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日耳曼独立之战是怎样的罗马帝国第一个挫折


  公元27年,随着古罗马帝国皇帝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百年老店古罗马共和国算是正式破产倒闭了,罗马帝国的时代开始了。在成功将布鲁图、小庞培、安东尼以及埃及艳后等众多玩家淘汰之后,年仅33岁的屋大维便过关升级了,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古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
  古埃及最后一位国王
  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
  登上皇位的屋大维并不打算就此放下罗马之剑,帝国北境骁勇善战的日耳曼人,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公元前19年,吞并西班牙后,屋大维发动了对日耳曼人的侵略战争,在皇帝的继子德鲁苏斯(提比略之弟,克劳狄之父)带领下,罗马军团征服了多个日耳曼部落,将帝国的边境推进到了多瑙河。
  公元6年,在提比略的指挥下,罗马大军占领易北河流域,在此设立了日耳曼行省。
  正当罗马军队准备乘胜向莱茵河——多瑙河一线进军时,潘诺尼亚(今匈牙利)的土著发动了叛乱。
  多瑙河——罗马帝国的国境
  匈牙利的那帮乡巴佬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整出这样的大新闻让屋大维很不爽,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定,屋大维不得不把提比略调去平叛,找了一个叫瓦卢斯的哥们来当日耳曼总督。
  事实证明,这项人事任命算是屋大维这辈子下的最臭的一招棋,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扒一扒这位新总督瓦卢斯大人。
  昆提里乌斯·瓦卢斯,前46年出生于罗马贵族家庭,前13年任执政官,后历任阿非利加总督、叙利亚总督。
  以上就是瓦卢斯同志的基本简历,咋看之下,瓦卢斯既有贵族血统,又有担任地方总督的经验,还出任过执政官这样的高级官职;这样的资历,似乎足以担当日耳曼总督的大任。
  然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瓦卢斯的能力,并不足以应付日耳曼的局面。
  首先,帝制确立后,执政官日渐沦为名誉头衔,即使那时罗马的政体还保留着大量的共和残余,凭借贵族血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瓦卢斯,在短短一年的任期里,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瓦卢斯当过总督的两个行省——阿非利加和叙利亚。
  阿非利加的前身是罗马的宿敌迦太基(你可以不知道迦太基,但总应该知道汉尼拔吧),自从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灭亡以来,成为罗马行省已逾百年;而叙利亚则是身为亚历山大大帝遗产之一的塞琉古王国(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古所建),成为罗马行省也已有七十年了。
  塞琉古王国(明黄色)盛时
  这两个地方在罗马人到来之前已经有发达的文明,而且被罗马征服、同化的时间已经很久,不会再有反抗罗马统治的念头。
  说白了,瓦卢斯看似有在地方工作的经验,但他所谓的经验,只限于那些平安无事的行省。
  日耳曼是什么鬼地方?原始落后、民风彪悍就不说了,罗马人初来乍到,那帮地头蛇表面上点头哈腰,心里头都在盘算着怎么把罗马大兵从自己的地盘赶出去。
  更要命的是,和当时罗马上层的许多贵族公子哥一样,瓦卢斯在个人作风上很有问题。
  当叙利亚总督的时候就有人指责他贪污受贿,好在那地方毕竟是大城市,放纵点也没啥大事,现在在日耳曼这种没油水可捞的穷乡僻壤,要是还不知收敛,官逼民反可不是小概率事件。
  其实,瓦卢斯到底有几把刷子,我想屋大维不会不清楚。之所以这样还敢派他去当总督,除了当时已经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当地驻扎着罗马军队中实力最强的三个军团。
  称霸地中海的罗马军团
  这是提比略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拥有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叫日耳曼人谈之变色的强敌。即使瓦卢斯没什么打仗的经验,靠着手下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也足以压制日耳曼那帮蛮夷。
  不幸的是,一向英明睿智的屋大维,这一次还是低估了瓦卢斯的破坏力。
  到任后,贵族公子哥瓦卢斯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幸福生活,有新总督大人带头,本就饥渴难耐的罗马官兵也开始走向堕落。于是乎,提比略在任时纪律严明的罗马军营里,而今却充斥着一片莺歌燕语。
  这种行为在拥有强烈道德观的日耳曼人看来,无疑是对自己家园的玷污(别看人家是蛮夷,可比文明的罗马人有节操多了)。
  作风方面令人鄙视的同时,瓦卢斯越过日耳曼各部落首领,直接向当地居民征税。
  要是在一般的行省,这么收税自然是没问题,但刚刚被并入帝国的日耳曼人还没有习惯被罗马官吏管理和统治,这个时候罗马人能依仗的,只能是日耳曼原来的统治阶级。
  换言之,罗马人要想在日耳曼站稳脚跟,就必须暂时先让日耳曼的首领们尽可能地保有昔日的权力,等当地居民都习惯了罗马的统治,再推行罗马化的行省改革。而瓦卢斯派遣官吏直接征税,却大大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加之瓦卢斯在任日耳曼总督的三年里从未建立战功,对尚武的日耳曼首领而言,在军事上被罗马征服后,又丧失了原有的实际利益,现在还要对一个作风溃烂,寸功未立的文官俯首帖耳,心中的不满和积怨可想而知。
  恰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怒火。
  此人名曰海尔曼·阿尔米纽斯,日耳曼切鲁西部落首领之子,在切鲁西人归顺罗马后参加了罗马军队,凭借过人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很快成为了罗马帝国骑士阶级的一员。
  日耳曼酋长海尔曼
  如果没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年纪轻轻就当上骑士的海尔曼,想必会和其他部落首领一样,成为罗马皇帝的忠实仆人。
  然而,目睹了罗马士兵在日耳曼的种种暴行,决心复仇雪耻的海尔曼一边学习着罗马军团的作战方式,一边暗中等待着摆脱罗马统治的时机。
  瓦卢斯继任之后的胡作非为,无疑给了海尔曼一展抱负的机会。他说动了几位实力较强的部落首领,准备发动反罗马的起义。
  虽说有了支持者,海尔曼依旧胜算渺茫,起义成功的最大困难并不是纨绔总督瓦卢斯,而是他身后那虎视眈眈的三个罗马军团。凭日耳曼人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之匹敌,既然来硬的打不赢,也只有耍阴谋诡计了。
  首先要做的是骗取瓦卢斯的信任,除了每年进贡大量的土特产外,海尔曼用了一招更高明的手段:
  每当两个部落之间产生纠纷的时候,他就去请瓦卢斯充当调解人,自以为学识渊博的瓦卢斯借机大肆炫耀他的口才,并依照罗马法一一判决。
  长此以往,瓦卢斯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对海尔曼产生信任,尽管有部下提醒要防止海尔曼背后捅刀子,但并未引起瓦卢斯的重视。
  眼见自己开始成为瓦卢斯的心腹,海尔曼知道下手的时候到了,在他的暗示下,北方的一个日耳曼部落公开起事。
  得知消息的瓦卢斯大喜过望,以为自己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乎,罗马最为精锐的三个军团,在他的率领下出征平叛,至于大军向导的任务,理所当然的交给了深受总督信赖的海尔曼。
  可以看的出来,对于此战,瓦卢斯是充满信心的,因为同行的队伍里除了三个正规军团和辅助士兵外,还包括妇女和幼儿。
  敢带上这些打仗的时候拖后腿的人同行,足以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区区一个叛乱的日耳曼部落,根本不足以对罗马构成威胁。
  可问题是,现在有了海尔曼的"指引",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作为一个在罗马军中服役多年的军人,海尔曼深知罗马军团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其单兵作战能力,更有赖于他们步骑一致,配合有序的方阵作战。要想打败罗马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战场选在一个让他们的战斗队形无法伸展的特殊地段,来一场出其不意的伏击战。
  条顿森林,那里泥沼遍地,树木茂盛,即使在白天也幽暗而深不见底,显得阴森可怖。重要的是,比起对森林知之甚少的罗马大军,日耳曼人对此地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就这样,在海尔曼的带领下,瓦卢斯和他的大军,来到了他们的归宿。
  完全和事先所预想的一样,进入森林后,道路愈发变得起伏不定,狭窄泥泞,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罗马大军的队伍在行军过程中越拉越长,已然首尾不能相顾了。
  然后,攻击开始了。
  条顿森林之战
  狼狈的罗马军团
  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日耳曼人把无数的箭弹射向了毫无防备的罗马军队,受到袭击的士兵们迅速竖起盾牌,收缩队形,企图组成方阵迎敌。这时他们才绝望的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组成任何常用的战斗阵型。无计可施的罗马士兵们且战且退,终于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段驻起了营垒。
  如梦初醒的瓦卢斯这才意识到自己受了骗,可罪魁祸首海尔曼早就趁乱逃离了罗马军队,勃然大怒之下,他下令全军撤营前进,誓要全歼日耳曼叛军。
  精疲力尽的罗马大军走到了一座峡谷前,日耳曼人事先砍倒了几十棵大树,挡住了罗马人的去路。工兵忙碌了半天,虽然勉强清理出一条小径,但只能容士兵通过,至于马车什么的就只能舍弃了。
  得到丢弃马车的命令后,士兵们不顾长官的呵斥,离开自己的队列,爬到马车上取回自己的贵重物品。刚刚摆好队形的罗马军队又乱成了一团。
  最后的时刻到了,眼见敌军阵势已乱,日耳曼人挥舞着刀剑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措手不及的罗马士兵们不是被砍杀,就是陷入了泥沼之中。
  彪悍的日耳曼人
  大势已去的瓦卢斯害怕被俘,和他的将官们集体自杀。群龙无首的罗马人更成了敌人的俎上鱼肉。至傍晚时分,战斗结束,罗马大军除数十人冒死逃出丛林外,无一生还。
  整个帝国最精锐的三个军团,就此葬送在日耳曼的幽暗森林。此役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条顿堡森林伏击战",是罗马继坎尼大败和克拉苏败于安息后,又一次军事上的重大失利。
  对于71岁高龄的屋大维而言,条顿之战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但让帝国失去了最优秀的士兵,也使二十年来无数罗马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战果毁于一旦。
  在得知罗马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他扯烂自己的长袍,以头撞墙,喊出了那句西方军事史上著名的话:"瓦卢斯,还我军团!"
  皇帝的失态只是暂时的,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屋大维清醒的明白,失去了瓦卢斯的三个军团,首都罗马将受到来自北方的直接威胁。
  在他的命令下,刚刚平息了潘诺尼亚叛乱的提比略赶回莱茵河,招募已经退役的老兵组成军队,以防止日耳曼乘胜攻打罗马。
  屋大维一生唯一的一败
  幸运的是,日耳曼内部的权力斗争,让海尔曼无力挥师罗马。
  公元13年,日耳曼尼库斯取代提比略,成为了罗马在日耳曼的军事统帅。在这位更具军事才华的年轻将军带领下,罗马军队数次越过莱茵河,与海尔曼交战,虽然大多取得了胜利,却始终无法征服这个强悍的民族。
  公元16年,认识到征服日耳曼已然无望,已是皇帝的提比略下令罗马人从日耳曼撤军,罗马帝国的北方边境,重新退回了莱茵河。在漫长的罗马帝国时代,日耳曼始终是帝国之外的野蛮民族。
  至于打败了罗马最精锐军团的海尔曼,则在公元21年死于部落争斗,年仅37岁。虽然生前为日耳曼赢得了独立,但他并未受到族人的尊崇,反倒是罗马的史学家不惜笔墨来记载他的事迹(在这方面罗马人还算宽宏大量,他们对汉尼拔也是这样的)。
  直到19世纪末,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德意志,默默无闻1800多年的海尔曼,才重新成为日耳曼的民族英雄。
网站目录投稿: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