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些纪念物——巨大的石块、 音乐的 永恒器具, 数个世纪以来大地的 细心耕耘, 和英国的诗歌——建成的纪念物 和这次保卫群岛的纪念 紧紧连接在一起 纪念着那些人: 他们被指派去登上灰色的 船只——战舰、 商船、 拖轮—— 为在海面上, 用英国的骨骸 铺出人行道, 做他们的贡献 纪念着那些人: 他们在与死亡最新式的 赌博中, 在天空、 火光中与黑暗的力量交战 纪念着那些人: 他们紧随着他们在 佛兰德和法兰西的祖先, 败役中不败 凯旋中不骄, 除了今天的武器之外 和他们的前人一模一样 纪念着那些人: 对于他们, 光荣之路 就是英国的大街小巷 向我们的血液和我们语言的 过去和将来的一代说, 我们进入了 我们的阵地,我们遵守了命令 (查良铮 译) 作于1941年的这首诗, 是诗人应当时在情报部工作的麦克纳特·考弗的要求而写的,用以配合在纽约举行的一个关于英国战争势力的摄影展览。当时正值英军敦克尔克大撤退之后,作者献上此诗作为对那些在保卫群岛战争中英勇作战的英雄们的纪念。因此,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十分明朗的,——它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对战斗英雄们一往无前的壮烈行为和大无畏的崇高精神的颂扬。 这首诗的基调深沉而庄严。它既是一篇悼文,又是一首颂诗,具有哀而不伤的悲壮色彩。就这一点来说, 与屈原的《国殇》有同工之妙。 在形式上,节之间呈排比状。这就使诗的节奏鲜明而铿锵,旋律推进迅速而又回环迭荡,对渲染纪念和颂扬的气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首诗节与节之间的排比,并不就意味着诗的内容在同一个层次上并列。恰恰相反,随着诗旋律的向前推进,其内容在层层深化,一浪高过一浪,最后达到高潮。诗的第一节从一般激励和号召的层次来写。第二节写战士们的壮烈行为和英雄气概。诗人写道:在海面上,他们用骨骸铺出人行道;在与死亡之最新式的赌博中,在天空、火光中他们与黑暗力量交战。意义显然进了一层。第三节意义进一步深化。诗人把保卫群岛的英雄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把他们和那些在败役中不败、凯旋中不骄的祖先们放在一起加以颂扬,这就不仅仅赞扬了保卫群岛的英雄,同时还歌颂了整个英国的历史和"打不败的"民族精神。说明保卫群岛的英雄正是继承了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世世代代捍卫那一民族和国家的优秀分子的一部分。第四节,诗人又把笔锋伸向未来。诗人告诉我们:英雄们的光荣之路不只是在这次战役中保卫了群岛,他们的光荣更在于:他们的精神将世代相因。那些用他们的鲜血和身躯保卫下来的英国的大街小巷,将向"我们的血液和我们的语言"的民族后代,诉说着他们的故事。至此,意义很自然地达到了高潮。 由此看来,这首诗中,诗人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上,用锐利而深远的眼光对保卫群岛的英雄加以评述。诗人的笔沿着历史的走向,深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纵自如,起伏荡漾,一浪高过一浪,一层深似一层。 此外,语言的含蓄、深刻也是这首诗的一个艺术特点。如:诗人把战士比作"英国的骨骸"是有深意的。 我们知道, 没有骨骸, 灵魂便不会存在。 也就是说, 没有那些无所畏惧的英雄们用自己的身躯来捍卫祖国的安全, 那么祖国也就不会生存下去。 从这一句我们体会出诗人给予战士们多么崇高的评价。象这样含蓄深刻的诗的语言,在这首诗中普遍存在。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