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珐琅彩瓷器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珐琅彩瓷器不仅仅是价值高,其实更多的时候小编觉得它是真的漂亮,所以也比较的关注,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款叫珐琅彩瓷器的拍卖价格会是多少呢?这个珐琅彩瓷器的真实价值又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珐琅彩瓷器的价值当然是巨大的,只要是真品,那都是发财警告的,千万级别上亿都是很正常的,嘿嘿。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17世纪初,当法国传教士第一次将画珐琅器贡奉康熙天子时,康熙天子被它优美的造型,壮丽的色彩深深吸引,马上决议把珐琅这种新型装饰效果,移植到他最爱的瓷器上。由此划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天子钦定,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最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可是,在瓷质坯上用珐琅彩釉举行绘画,比起铜胎上作画难度大许多,入窑后烧造时间极难掌握。因此,经由重复实践,直到康熙末年1720年,瓷胎画珐琅才烧制乐成,最终了却了康熙帝长达30年的夙愿。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一样平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工艺特征。一类是人物纹饰,常通过婴戏等儿童运动,将祥瑞之意寓意其中。在色地上彩绘花卉,显着具有铜胎画珐琅效果,所绘人物丰满、写实,人物神志传神、生动生动。线条流通,珐琅彩颜色秀丽。 珐琅彩瓷大部是艺术精品,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不计工本。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清宫中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精工绘画,再经彩烧而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根据宫中档案记载,雍正六年以前的珐琅彩料都来自西洋,俗称洋色,雍正六年以后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珐琅彩是一种外来技术,它们的化学组成非常特别,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别在着色剂和助熔剂方面。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一直飙升,而且跨越亿元关口,2010年秋拍,在英国,一件清乾隆搪瓷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钱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生意的新国际纪录,逾越估价40倍,一时受到许多业界人士的关注。竞拍者被业界权威人士证实为来自中国大陆的藏家,这再次展现国际拍卖界中的一股势不行挡的中国巨浪实力日益增强。这不由让各人对国内行将到来的秋拍热潮有了更多的报价理想空间。 更多拍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