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合"之力,建"和合"校园 《和合思想在建设特色校园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组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王善法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诞生于2002年5月,是赣榆县首家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民办学校。外语教学特色的强化,必将带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渗透和融合,而一批又一批带着各自不同鲜明特征的教育精英汇聚而来,必然带来兼容并包、共存共处的大融合。鉴于此,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学校现实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将"和合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特色加以打造,同时构建有理念因素、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和合文化"体系。十年来,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始终以"和合文化"为思想基础和工作指导方针,不断探索实践"和合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一、和不同、泛爱众,建设"和合"校园文化 1.以"和合"为核心,构建"和合"文化体系。 学校初创,就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一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和合文化的核心。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我校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也是我校一切活动的最高追求。为此,仅仅经历了几度春兰秋菊,还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赣榆外国语,却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下,依然凝结出以和合文化为灵魂的"一训三风"。即"美德 好学 格物 致用"的校训, "和谐 活泼 尚荣 上进"的校风、"博学 博采 博艺 博爱"的教风和"善问 善思 善辩 善用"的学风。 2.以"和爱"为目标,建设"和合"校园文化。 和爱,和而不同的核心。我校面向全国聘师招生,我们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素质、行为习惯的等诸方面必然存在对立、竞争、冲突,我们则根据"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大原理开展"校内联合国"、"民俗文化欣赏"、"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彼此了解、借鉴、欣赏,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让和处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学校建有"和合"广场、"和合"绿园、"和合"大舞台、"和合"艺体馆,"和合"探究室,每栋建筑都以"和合命名",每面墙壁都在讲述着"和合"文化,学校每个角落都在熏陶着具有"五和"素养的学子。在"和合文化"熏陶下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师生在自己努力走向成功之时能够从容面对别人成功的那种开放、宽容的博大胸怀。 二、强师能、塑师德,打造"和合"教师团队 学校的工作贵在管理,学校管理过程就是以和合理念为指导,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达到由"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 1.以制度促管理,提高和合效益。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团队建设纲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课堂评价标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班级评价标准》等系列评价制度,确保和合教育的实践探索有序高效。二是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合学》以及学校的一训三风,认识和理解"和合教育"的实质,明确"和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三是学校定期举行"和合课堂"、"和合团队"、"和合校园感动人物"等项目的评选,对先进员工予以隆重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2.以活动促提升,增强和生意识。和生的实质就是创新,学校生存的依赖是创新,学校发展的动力还是创新。为了进一步激发教职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定期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专业大赛,让教职工在竞争中进步,在互动中创新。通过实施"青蓝课程"、"和合教育沙龙"、"和合教育论坛"、"港城名师(徐立刚)工作室研讨会"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团队创新能力的提高。 3.以民主促和谐,凝聚团队合力。学校注重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让普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听取民意,修正学校工作方案或管理制度,让教职工工作顺心,与学校发展同心。关心教职工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舒心。借助传统节假日开展群体活动,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教职工在活动增进了解,增加友谊,互帮互助,使他们更加合心。 三、抓常规、促教研,构建"和合"高效课堂 和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课堂则是"和合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校努力构建 "和合"课堂的"六五四三二一"模式。即分析好"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时间、环境"六要素,坚持好"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个原则,把持好"自学、合作、展示、点拨"四环节,落实好"学案、教案、巩固案"三方案,协调好"教师、学生"两行为,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一目标。 1.改革常规管理,促进"和合"理念转变。一是改变集体备课模式,由原来单一的讨论备课制改为"观摩、研讨、示范"三段式集体备课制,即先上观摩课并录像,再根据录像集体研讨,最后根据研讨意见上示范课,提高集体备课效益。二是改革过程监控方法,由定期检查转变成随机抽查与多元评议,由定时定班听课转为走班听课,由检查教师教的如何转变为检查学生学得如何,由检查教案备的情况转化为检查学案落实情况,由评价目标生培养情况转化为对全体学生情况评价。通过这一系列常规管理的改革,使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人才观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2.推进课堂改革,打造"和合"课堂。我校相继制定了《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课堂研究实践方案》、《"和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和合"课堂评价标准》,在校报和学校网站等媒体设立"和合教育论坛",定期组织"和合教育沙龙",让教师开始自觉走下讲台,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变"讲堂"为"学堂", 把寻求知识的阵地交还给学生,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3.加强课题研究,增强"和合"课堂建设后劲。我校申报的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初中"和合"语文教育基地已通过市级评审,有9项课题获得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学校主课题《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和合"教育实践与研究》正在组织论证和申报之中。学校网站开辟了"和合教育"论坛,为校内外有志于"和合"教育实践的同仁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学校定期组织"和合"教育论文竞赛,为"和合"课堂的实践提供了科研后劲。 四、多层面、全方位,拓宽"和合"德育渠道 我校的和合教育始终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手段,努力构建"三励、四善、五和"德育体系。即实施"砺学、砺行、砺志"三个教育,训练"善问 善思 善辩 善用"四种习惯,培养"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种素养。 1.注重常规养成教育,培养自信发展能力。 学校制订了《"和合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和合"小组建设规范》等常规管理制度,开设"我自信、我自立、我自强"大讲堂,着力培养学生自信和文明习惯。同时,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和合"德育系列活动,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周评出"和合"班级、"和合"小组、"和合"学生,进行表彰,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2.强化学校文化教育,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建校初,我们就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每学年开学初就要组织师生学习"一训三风"。二是唱校歌《和韵》。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天放学后都要齐唱校歌,音乐旋律与校训、教风、学风和谐为一,是对学校精神文化进一步的认同和升华,进而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三是把校园文化教育与学校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活动中学习校园文化,在活动中践行学校文化。 3.建设"和合"家校关系,汇集社会教育力量。 和合教育是协调、统一的教育。学校定期改选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庭委员会工作制度,拓宽家庭委员会工作思路,为学校工作开展献言献策。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和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尤其是"家校通"开通以后家校合作效益更加提高,形成家校合力,从而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合作、整体协调的"和合"德育格局。 4. 开展合心多彩活动,怡情健体和处和生。 学校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将节日文化活动开发成隐性课程,契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习俗组织读书节、运动会、书画赛等文化活动,将这些节日活动从平庸中还原应有的风雅意味;校歌大合唱、"校园歌手"演唱会、舞蹈、器乐演奏、课本剧、英语短剧表演被搬上学校的"和合"大舞台,让能歌能舞者一展身手。学校组织的"和合体育节",已经成为我县对外素质教育展示的一张精美的名片。 五、讲团结、战困难,十年"和合"硕果满园。 十年磨一剑,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在集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已经发展成为赣榆县乃至连云港市一所令人向往的优质学校。目前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在校师生9000余人,是连云港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集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于一体的现代化完全中学。4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40余人,中学一级教师170余人。有市学科带头9人,市教学能手、市教学骨干24人,省级业务竞赛有21人获奖,市级业务竞赛有54人获奖,获县级表彰或获奖78人。教师在各级主流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近千篇。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构成的骨干教师群体,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省精文明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近百市级及以上项荣誉称号。2005至2011年学校连续七年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荣获连云港市教学质量评估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