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全球各行业都在面对新的挑战与趋势。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招聘是最早拥抱互联网大潮的领域之一。招聘的渠道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招聘的工具从Web端拓展到手机端。然而这些远远不够体现移动互联对招聘的影响。新时代的招聘已经从底层改变了传统招聘的思维和理念,从而革新了招聘的方式与工具。 在我看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融合,传统招聘的八大痛点在互联网时代都有了解决之道: 一、碎片化招聘——简化复杂流程,随时随地招聘 传统招聘要经过发布职位-筛选简历-邮件沟通-笔试-面试等复杂而冗长的流程,招聘人员总是花大把的时间在流程上下功夫。而现在,"碎片化"意味着招聘变成了随时随地的过程,与应聘者的沟通不再局限于电话与邮件。在社交媒体工具上,实现求职关系碎片化,交流沟通碎片化,招聘管理碎片化。 二、快速招聘——拓展沟通渠道,省去中间环节 招聘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一大难事,因为一个岗位总是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弥补。企业在缺人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招聘过程冗长,招聘速度缓慢。传统的招聘流程很繁琐,求职和招聘双方都需要实现时间的匹配,沟通渠道狭窄,本来一个月就能完成的过程可能需要六个月才能完成,而互联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交互,省掉很多中间环节之后,招聘的速度自然加快。 三、人人都是猎头——广罗高级人才,实现三方获利 高级人才来源少是不少企业头疼的问题。猎头机构实际上是架设了一条雇主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这解决了传统招聘中信息来源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的一些问题。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猎头。移动互联逐渐弱化了中介机构的力量,朋友圈的沟通越来越顺畅,熟人之间推荐职位变得非常容易。如果你知道某个企业正在招重要岗位,恰好有个朋友正在觅职,那么你就可以轻松充当这个猎头的角色。 例如,借助技术手段,人人都可以便捷地推荐人才,并在推荐成功时获得30%的佣金。通过这样的机制,推荐者、求职者和雇主三方获利,实现三赢。 四、人人都做招聘——增加招聘人手,笑迎千军万马 在过去,人力资源是招聘中心,招聘常常面临人手不够的窘境,太限制招聘的速度。但是新的时代带来新的生机,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动起来为公司寻觅良才。招聘队伍建设的极致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招聘官。当一条招聘信息从招聘专员处发出,公司每一个人都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那么每一个人都可能接触到合适的人才。这时候你会发现,人人都是伯乐,千里马难求?当然不!你将笑迎千军万马。 五、前任雇主背书——保证简历可信,建立约束机制 前任雇主背书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方面,简历不可信的情况并不少见。什么样的简历最可信?如果一份简历上有前任雇主对其做的离职评价,则该位求职者的信用程度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招聘压力大往往因为员工可以随时走人,并且不用承担责任。雇主背书对求职者是一种约束机制。求职者凭借前任雇主背书可以拥有一份更完美的简历,雇主也可避免员工无故甚至恶意离职的情况发生。 六、个人征信系统——防止资料作假,实现社会化背书 防止个人资料作假,为招聘决策提供更多支持是每个企业的诉求。除了前任雇主背书之外,借助互联网手段,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基于积分制的征信系统。 征信系统可以设置很多指标,比如前任雇主评价、同事评价等等。每一指标都有相应的积分值和权重,而这个积分可以实时体现在基于移动互联的招聘工具上,作为每个人的信用值。在这样的体系下,招聘决策绝不仅仅依赖于一页薄薄的简历和几次简短的沟通。基于大数据挖掘以及社交关系网络,招聘可以实现社会化背书。 七、虚拟化招聘——实施外部接班人计划,建立人才储备库 虚拟化招聘实际上是在企业外部实施接班人计划,为企业形成庞大且优质的人才储备库。我们可以建立一种虚拟招聘机制,企业通过发布虚拟招聘需求,有意向的求职者参与"排队",双方建立沟通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断地与外部人力资源建立联系,接触到合格甚至卓越的候选人,为将来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在与大量人才接触后,企业对该职位的资历要求会有更深的了解,为未来招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求职者也会发现潜在求职机会,更有效地考虑职业生涯道路的前景。 八、地理位置匹配——考虑地理位置,定位合适人才 很多时候,招聘决策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居住点远近。这在大城市尤其值得重视。过高的交通成本对于企业和雇员双方都是一大损失。而在当今,LBS技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求职者可以搜索住所附近的职位,企业也可根据地理位置的匹配进行更好的选择。毕竟如果每天通勤时间花费5个小时,员工过于辛苦,企业的绩效也可能受到影响。 招聘是每个企业必修的功课,相信每个企业都曾冥思苦想,探索如何在这场人才之战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时至今日,谈互联网已经可谓老生常谈,但是在招聘的战役中,我们不断感受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必须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惊喜。【作者:文跃然 来源:价值中国】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MBA智库资讯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mbali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