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犯了错怎么办?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说对不起,真诚的承认错误。而走向社会之后,没有人听你的道歉,有的更多是落井下石,让你一次错误就再无抬头机会,整天被人抓着小辫子不放。所以任何人犯错之后,首选推卸责任。尤其是领导人犯错之后,不仅仅涉及责任的问题,更会涉及个人威信问题,所以,通常领导都是找人背黑锅。不过找人背黑锅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够胜任的,弄不好会弄巧成拙。 【出处】《资治通鉴》第102卷 晋纪 24 【原文】初,温使豫州刺史袁真攻谯、梁,开石门以通水运,真克谯、梁而不能开石门,水运路塞。 冬,十月,己巳,大司马温收散卒,屯于山阳。温深耻丧败,乃归罪于袁真,奏免真为庶人;又免冠军将军邓遐官。真以温诬己,不服,表温罪状;朝廷不报。真遂据寿春叛降燕,且请救;亦遣使如秦。温以毛虎生领淮南太守,守历阳。 【译文】当初,桓温让豫州刺史袁真攻打谯郡、梁国,开辟石门以使水运之路畅通,袁真攻克了谯郡、梁国,但没能开通石门,水运之路堵塞。冬季,十月,乙巳(二十二日),大司马桓温收拢溃散的士兵,驻扎在山阳。桓温对遭受失败深感耻辱,于是就把罪过归咎于袁真,奏请黜免袁真为庶人,还奏请罢免冠军将军邓遐的官职。袁真认为桓温诬陷自己,不服,于是就进上表章陈述桓温的罪行。朝廷没有回音。袁真于是便占据寿春反叛,投降了前燕,而且请求前燕救援,也派遣使者去到了前秦。桓温任命毛虎生兼任淮南太守,戌守历阳。 【解析】 东晋的桓温第三次北伐,进攻南燕失败,损失惨重,于是找为他开凿石门,打通水上粮道的袁真来背黑锅。却欲盖弥彰,非但没有推卸掉责任,反而因为袁真的反叛,更加让桓温丢了面子。因为选错了背黑锅的对象,其实背黑锅的人必须有下面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够背黑锅。而袁真恰恰都不具备。 1、自己人 很多人会想,找人背黑锅,必须是自己讨厌的人,其实这样的人会有很大的反抗意识,报复心很重,后遗症太多。背黑锅基本上在权谋界是个双簧游戏,权谋家都是找自己人来做,私下给很大的物质补偿,或是承诺事情平复之后,许以更高的位置。而桓温直接把豫州刺史这个地方大员,一个省部级干部的袁真,直接撸为庶人,成为老百姓,还没有任何私下的补偿沟通,谁都接受不了。 2、真有错 袁真开凿石门,时间短,任务重,尽了最大的能力,也没有完成任务。这个不是袁真的错,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且粮道的问题,不能够承担起整个败军的责任。而桓温却让袁真来承担,他这个错误真的是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所以,袁真认为自己就没错,是桓温诬陷自己。桓温其实应该找个在战场上犯了错的人,来担责任,让其有口难言。有错可以扩大化,但不能无中生有。 3、无实力 为什么另外一个被罢免官职的冠军将军邓遐没有任何动作呢?核心原因就是回到后方之后,这样的将军已经没有兵,只能任人宰割。而作为刺史的地方大员却不同。东晋时候,豫州的治所,就在寿春。所以,袁真立即在自己的地盘上聚众造反。因为毗邻敌境,所以更有优势得到外国的支援,让桓温无法立即压制。非但桓温的错误,没有被人背黑锅,反而被捅出了更多黑幕。 所以说,桓温挑选袁真来背黑锅推卸责任,是选错了对象,所以,任何权谋家,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未思进,先思退。要提前找好背黑锅的人,这样在事后也不会太过于被动。不过桓温失败就是太过于自信了,没想过失败,所以才会失败的这么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