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复苏,只不过是短期的应对措施带来的资本市场的回暖。回暖使金融机构收入增加,资本减值压力剧减,处理问题资产的动力变得不足。问题资产若不处理,二次跳水不是不可能。 近一年来,政府、学界、企业界都在热论经济复苏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因为此次危机后经济的复苏超过了人们的预期。目前,依赖各国政府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股票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回升,企业在经历恐慌之后也开始回补库存。 但是,短期的刺激政策很难长期持续,而且效应会递减。所以,人们在担心,一旦刺激政策退出,经济将再次面临下滑的危险。要解决危机,必须将短期的危机应对措施和长期的改革结合起来,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结构调整、防范经济系统性风险、资源和环境约束等问题。 这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始于2007年7月份,到2008年9月份急剧恶化,当时美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大家都已熟知。金融市场出现恐慌,美国政府被迫迅速出台多项救助措施,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经济体系在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失效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甚至企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超常规的办法,因此,创造了大量的、廉价的流动性。这么多流动性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推动股市、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上涨。 我们认为,目前资产价格的上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似乎出现了一个小的泡沫。而资本市场的回暖,使得金融机构收入增加,资本减值的压力却剧减,处理问题资产的动力变得不足,其在政治和商业层面都失去了动力。 当前,华尔街丰厚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交易收入,与借贷无关。所以,信贷市场依然低迷,资产证券化和杠杆融资市场仍然陷入停顿,金融体系的造血功能仍旧没有恢复。 因此,现在的复苏,只不过是通过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来代替私人投资以及私人消费的下滑,而造成危机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之,刺激政策的效力却正在逐步递减。首先,财政赤字不能无限增加。其次,利率已经趋于零,货币乘数迅速缩小。也就是说,再继续扩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推动不了货币供应量。再次,资产泡沫形成了,到一定程度还会再破裂,光靠政策刺激换来的不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反而会损害货币的价值基础。 2008年年初的时候,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说,美国不良资产有2.2万亿需要处理,现在差不多过去一年了,还有1万多亿似乎被淡忘了,好像已经不是问题了,再也不提起了。当时,雷曼倒闭之后一周,就提出了怎么处理这些不良资产,现在似乎也被遗忘了。 但是,这些问题是要处理的,如果不处理,很多人认为的二次跳水不是不可能。因为,短期政策措施是不稳固的,实体经济的情况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脱节的。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储贷协会发生危机,美国成立了资产重组管理公司(RTC),负责对储贷协会进行重组、清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借鉴美国RTC的做法,下了很大决心成立4大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4大银行的不良资产。 妥善处理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才能够根本上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康,RTC的经验、中国金融改革的经验都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