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世界环境日


  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用以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这次会议提出了两个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会议最后还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在1972年10月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这一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及表彰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制定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现将近几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列举如下:1990年,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国家;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2000年,让我们行动起来;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为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开展各项活动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宣传活动,还要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根据当年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主题。
  世界环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萧条,开工不足,失业严重。为了摆脱困境并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普遍接受了凯因斯(John MaynardKeynes,1883—1946)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认为,经济增长"是所有人类获得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持久经济发展的成功将解决人类基本经济问题——不足"。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有了经济就有了一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股"增长热"。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约30倍,工业产值增加50倍以上。在这些增长的总量中,矿物燃料中的3/4左右,工业生产的4/5以上是50年代后出现的。经济的发展把一个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在短短的二三十午时间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发展的电子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是,当人们庆贺经济这棵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不断向人们诉说其被破坏和被践踏的悲剧。自从50年代以后,也就是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时期,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化。以公害事件为例,无论从事件的次数、患病人数或从死亡人数看,近期都比早期严重得多。
  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由于环境污染,人们大量生病或死亡。公害事件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灾难连续不断发生,痛苦的阴影使人们异常害怕。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处于不安全、不健康的生活中,产生了一种生存危机的感觉。广大群众为了安全和健康生活,掀起了反对公害的环境运动。
  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干百万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著名社会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揭露环境污染和公害事件,敏感的新闻记者报道公害事件和环境运动的消息。公害事件和环境问题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
  1970年4月22日,全美有2000多万人,l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组织了"地球日"活动。它的影响迅速扩大并超过了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许多社会团体为了争得民心,纷纷把环境保护列为宗旨。企业界迫于人民群众和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拨出款项,采取减少污染的措施。议员和政治家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和拥护,提出保护环境的许诺,甚至连总统竞选也打出了环境保护的旗帜。日本田中角荣写了(日本列岛改造论)一书,明确表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美国卡特在竞选总统时发表演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美学方面的目标,而且也是为达到一个更合理的社会所必需的。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坚持严格执行(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卡特还说:"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建设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资源都能得到明智的有效的利用。要鼓励技术部门生产更好的控制大气和水污染的设备。"
  群众性的环境运动发展,迫使许多国家政府不得不直接干预环境治理,设立国家级的环境管理机构,制订和实施保护环境和控制污染的法律:
  1967年:瑞典成立环境保护厅。
  日本公布&lt;防止公害对策法&gt;。<!--防止公害对策法-->
  1969年:美国成立对总统负责的环境质量委员会,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1970年:美国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英国成立环境部。
  加拿大成立环境部。
  1971年:日本成立环境厅。
  法国成立自然与环境保护部。
  联邦德国成立环境局。
  可以看出,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开始由国家直接进行环境管理。
  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已经频频出现,使之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所能独立解决得了的,诚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背景材料——&lt;只有—…个地球》(OnlyOneEarth)中所写的那样:
  "近数年来,一些新出现的与环境有关的事物,突破了国家主权的范围,并使政府间的组织增多了。这样一来,无疑就把本来很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化。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很多组织突然将环境问题列入他们的议事日程。在某些情况下,把传统的议程和活动,用环境的红字标题重新命名;在另一些情况下,许多机构从各自不同的观点出发,又都在考虑相同的环境问题。当然这是一种真正革新难免的现象。当许多国际组织,在不同程度上想了解和适应问题的时候,必然要经过混乱摸索的过程"。
  作者接着便提出了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对策: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的真诚合作和联合行动,才能使人类避免受到地球上气候发生意外的灾难性变化时所带来舶危害。对于气候,没有一个国家能要求主权。此外,没有一个国家主权能够统治单一的、相互连接的全球性的海洋体系。
  有些业已存在的问题,同国家主权的要求并没有关系。在这些领域,各国除了遵守共同的政策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之外,不应当有别的选择。这种情况不可否认地存在于三个极重要的领域里,即全球的大气层、全球的海洋和全球的气象体系。这三个领域里的问题,全都需要各国领导人采用全球性解决方法,不管他们在国内问题上的观点如何狭隘。一个体现出更多的了解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具有集体责任感的全球战略,必然能为解决大气、海洋和气象三大领域中的问题开辟道眠这是非同小可的事业,很可能是保护人类未来的最低要求。"
  不难看出,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进入了国际社会生活。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 UNESCO) 决定设立(人与生物圈计划) (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MAB)。它的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结合,对生物圈及其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资源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保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世界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此时, "世界环境日"已怀胎十月,即将分娩。
  第一个世界环境日的诞生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保护人类环境会议。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和劳动者参加。会议广泛研讨并总结了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DeclarationofUnitedNations Conference OnltumanEnvironment, 简称 《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及作用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宋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贡献。它正确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环境规划署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的成员由联合国大会选出的58个国家组成,任期3年。其中,非洲16席,亚洲13席,东欧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0席,西欧和其他国家13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以来,中国一直是其理事会成员。
  《只有一个地球》
  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of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Human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各国的环保做法
  英国人有许多良好的日常生活理念有利于环保。他们长期注重住房环境绿化,房屋前后的空地大都用作花园,在英国花园的绿化是衡量家庭居住条件的一个重要尺度。另外在出行方式上,大多数英国人上班不驾车而改乘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便利的公交设施以及政府出台的很多环保政策使得私家车使用频率日益减少。英国的城市住宅区,废纸、玻璃瓶、塑料瓶和电器的分类垃圾箱标注醒目,人们都自觉将垃圾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但对于枯枝落叶乃至鸟类粪便,如果不影响行人行走,就任其化作肥料。
  法国政府利用一些知名的体育赛事做"环保广告"。如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开展的一项旧球回收活动,每年法国都会生产大量的网球,而降解一个网球需要几个世纪的时间。"通过回收这些小小的旧球,我们拯救的是一个蓝色的大球——地球。"
  日本政府大力推广一种外观和普通塑料差别不大却有益环境的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或者是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为基础生产的。大到电视机的支架、电脑框体,小到小摆件、厨房垃圾袋等,生物塑料的身影随处可觅。
  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人们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如下建议:
  1. 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 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以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3.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 如果去8千米以外的地方,乘坐火车比乘汽车可以减少1.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 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
  7.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历届主办世界环境日的城市
  1987年:肯尼亚的内罗毕
  1988年:泰国 的曼谷
  1989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990年:墨西哥的墨西哥城
  1991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1993年:中国的北京
  1994年:英国的伦敦
  1995年:南非的比勒陀利亚
  1996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1997年:韩国的汉城(首尔)
  1998年:俄罗斯的莫斯科
  1999年:日本的东京
  2000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2001年:意大利的都灵 和 古巴的哈瓦那
  2002年:中国的深圳
  2003年:黎巴嫩的贝鲁特
  2004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2005年:美国的旧金山
  2006年: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
  2007年:挪威的特罗瑟姆
  2008年:新西兰的惠灵顿
  2009年:墨西哥的墨西哥城
网站目录投稿: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