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泛滥容易让人们只关注事物的现象层面、缺少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长此以往只会被现象蒙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优秀的职场人,则因为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能快人一步、高人一筹。 关于深度思考的方法论,平井孝志写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推荐一看,这本书是基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系统动力学"课程时受到的启发,着重描述了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深度思考的模型与方法,并且结合了他在贝恩、罗兰贝格等顶尖战略咨询公司的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现深度思考的4大步骤,通过改变模型来真正地解决问题。 今天先来讲讲普通人经常会陷入的9种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1:因果倒置 当把结果和现象当成原因时,就会停止对问题背后真正原因的思考。 比如职场人通常会觉得"哎呀,上班好累啊",既然这么累,就不上班了吧。 这就是错误把"累"这个现象当做了"累"的原因的例子,这其实是现象和结果,不是原因。 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思考是哪些原因导致的累,是晚上总熬夜、还是最近工作任务变多、或者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影响了工作心情等等? 思维定式2:满足于普通解 如果给出的答案任意换个主语都成立,这可能就是停留在表面的答案、很难执行。 比如"我上个月业绩排名下降了,我要更努力工作呀",就犯错了这种思维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找到真正排名下降的原因,比如"哪个指标退步了,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到,我的工作方法有没有问题,我面临的客户有没有什么改变"等等,然后针对性地解决。 思维定式3:依赖框架 思维框架原本是用于帮助思考的,但是把借助框架整理好的信息当做结论、停止思考,就属于过度依赖框架了。 很多人一谈到市场分析,就用SWOT等分析工具框住自己,只搜集这个框架内的信息,而不再追求对市场信息的通盘了解和思考。 思维定式4:范围适应 范围适应是指基于失误的分类来寻找解释的思维定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员工抱怨说他的老板要求太高、对任何下属的工作成果都非常挑剔——你如果不自觉地追问"因为他是处女座吗?"就属于 "难搞的老板八成是某个星座的"这种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5:止于关键词 类似投产比、竞争优势等关键词很容易让人们误解,很多人就止步于关键词的释义或者挑选,而忽略了对问题的切实解决。只有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和行动才是有意义的。 思维定式6:执着于初步假设 初步的假设一般要随着境况变化进行调整,反之止步于初步假设,只会关闭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 这一点会让很多职场新人难以接受,因为推翻自己的原始假设、意味着工作交付周期的变长、要重新思考建立新的假设,但是请务必牢记,职场中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结果,你的一个错误假设可能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与这些损失比起来,推翻多少次假设都不为过。 思维定式7:忘掉思考的初衷 过分沉迷于工作,反而丢失了本来的目的。 比如,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陷入为分析而分析的误区,忘记了究竟是为了辅助哪个论点(分析的目的)而进行的分析;在会议沟通中执着于与人争辩,而忘了召开会议的初衷,最终传达了错误的信息。 思维定式8:偏重过程 上司问你某个重要的报告完成了么,如果你回答"下周还会进行一次关于报告的头脑风暴会,会议结束后再综合下大家的修改意见",这就是典型的仅说明过程,未作出实质性解答的例子。 思维定式9:失去独立思考 指懒于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而更多地依赖于他人的想法。 这通常会发生在,和前辈或者老板的对话中,比如,你说"我觉得A部门业绩比去年同期差,是因为A部门今年人员流失率高、新人产能上不去 ",老板如果追问"那新人产能比去年同期老人产能低多少",你如果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分析,可能就会立马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