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生型笋用竹幼林期怎么样管理?新栽的竹子主要管理工作是什么?幼竹期怎么样管理?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从母竹种植至成林期间,竹园竹株较少,竹园管理主要目的是扩鞭成林和林地空间利用,除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排水、灌溉等常规管理之外,主要是留笋养竹和竹农间作。 一、松土、除草、施肥、排水和灌溉 1、松土除草:新造竹林,竹子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杂草丛生,不但消耗竹林的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新竹的生长。因此,在新竹林郁闭前,每年要松土除草1~2次,第一次在6月份,这时新竹已长出,将除下的杂草铺于地面,可保持地面湿润,增强抗旱能力,待杂草腐烂,就可增加肥力。第二次,在8月间,这时竹子正在行鞭长芽,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除草和松土,有利于长鞭长芽,但不要损伤竹鞭和笋芽。 2、施肥和培土: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促使新竹行鞭长芽,提早成林,就要不断地补充营养。在新造林的当年7月份,施速效性肥料,如在晴天每隔7~10天,施淡人粪尿一次,直接浇在竹蔸附近,以利鞭根吸收;或每株施稀尿素50克(1两);或用经过腐熟的厩肥垃圾等农家肥每株10~15千克,铺于竹蔸旁,这样既能防止干旱,又可促使发鞭。9月份施迟效性的有机肥,如土杂肥、厩肥、塘泥、垃圾等农家肥,既增加土壤肥力,又增加土温,保护鞭芽顺利越冬。 3、水分管理:母竹栽植后,若遇天气大晴不雨,土地干燥,竹叶失水,必须及时进行浇水,有条件可进行灌溉。在孕笋行鞭阶段,也要保持土壤湿润,做好保湿工作,必要时进行浇水或灌溉。若遇梅雨季节,雨水太多,也要做好开沟排渍工作。 二、留笋养竹 母竹种植的第二年就可发笋养竹,为了协调竹子地上生长和地下鞭生长对养分需求的矛盾,幼林期留笋养竹应遵循"稀、壮、远"的原则。 1、稀:留笋成竹越多,幼竹所需养分越多,地下鞭因营养亏乏而生长缓慢,发鞭能力降低,因此,留笋成竹应稀。一般第2年母竹和留笋成竹比为1∶(0~1);第3年为1∶(1~2);第4年为1∶(3~4)。通过4年留养,每1000平方米产竹密度达到520~750株。 2、壮:在所发竹笋中,应该选择生长最为强壮的竹笋进行留养,所成竹也更为强壮。 3、远:受竹子养分运输极性的影响,通常离母株较近的笋芽先萌发,若对此笋进行留养,则离母株较远的笋芽,因营养条件不足而败退或潜育。而且,留养新竹应该离母竹较远,这样有利于扩鞭和竹林满园。 三、竹农间作 新造竹林1~2年内,竹园里竹株数量较少,林地空隙较大,可以通过林间套种,以耕代抚,既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作物最好是能改良土壤的绿肥、蔬菜、瓜果类或能起固氮作用的豆类植物,忌种高秆作物及耗肥量大的作物,如菜豆、西瓜、油菜等。竹农间作必须以抚育竹林为主,在除草、整地、施肥、收获时,要考虑到对发展竹林有利,如松土时,在母竹附近,要深松土并施些已腐熟的有机肥,促使行鞭,行深鞭;除草时不伤鞭根和笋芽;间种作物收获时,应将秆草撒于林地,翻入土中增加竹林地肥力。随着竹鞭根的蔓延,应逐渐缩小间种面积。套种的作物应选择和竹子之间没有相克关系的低秆作物。 以上就是中国三农网介绍散生型笋用竹幼竹期主要管理工作,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留言告诉我们哦。 原标题:散生型笋用竹种植:幼竹期如何管理? |竹笋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