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唐代梅花瓣形漆奁银平脱毛雕银饰工艺赏析


  金银平脱法是唐代的一种制漆工艺,它上承汉代嵌金银箔片花纹漆器,但镂刻錾凿得更加精美。2005年5月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是唐代银平脱漆器,经保护及修复恢复了它的原貌。这件漆奁的制作工艺精良,造型秀美,嵌贴有精美的银饰花纹。纹饰富丽、祥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研究金银平脱漆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一、基本情况
  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于2005年5月出土,清理工作开始于2005年10月13日,2005年10月17日完成。漆奁为木胎,胎骨上糊裹织物,面上髹黑漆与漆面在同一平面。奁身的口沿、底沿和盖的口沿包有黄铜扣条。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高2.8厘米、最大直径29厘米;梅花瓣为八瓣,子母扣;奁的盖顶、盖身及盒身四周均嵌贴有精美的银饰花纹,花纹为龙、凤、人物、花鸟、植物等;纹饰主题突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万寿、双喜等寓意,应是唐代贵族结婚所用的器物。
  二、制作工艺
  该漆奁制作工艺精美,银饰纹饰富贵华丽,有龙、凤、植物等纹样,银丝、银片纹饰均与漆面在同一平面。龙、风、植物上有毛雕纹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依据工艺和纹饰特征,这件银纹平脱梅花瓣形漆奁的制作工艺为金银平脱法。据文献记载,金银平脱漆器在唐朝是皇家御用之物,也是朝廷馈赠的高档礼品。
  "金银平脱"法是唐代的一种制漆工艺,它上承汉代嵌金银箔片花纹漆器,但镂刻錾凿得更加精美。唐以前的漆器在装饰之前,需用调入了油脂如清麻油或桐油的漆上光,使之罩上一层光亮的漆面,待其干后再施画或镶嵌。唐代出现了推光技法,可以直接将漆面打磨光滑。这种技法的出现,为金银平脱漆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金银平脱漆器制造的工艺过程,据傅举有先生的研究大致是:1、制造素胎或素色漆器。2、将黄金、白银捶或辗压成0.25至0.5毫米厚的薄片,并雕刻出单个的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等图形,平贴于漆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3、在贴好图形的漆器上髹漆,阴干后,再次上漆,如此反复进行多遍,直至漆层掩盖住金银图形。4、待漆干到一定程度,反复进行压磨,直至闪光的金银图形完全露出来为止。由于金银片贴花与漆面平齐,又自漆面中脱露出来,所以,当时就把这种漆器工艺叫做"金银平脱"。平脱技法与普通贴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纹与漆面同一平面,所贴金银花纹中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再雕刻细纹,但不将金银片刻透,谓之"毛雕",这种漆器富贵华丽,做工精细,深受唐代达官贵人的喜爱。金银平脱工艺精湛,刻画精细,题材广泛,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精湛绝伦的纹饰和工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纹饰精美
  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品种繁多,小到盘、匙,大到舟船,精彩纷呈。但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土的金银平脱漆木器只有数十件,这种纹饰精美的银平脱漆奁出土极少。这件漆奁器形秀美,精巧别致;银饰布局巧妙,别具匠心;银饰华丽,寓意吉祥。平脱纹饰极具表现力,特别善于表现细部特征,构成了一个无比瑰丽的艺术世界。
  1、器形秀美,精巧别致
  银平脱漆奁分奁盖和奁身上下两层,奁盖边和奁身边均为半圆弧形,图五唐代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局部上下各有八个瓣,半圆弧形与腊梅花花瓣形状相似,造型秀美別致,根据其形状故称其器物为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图一)。
  2、银饰布局巧妙,别具匠心
  纹饰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是所处时代艺术风格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又为考古学的断代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漆奁的奁盖上满施银饰银片,有龙、风、植物、人物等纹样,整个银饰布局的由内而外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心层,银饰由一条丰满圆硕的团龙和游动的流云组成。第二部分是一圈圆形的绳纹银饰,它将中心层的银龙团团围住,隔开了与外层的关联。第三部分是由一圈紧紧依附着绳纹银饰的八只银饰蝴蝶和八只银饰蜜蜂组成。第四部分是四组八个由人物、禽兽、植物等组成的银饰图案。第五部分是由奁盖边缘口沿的一圈银饰花纹组成,奁盖边缘口沿有上下二条黄铜扣条,起到了加固奁盖、奁身边缘口沿作用。整个奁盖银饰布局巧妙,层次丰富,主题明确,内外相融,上下呼应,纹饰表现技法之精巧,别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
  3、银饰华丽,寓意吉祥
  唐代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促进了各类艺术的发展,文化上出现了姹紫嫣红的局面。漆器艺术也日臻完美,形成了金银平脱这种崭新的艺术风格。表现题材更加广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人物故事占主导地位,摆脱了战国至两汉以来神秘、怪诞的气氖;亲切、活泼、潇洒,充溢着青春的气息,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的写照,并敷以浪漫的色彩。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构图优美,多以对称式、自由式、散点式布局,主题纹饰突出。
  银平脱漆奁银饰由五部分组成,每部分的银饰华丽,寓意吉祥。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是华夏各民族图腾精华的结晶,是装饰图案中经久不衰的题材。龙的演变经过了夔龙、应龙、黄龙三个时期,黄龙萌于唐代,它是夔龙、应龙的接合体。《瑞应图》云"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黄龙期的龙在造型和格式上逐步规范化、定型化。有坐龙、团龙、盘龙、飞龙、腾龙、云水龙、戏珠龙等。这些不同动态的龙,被组织在特定的形状中。唐代规定黄为皇帝专用,龙是皇权象征,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漆奁的中心层是一只团龙,由一圈圆形的绳纹银饰团团围住。中心层团龙,是龙纹造形中的经典之作,造型非常独特,龙体盘屈,独占奁中。龙头高昂,颈部回收,一只前爪高抬,张口吐舌,一只后爪也高抬与尾部缠绕,身体绕呈"U"形。利用龙本身的动态,前后照应,保持构图的平衡,身体呈反弓形,更富有力度,显得健壮,威猛,其飞腾跃动之势活灵活现,龙身用"毛雕"的手法,阴刻的鬃毛猎猎飘起,威武有力。眼、鼻、口、鳞片等,栩栩如生,形象生动,这是最具艺术美的龙纹造型之一(图二)。
  第三部分是由一圈紧紧依附着绳纹银饰的八只银饰蝴蝶、八只蜜蜂,八只蝙蝠及花支组成,它们相互环绕,翩翩飞舞,组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案,毛雕部分用细线刻画,有轻盈的质感;画面充实和谐,流畅华丽,主纹饰与边饰相映生辉。
  银平脱漆奁纹饰银饰图案中最精美、内容最丰富的是第四部分。由四组对称的人物、凤鸟、植物等组成。构图分为环绕式、重列式、对称式三种。它们分别为两对四只展翅高飞的孔雀、两对四只回旋低飞的凤鸟和四对八个嬉戏玩耍的儿童。凤鸟在唐代更加人格化,包涵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凤凰,火之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大安宁。故为祥瑞之禽"。标准的凤凰造形有三长,眼长,腿长、尾长,是最具艺术美的凤凰造形之一。两只孔雀立于花枝之上相对而舞,争衔团喜,开屏斗艳,虚实结合,表现了奇妙的艺术想象力(图三)。两对凤鸟相对而立,立于花蕾之上,双翅展开,回旋低飞,尾部高翘,似振翅欲飞,又似翩翩起舞,造型优美,神态端庄。口含绶带,绶与寿同音,为长寿的象征(图四)。争衔团喜,口衔同心结,成双成对的出现,是对人间夫妻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和祝福。花枝蔓草用细银拉丝,构成一幅精美的图案(图五)。八个在莲花和莲蓬之间嬉戏玩耍的儿童最为精彩,"因和得偶",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吉祥图案。荷与和、藕与偶均为谐音,寓意为天配良缘、夫妻和睦。在构图上均采用"花会"表演的组合形式,在造型上采用了童子的生活形态,在题材内容上表现了吉祥如意的大一统理念,把欢庆和热闹及童趣盎然的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图六)。
  四、结语
  金银平脱工艺起源于唐代,繁盛于唐代,衰落于五代,领风骚近200年,是中国漆艺技术史上光辉而短暂的一页。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是唐代银平脱漆器中的精品,漆奁的毛雕银饰寓意吉祥如意,布局巧妙,层次丰富,主题明确,内外相融,上下呼应。纹饰表现技法之精巧,别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是唐代一件不可多得的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宝。
  (
网站目录投稿: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