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专家顾歌老浪子要回家


  十年前五十岁的父亲,是家族企业的董事长,资产数百万,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突然迷上了一个"狐狸精",要与妻子离婚,态度坚决并离家与之同居。大学刚毕业、在家族企业内工作的儿子跪下来求他,也没有丝毫动摇父亲的决心。
  与父亲共同打拼、白手起家的母亲,经过了一年无望的努力之后,与父亲达成协议:不动产归母子俩所有,所有流动资金由父亲带走,另起炉灶创业。这件事在当地哄动一时,父亲拿到离婚证的第二天就离开了那个城市,带着大笔资金与年轻美丽的女人到了上海,从此再没有回来过,只是偶尔给儿子打个电话,儿子结婚时只收到他的礼金——儿子没有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礼,他不能原谅他,转手就把那笔钱捐了希望工程。
  "如果他只是包二奶,我还可能......男人嘛。抛弃我母亲,我不能原谅。"儿子仍然相当气愤,母亲只是略低了头微笑了一下。
  经过八年的辛苦工作,母子俩把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年初把公司总部迁到上海并改了一个更国际化的名称。"冤家路窄。"儿子说。在一次商务会议上,儿子与父亲不期而遇,后者是作为对方公司聘请的副总经理的身份出席的。两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很快由错愕与尴尬恢复到商务洽谈应有的表面姿态,内心却都五味杂陈。
  会后儿子立即离开了,没有与父亲多说一句话。一个星期后,父亲主动联系了儿子,在星巴克聊了两个小时。与母子俩比较,他现在完全落魄了:投资失败,只能给别人打工,"狐狸精"早就跟一个台湾人跑了,除了刚到上海买的一套两室一厅房子,一无所有。
  过了一周,父亲约他见面,期期艾艾地流露出想要复婚的意愿,儿子当场拒绝。见到父亲的事,儿子没对母亲透露一个字,但是父亲却找到了前妻的手机号,两个人见了面。
  "她竟然同意他回家来!"儿子难以置信之余,坚决不同意,母子俩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生激烈冲突,儿媳妇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劝得丈夫同母亲一起来做心理咨询,解决家庭危机。
  "我不知道他跟妈妈说了些什么!他口才相当好,死人都能说活喽!他把你催眠了,让你按照他的企图去做,知道吧、妈!"儿子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母亲抬眼看看他,又看看咨询师,没说话。
  "催眠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控制力的,你觉得你母亲是那么容易被人控制的人吗?"我笑着说。
  母亲等到这时才说话:"我同意他回来,是因为—虽然他伤害过我,但是我还是对他有感情的—""他把你伤得那么深,你怎么可能还对他有感情呢?"儿子站了起来。
  "我儿子就是不相信这一点。对,他是伤害过我,可我们毕竟曾经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啊!现在他自己也知道错了,我觉得我可以原谅他。我们都是六十岁的人了,过去的事情何必斤斤计较呢!"
  心理SPA充电坊——潜意识的投射
  当人们在此时此地因主客观原因受到挫折后,在彼时彼地将内心憋闷和焦躁投射到其他无关的人或物上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家庭里时常发生。这种不良情绪的转嫁,既对自身不利,也破坏了家庭团结和睦的气氛。
  在本案中,夫妻之间因为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感体验,所以当浪子回头时,妻子可以理解和接受丈夫之前的不理智的抛妻弃子的行为,但是作为还是孩子的儿子来说,他是在没有办法接受父亲对自己的"抛弃",虽然在父亲来看,他并没有抛弃儿子,但是父亲的行为却在儿子幼小的心灵中造成了被抛弃的创伤。这种创伤一直没有得到治疗,儿子一直带着这种创伤生活,这种创伤也让儿子感觉到母亲一定也是憎恨父亲的,所以,这是儿子潜意识中对父亲抛弃自己让自己感觉受伤害而体验到愤怒情绪的潜意识投射,这种情绪理所应当地被投射到母亲身上,因此,他认为母亲应该对父亲感到非常愤怒,不应该宽恕他。
  当父亲回归,感觉没有受到治疗和补偿的潜意识的被抛弃感再一次强烈的投射到母亲身上,当母亲可以原谅父亲的时候,这种投射被阻止了,不能够持续的投射了,这种愤怒情绪没有办法得到缓解和宣泄了,所以儿子当然绝对不会允许父亲回家,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怎么可以原谅父亲了。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充分了解了母亲的立场与态度之后,我同儿子单独交谈,因为这场家庭危机的关键因素是他。看起来是儿子不理解母亲竟然可以原谅父亲,实质上是他自己不能原谅父亲,潜意识地渴望对父亲当初的行为实施惩罚,不接纳他回家就是惩罚之一。
  母亲已经走出了伤害,但是儿子还没有。我制定了治疗计划,首先处理儿子未能解决的心理伤害,然后再讨论是否让父亲回家。
  经过三次单独治疗,儿子迁延了十年的心理创伤终于趋向愈合,他终于可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母亲的决定,站在儿子的立场—而不是半个"当事人"的立场—置身于母亲婚姻事件之外。
  儿子的伤痛可以愈合,但父子亲情却没法立即重建。他同意母亲与父亲复婚,条件是:做婚前财产公证;父亲必须签署法律文件,放弃对母子俩财产的任何继承权力。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投射: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的现象,"心理投射"往往是从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出发,但是这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是在潜意识层面,意识层面往往不容易认识到。
网站目录投稿: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