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说不知道一百年多来汽车车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和车身造型设计一样,在汽车诞生初期,所有人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行走的机器"这件事本身。因为一个多世纪前,能造出一部载人行走的机器,而且跑得比马儿快和远,已经足够震撼。从一部汽车,到一部有设计的汽车,就像人类的饮食进步,从生食到熟食,从仅为果腹到享受吃不饱的珍馐佳肴,马斯诺的模型,可以解释一切。
  "奔驰一号"太简陋,只是汽车的雏形,所以,要说最初的汽车内饰,我更愿意拿福特ModelT来举例,因为这部车已经有齐一部现代汽车应该有的基础装备,正经的方向盘,一台2.9L的多气缸发动机,变速器,四个车轮,有独立车身,独立刹车,冷却系统等等。这些东西,一个世纪来都是汽车的标准装备,从超跑到买菜车,只有技术差异,而无本质区别。
  第一代的汽车内饰, 基本上就是"马车思维",像Model T这样的"平民车",一张和马车一样,用真皮包裹的大沙发,是车厢内最讲究的,与行驶无关的装备。中控台偶见一些仪表,但通常都是想到哪放到哪,没有电镀包边装饰,甚至不会考虑会不会被遮挡影响观察。马车思维也深刻影响着那个年代的豪华车,贵族用车会用名贵的棉绒和皮革包裹木头制造的车型,镀金和铜器也是豪华车常见的工艺,车厢边缘高度也参考马车,敞篷车是大热款型,事实上,只需拿掉发动机,换几匹高头大马在前面拉,依然毫无违和感。
  在汽车领域,我认为进步的次序是这样的:技术先行,然后配合技术的造型设计跟进,最后是公众审美的提升。或许你不同意,举出反例说,现在的车厂,设计不都是在讨好公众,被公众的需求牵着鼻子走吗?
  嗯,我承认现在的确有这种现象,但这是因为汽车技术(内燃机车)太久没有进步了,内燃机发展了那么多年,核心原理都是围绕那几个冲程绕圈,只是量变,内燃机汽车已经到了发展瓶颈,这决定了汽车基础结构只能原地踏步,设计进步就没了空间,尤其是一些没创造力的车厂,内外设计被公众牵着鼻子走,因为实在是技穷。
  我知道你又想到了什么,电动车带来的颠覆待会再说,先回到"马车思维"的下一阶段,上世纪40-60年代,这个年代的汽车,堪称最精彩。30年代,汽车的江湖地位变得巩固,不会再有人怀疑这些有轮子的铁屋子,是替代了牲畜力的最佳远行工具。而且,汽车企业开始得心应手,基础技术已经成熟,要获得需求金字塔更高段位的满足,这时候轮到造型设计师出马。于是,汽车的外形变得无比妖娆夸张,尤其是美国车,张扬任性,新材料运用极其大胆。
  那个年代的汽车内饰,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马车思维"年代的偏开放式,变成更注重个人隐私,独立空间的封闭式车厢。这是汽车内饰设计全新的一个阶段,那就是构建"包裹性"。在设计界,这个"包裹性"有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或许是因为社会变得复杂,让所有人都更在意私人空间,哪怕在移动的汽车上。
  封闭式车厢,能够让汽车提供更多的安心感给乘客,这就是这个阶段汽车内饰设计的重中之重。而技术进步对这个阶段影响并不大,因为汽车最大的变化依然是基础性能的提升,装备上最多是多了一个收音机,车灯,车窗开关等等,而在一些欧洲跑车上,工程师认为最能为内饰增添美感的,除了给金属镀铬给门板加皮革,还有就是安满各种仪表,恨不得一个气缸来一个,密密麻麻的,象征着工业先锋。
  上世纪70-90年代,汽车内饰又一次获得大提升,已经发展成现代汽车的模样。同样是技术推动设计,汽车科技的进步,不止停留在基础性能上,而是全面开花。舒适装备的开发变得专业,工程师开始认真去制造汽车专用座椅,不再只是把家用沙发搬上车,而是有专用的海绵、弹簧、调节机构,碰撞保护机构等等;还有装备也大升级,跨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汽车内饰影响极大,举例音响系统,几乎就是同步的,从收音机到录音带到CD到MD还有MP3,从单音喇叭到13.1环绕音响系统,家用音响的进步,同步反应在车厢中。还有安全设计,路上车越来越多,车速越来越开,这时候汽车大国开始制定安全法规,安全,成为车厢设计必须首要考虑的元素。
  这个年代,汽车内饰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开始布满密密麻麻的按钮,瑞典人还自豪地把这种车厢称为"战斗机座舱"。设计师最头痛的,是怎样才能放下这些按钮,同时也要保持车内美观。
  还有一些设计师的"小聪明",还记得那部叫《霹雳游侠》的美国电视剧吗?主角的座驾,不仅整个车厢都是按钮(按钮多就代表很先进很高级),还有一个当时看来是超炫的液晶跳字仪表,固定位置双色显示,车速用大大的数字显示,上面阶梯爬升的,是转速,一时间,这种仪表风靡全球,从入门小车到豪华轿车,都喜欢用这玩意标榜时尚。
  90年代,汽车车厢终于出现了现在非常时髦的大屏幕,这是因为导航技术开始出现,在美国、日本等首先普及导航的国家,例如我喜欢的W140虎头奔,在出口日本的车型上,就配备了这个大屏幕。不过,刚刚开始的大屏幕很多都只有导航,最多可以接收无线电视的信号,还不能显示行驶电脑信息。对了,说到车载导航,顺便和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历史,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推出车载导航的汽车品牌是哪个吗?
  是本田!!早在1981年,本田为当时第二代雅阁提供了一套名为"Gyro-Cator"(我不确定有没有记错这个名字)的选装件。 不过,这套当时绝对高大上的车载导航,原理和今天的GPS导航完全不同,因为那时候卫星信号还是军方独享,民用不用想,所以本田是随即附送,一叠厚厚的地图幻灯片,车主需要人工选择你要去的目的地胶片,然后手动插入这部机器,在手动标记目的地和出发地,通过这个机器内置的陀螺仪,还有汽车的轮速及转向角度传感器,把代表车辆位置的小红点投射在胶片上,所以,这基本上就是一部幻灯机。就在这样一套,今天看起来傻透了的东西,当时卖价相当昂贵,占了差不多1/4的车价,加上可想而知的偏差,选装者寥寥无几,所以今天还知道它的人,真的不多。
  然后故事就到了宝马的E66,如果你看过之前《袁启聪的情怀车》栏目,肯定已经知道在她身上第一代i-DRIVE的故事。哪怕是今天,用再热烈的掌声给宝马,都是不过分的,因为这种设计,完美解决了有限的车厢空间,和无止境增加的车内装备之间的矛盾,第一代i-DRIVE可以控制两百多项功能,不可想象如果都换成物理按钮,车厢该变成怎么个样。
  整合式车内控制系统,配合液晶显示屏,成为90年代后高档汽车的车厢设计主流。设计师似乎得到了解放,可以腾出宝贵的空间,为车厢营造格调,更多的新奇材料被用到车厢中,各种木头、竹子、布料、天然纤维等等,还有仿生学的曲线,车厢被装点得美轮美奂,看看新一代奔驰E级车的车厢设计,叹为观止,堪称典范,高科技的自信,家庭的温馨,刚强的安全感,全部拿捏到位。还记得之前说的"包裹性"吗?这种内饰设计潮流,从上世界中被启蒙,时至今日都一直被强化着,现代人太需要一个能带来安全感的车厢,设计上给予的"包裹性"变得更加重要。所以,今天的汽车,你能看见车厢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车厢通常都有一圈风格统一的"设计带"包围,这一圈,只需换上木纹、皮革、碳纤维、织物、灯光,就能带来不同心情的"包裹感"。
  刚刚说的是高级车,那21世纪的中低档车又怎样呢?关于简化设计和更多功能之间的矛盾,同样存在,不同车厂也有各自的心思。我记得雪铁龙C4,很有代表性,设计师为了车厢简洁,用一个自然背光中置屏幕,替代了传统的驾驶舱仪表台,更多的按钮,被集成在中间被固定的方向盘上。我数了一下,C4的方向盘上,有多达21粒按钮,算不算一个世界之最?
  这种分层显示,一度成为潮流,丰田、本田、标致、菲亚特等车企,都做得非常不错,能让控制区看起来分散一些,不至于太繁复。而现在,技术的进步再一次改变了设计,液晶屏幕成本变低,高级车同款的中央操作系统,现在已经全档次普及,成为最新的车厢设计潮流。
  未来就在现在,代表未来的特斯拉,又一次改写了车厢内饰风格。特斯拉一切都是全新的,能源、驱动模式、智能程度、车架结构全部不同。但特斯拉鸡贼的是,依然把这些车设计成最接近"传统"汽车的模样,一方面是上百年的使用习惯,大家更容易接受,更重要是希望不要让新东西更友善,没那么吓人。但当世人第一次拉开特斯拉的车门,看到那块世界上最大的车载屏幕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屏幕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启另一个世界。
  就像当时一次又一次因为技术进步而引发的设计进步,我相信现在大家都处于新技术带来的兴奋阶段,特斯拉引发的技术激动,让大家根本不会冷静下来去客观评价这个车厢的真正水平,甚至可以荒谬到把这种风格,生硬移植到各种不相干的传统技术汽车上,简直不知所谓。附加在特斯拉身上的新技术激动期过去后,那堆东施效颦的家伙,铁定尴尬。
  特斯拉的内饰,精彩是绝不是大屏,而是这个大屏能实现的可能。现在已经有更多车厂在"如何用好屏幕"这件事上大动脑筋。未来肯定是屏幕的世界,但绝对不是越大越好,屏幕的功能不是装饰,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交流的介质。在车厢中需要交流,调整的部分,配上恰到好处的触屏,就可以让汽车活起来,有灵性,有表情,比肯定比只用一只巨大的屏幕有设计感,保时捷、奥迪最近几款新概念车,就是这种理念,也是下一阶段汽车车厢的进化阶段。
  【转载自:教你玩转汽车】
网站目录投稿: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