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ROI,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平均点击花费。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不考虑加价呢? 第一,达到日限额,不要盲目加日限额。 第二,点击率低的宝贝,果断降价。 第三,排名在前三,不再加价,因为数据的影响几乎为零。 第四,给每个关键词设定隐含上限出价,达到上限,不再加价。 第五,根据转化能力来调整。 第六,出价比宝贝平均PPC高130%的词,不再加价。 第七,出价比扣费高130%的词,不再加价。 第八,用ROI说话,不论计划、宝贝、关键词,只要ROI不好的一律不加价。 ROI历来就是被所有商家所看重,尤其是老板,因为ROI直接关乎到他赚钱与否。要直接改变转化率和客单价比较困难,所以从一个运营者的角度,想要提高ROI,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平均点击花费(PPC)。 在很多人跟我聊直通车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问:"你们平常最常见的操作是什么?"大多数的人回答是加价,排名不好靠加价,点击率不好加价,转化不好也加价,ROI低了还加价,加价成为一种神技能,反正是老板的钱,烧光了就说市场。 听到这种答案的时候我略感欣慰,也倍感悲伤,欣慰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悲伤是因为将加价视为终极办法,而且只会加价,所以就出现了很多PPC高得离谱的行业和产品,现在我就要讲价格,但是我却不是要教大家如何去加价,而是教大家在什么情况下不加价。因为在同等因素下,只有PPC降低了,ROI才会高。 第一,达到日限额,不要盲目加日限额。这是所有加价大军中最常用的手段,日限额不够烧,那么就要加,但真的如此简单吗?日限额到了,就降价。并非盲目降价,先建议下降关键词10%,然后观察数据变化,如果之前日限额只能烧到下午6点,那么降价后可能就能烧到晚上10点,同时,PPC肯定降了,流量肯定多了。 花费没变,每天都能达日限额,但是我首先降价,然后PPC就降了,点击量就多了。(如下图) 第二,点击率低的宝贝,果断降价。果断降价分两种情况:一是宝贝点击率低于计划点击率70%,二是关键词点击率低于宝贝点击率70%,这里之所以不加反降是因为要降低展现,从而降低对账户权重的影响,不然会将整个宝贝或者整个计划的点击率拉低,再就是有些词有些宝贝可能到第二页点击率反而会高一点,因为展现量少了很多,而点击量却没有降低特别多。 点击率低的词出价明显低于点击率高的词。(如下图) 第三,排名在前三,不再加价,当然这中间排除土豪,如果是想用土豪的办法一定顶第一,那几乎不用考虑数据的影响,如果排名已经到了前三,那么第一跟第三之间的区别是不大的(特指PC端),如果这种时候出现了刚才的日限额不够用,点击率特别低,那么就需要考虑降价。 第四,给每个关键词设定隐含上限出价,达到上限,不再加价。这个概念比较新鲜,意思就是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该有一个出价上限,到了这个上限,再继续往上加就是徒劳,这个上限可能是你的心理承受价位,也可能是市场出价,也可能是市场出价的多少倍,也有可能是土豪,无上限,但是也会有很多人想知道一个相对比较通用的标准,那我就给一个标准,min(2倍市场均价,2倍宝贝7天平均PPC,宝贝价格*0.025),就是取括号里面三个数值中的最小值,不要纠结是为什么,因为我是玩技术的,这就是一个标准。 第五,根据转化能力来调整,虽然产品的转化率不是直通车能直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然后把这些情况及时告诉运营和老板,进行调整,何为根据转化率进行调价? 如果一个宝贝自身转化能力特别弱,那么关键词去拼命挤排名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一个词的转化率特别低,那么一定要控制这个词的消费能力,那么以什么标准来判定一个宝贝或者一个词转化能力弱呢?我给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评判标准,计划累计300个点击无转化,宝贝累计200个点击无转化,关键词累计50个点击无转化,均视为转化能力弱,再就是平均每8个收藏应该要带来一个转化,平均每5个购物车应该要带来一个转化,以上哪里达不到,就去调整哪里, 第六,出价比宝贝平均PPC高130%的词,不再加价,需要注意的是宝贝平均PPC,而不是关键词市场均价,在养词阶段我们很多人会有出高于市场均价很多倍的出价习惯,但是宝贝平均PPC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宝贝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数据,可参考性更强,所以当出价高于平均PPC130%甚至以上的时候,如果表现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先分析是不是词本身的问题,而不要习惯性选择加价。 第七,出价比扣费高130%的词,不再加价。如果一个关键词出价2块,此时扣费却只需要1块,说明这个词本身的表现已经不差,按照表面数据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词我只需要出价1块就可以得到跟现在一样的数据表现了,因为扣费只扣了1块,当然,这只是为了好举例,真实情况远远要比这复杂得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肯定不用考虑加价了。 第八,用ROI说话,说到底还是回到ROI,不论计划、宝贝、关键词,当回归到ROI层面上的时候,只要ROI不好的一律不加价。 总的来说在直通车层面上,价格与ROI是有着千丝万缕紧密联系,不论是从公式还是从日常操作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将问题不断地往更小更细的层面剖析,而不是用最简单粗暴的土豪办法去直接累积,所以上面所说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种不同的情况是出于某个层面考虑而不去加价,甚至降价,我们需要明白的不仅仅是为什么这么做,而是学会去分析数据背后的真相,才能更游刃有余的玩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