会化的。更重要的是,先有消费者,再有产品,再有价值实现方式,从内到外,先成人,再达己,和传统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而消费者是逐渐聚拢,分层,转化的:
  普通互联网用户→粉丝→忠实粉丝→社群会员
  个人觉得,对于一个企业和一个组织,真正的"社会化消费者"是最后的成为社群会员的"一小撮"人。这"一小撮"人有很有特点,比如是罗胖经常提到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比如通过社交网络链接等等。
  前文已经提到,在企业社会化的过程中,最核心层是社会化消费者。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企业的这个盘子转起来的核心要素。有一种说法,营销的本质就是满足他人需求并盈利,我觉得这也是企业建立的真正基石。
  文章发表后,有人提出企业社会化变革的核心和起点是员工。说明他还是把消费者放在了企业的对面,殊不知,社会化时代,消费者是企业的一部分,消费者某种意义上也是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甚至共同拥有企业品牌。比如可口可乐换口味一事即可看出,比如罗胖现在敢说"罗辑思维"就是罗胖一个人的么?
  最后,我本人也是罗辑思维的粉丝,每日必听,每期必看,不过是围观层粉丝,没有深入参与。个人觉得,这是一次自媒体人的历史性成功,以后进入历史的不仅有唐僧和师徒三人,宋江和108好汉,还有罗胖和10万会员。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小撮"的社会化消费者要如何界定,有什么特征,怎么让他们来,怎么到他们中间去?且听下回分解!
  部分资料参考文章【"耍嘴皮子"的罗振宇:如何做到6小时入账160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527.html
  题图:zhihu
网站目录投稿:冰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