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到唐僧西天取经,不少人都会把这个"经",理解为"佛经"或"经书",未免狭隘。其实,吴承恩是想借唐僧取经讲一个怎么实现理想的过程。 比如,三四十年代,钱学森、邓稼先等先驱,曾漂洋过海,到美国学习科学技术,后来回到祖国,他们利用所学的本领,为中国造出了导弹和原子弹,难道他们的留洋之旅就不算西天取经?再有,八九十年代,李彦宏、张朝阳这帮青年,为何要不远万里赴美留学,还不是想把美国互联网的"真经"取回来? 因此,吴承恩所描绘的"经",其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一种目标。那么,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今人又有什么启示呢? 要受的罪 首先,唐僧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绝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吃苦受罪的准备。 在西行路上,唐僧吃的苦受的罪太多了。在没遇到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之前,他孤身一人,在茫茫戈壁中,顶着炎炎烈日,踯躅前行,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连水都喝不上,后来虽有了徒弟帮他化缘,有了坐骑白龙马,但他遭的罪并未减少。比如,《西游记》第三十回里,他因得罪了黄袍怪,被黄袍怪施了魔法,变成了一只老虎,被关进笼中,受尽虐待。 再比如,第五十三回,在女儿国附近,唐僧因误喝了母河的水,肚子疼痛无比,仔细打听才知是怀孕了。一个大男人,竟怀胎生子,身背这种奇闻,幸好孙悟空几经波折找到落胎泉的泉水给他喝,才使唐僧得以堕胎。可想,女人堕胎都要疼得死去活来,更何况一个男人。那种受罪的滋味,一般人一定难以承受。 必经的磨难 唐僧取经的故事第二个启示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还要历经各种磨难考验。比如,第四十七回中,唐僧遇到了河宽八百里的"通天河"。当然,这对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根本不是事,可对唐僧这样的普通凡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逾越的鸿堑,结果令他们惊喜的是,河面突然结冰,就在唐僧以为天助他也,没想到刚走到河中间,冰突然化了,他掉进了河里,原来这一切,都是金鱼精使的诡计。后来,依靠观音的助力,唐僧才得以脱险。 再比如,第五十九回中,唐僧与弟子碰到了火焰山,据说"就算是神仙,长着铜脑袋、铁身躯,想要过山,也要化成汁"。当时,唯一的过山办法就是借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但问题是这之前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结下了深仇大恨,铁扇公主恨不得杀了他,又怎肯借扇呢?后来,师徒四人几经磨难,不仅与铁扇公主斗智斗勇,而且还与她的丈夫牛魔王苦战一番,最终才过了火焰山。 虽然,一路上险象环生、磨难不断,但唐僧始终都抱定一颗恒心,执着前行,从未丧失理想和信念。比如,过火焰山时,看到漫天大火,八戒有些胆怯了,想打退堂鼓,所以他劝师父,"只拣无火处走便罢",而唐僧问道:"哪方无火?"八戒答:"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唐僧又问:"哪方有经?"八戒答:"西方有经。"唐僧则坚定地说:"我只要往有经处去哩。"由此可见,唐僧的信念是多么坚定。 生命的考验 当然,在西行路上,对唐僧这个凡人来说,最难最危险的一件事,就是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知道是菩萨有意为之,还是哪个妖怪释放了一条信息,说"唐僧乃是金蝉长老转生,十世修行的好人。如吃他一块肉,就能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面对这样的诱惑,妖怪们对唐僧是垂涎三尺,随时都想吃他的肉,而这也让唐僧成了众妖竞相追逐的对象。 例如第四十一回中,唐僧被红孩儿抓进洞后,衣服被剥了,身子也洗干净了,就准备放进蒸笼里蒸了,要不是孙悟空及时赶来,唐僧早成了红孩儿的盘中餐了。要说最惊险的一幕,就是第七十七回,唐僧师徒在狮驼国遇险那次。当时,唐僧师徒四人,都已被放进蒸笼。好在八戒被放在了最下层,皮厚不好煮,为师傅遮挡了一阵,否则,唐僧早被蒸熟了,好在最后孙悟空变身逃了出去,请来菩萨降服了妖魔,唐僧才化险为夷。 诱惑的干扰 在理想的征途中,还有一种东西比艰难险阻更可怕,那就是金钱和美色。试想,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堂堂男儿,面对敌人的屠刀,都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最终却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为此在《西游记》中,吴承恩用很多的笔墨来表现这种诱惑和考验。 比如,在第二十三回,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意志力,菩萨化身成三位窈窕动人的美女,面对美人,唐僧是合掌低头,悟空则佯装不睬,沙僧则转背回身,唯有猪八戒目不转睛,淫心紊乱,神魂颠倒,丑态百出。还有第五十四回中,女儿国貌美的女王,看上了唐僧,为了与之成亲,愿以唐僧为王,她为王后,国家财富尽归二人所有,然而,面对金钱、美色和王位,唐僧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对孙悟空说:"如让我在此招婚,不能去西天取经,我就是去死也绝不肯答应。" 正因无论面对怎样的磨难、怎样的诱惑,甚至生死考验,唐僧始终都能抱定不取真经,永坠地狱的决心和使命,所以,他才带领四位徒儿,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壮举。 《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吴承恩的核心意图是,他想借唐僧西天取经这个传奇故事,来宣扬儒家为了崇高的理想、神圣的使命,敢于担当、承受苦难、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