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我刚刚来学校上班时的情景。我看到所有的老师都在忙着找各种教案,我拿着我的科学书和课程标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然后我就问,我不会备课,不会写教案,没有过从教经验,我要从哪里入手呢?有老师告诉我,到网上去找教案。当我找到教案后,我又有问题了,如果教案上的内容我能不能改动呢?又有老师告诉我,可以二次备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动。我就这样一点点学习,一点点摸索着,一点点成长。 今天读了《教师如何备课》这篇文章,颇有收益。融入这个队伍一个多月以来,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备课。 《教师如何备课》中所说的"备课"应该是"备"而有用的,它起到有利于老师将教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的这样一个目的。"备"的内容也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心智水平、备教材的内容、备教学情景、备教学过程、备学生的学习方式、备教学语方言、备作业设计等等。 我最初把"备课"理解 为"背课",但是投入到工作中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备课虽然是备教案,但不等同于写教案,我还记得我准备的第一节课,我研究了教材,我设计了教学目标(源于电子版教案),设计了教学过程,并把整个过程都写了下来,甚至我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下来,然后背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对着墙演习了很多遍,当我信心实足的走进教室时,迎接我的是一个个好奇的小眼神,当我想要按我的"背"的流程完成这节课时,尴尬来了,学生随口一个问题打乱了我的流程,当然,这节课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的效果。 读了《教师如何备课》,我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在备课的过程,我只想到了我的存在,却忽视了我是为谁存在的。第一我忽视了学生心智发展水平,这样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当我讲到一个问题时,他们会想到很多个想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头脑中画了一个又一个问号,当我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又不成熟时,课堂上的尴尬是随时发生的。第二我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备课过程中,我只想到了我要讲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新方式方法,课堂上变成以我说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果讲到哪里我的思路不流畅时,课堂上的"尴尬"又产生了。第三我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教学语言准备不足,整节课形式呆板,毫无生机。所以这种形式的课堂,出现"尴尬"是正常的。 那么,如何备课如何让备课成为有效、高效呢? 我的想法是:第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要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走出来,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看世界。不能忽视了孩子的认识和情感,只把老师的情感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结果只会产生课堂效果欠佳的现象。我们备课要备学生,把课备进内心深处,用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所以我们在备课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第二: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万变不离其中。不管怎样备课,都离不开教材。只有备好教材,精通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将教法了然于胸,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和学生交流的从容。备教材时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应该力求扩展本篇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扩散效应。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只有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得出来,才能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 第三: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就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集中。备课时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层层推进等等,一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就明确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解决教学难点就是在备课时就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我记得王晓春老师的书《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他在书中罗列了很多的教育案例,他给老师们提出最多的建议就是多研究,多分析,我想这两个词用在备课中也是很实用的,备课时,针对教学难点,要分析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难在哪里?然后研究难点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第四:运用恰当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措施,要关注对学生学习帮助的实际效果。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实用性。 我想,要做一名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个速成班或几节培训课可以打造的;教师备课,备节节合格、课课高效的课也不是分分钟可以解决的事,这需要经验的累积,时间的沉淀,不断的研究,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学习,方能收获理想,方能收获希望。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从教的路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只有不忘初心的坚持,才能收获桃李芬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