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建立了大汉开始,汉朝最大的隐患就是北方的匈奴了。当时的匈奴势力非常的强大,而当时初建的汉朝也是刚经历过秦末战争以及楚汉战争,面对匈奴人的入侵,刘邦多少是有些力不从心的。在这无奈之下,刘邦听取了刘敬的建议,同意与匈奴和亲以换取汉朝边境的一时安宁,对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巩固发展,积蓄力量,以待将来可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 时间来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文景之治的出现更是将汉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峰,鉴于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以军事手段来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 公元前134年,匈奴又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本想拒绝,不过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一班大臣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汉武帝无奈地同意了群臣的建议,但与匈奴交战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第二年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可以趁和亲之机伏击匈奴,汉武帝同意了。 不过正当30万汉朝大军以逸待劳等待匈奴进入伏击圈之时,因为叛徒的告密,30万大军无功而返。经此刺激,匈奴开始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汉匈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既然刀兵相见不可避免,公元前127年,双方爆发河南之战,此战卫青崭露头角,之后双方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河西之战,卫青、霍去病开始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两次决战汉朝虽然取得大胜,但汉匈两国的强弱天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汉朝急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来证明自己,匈奴也急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来维护自己当时霸主的地位,鉴于此,漠北之战爆发。 当时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匈奴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 卫青行进千里,穿越沙漠后与单于主力遭遇。据史记载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朝军队很多,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赵信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还师。(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导致合围单于失败。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此战霍去病歼敌7万多人,之后霍去病又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登临翰海,饮马于贝加尔湖畔,大胜而归。(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经此一战,汉匈两国实力天平发生倾斜,匈奴远离漠南,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漠南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匈奴北徙漠北并向西迁移,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对汉朝而言,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是汉朝边境大患的匈奴至此得到基本解决,汉朝强、匈奴弱的局面就此奠定。 卫青、霍去病作为此战的指挥者,取得如此辉煌战绩让汉武帝兴奋异常,二人班师回朝后,汉武帝特设大司马之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汉武帝同时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 当然此战不仅是汉匈两国的实力天平倾斜之战,也是霍去病的巅峰之战,尤其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之举更是成为后代历来将士莫不追求的至高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