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三位发展经济学家。尽管评委会表示,这为表彰他们引入新的方法以获得有关消除全球贫困最佳方法的可靠答案,不过,正是他们使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在经济学界有着不小的争议。 原本主要用于医药领域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入经济学,把消除贫困的政策有效性评估这个宏大命题,划分为更精确的微观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予以回答,打破了过往基于逻辑推演的研究框架。一方面,这被认为改变了整个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它也一直被质疑,作为样本太小的局部性研究,其实验结论进行推广时,有着致命的外部有效性等问题。因为每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都不同,随机试验的方法在一地有效,到另外一地则会无效,所以在获奖之前,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对其持批评态度。许多人更担心,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如今完全支配了发展经济学,不做随机试验,文章就很难发表在顶级经济学杂志,这可能把整个发展经济学研究引入歧途。 无论学界是弹是赞,新科诺奖的颁发,无疑有助大众关注贫困问题。有意思的是,今年恰是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的攻坚年份。在消除贫困上,中国成绩值得称道,中国模式更值得总结。比如,产业上,在社会责任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的当下,政府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将贫困地区的人员、产出、资源等纳入自身的产业链,形成造血机制;金融上,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扶贫债券、扶贫指数,推动金融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人员上,通过挂职、培训等实现人才升维,精准扶贫成效卓著。 中国是个足够辽阔的国家,扶贫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或有助于为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为完善的研究场景,助力这一研究方法的优化和严谨。如果能在诺奖效应下,将中国多样化的扶贫手段进行宏大敘事与微观方案相结合的学术总结,助力中国经验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当善莫大焉。而如果这些总结能够带动经济低水位的非洲等地区的发展,其作为10亿级人口的蓝海,也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市场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