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危化品水上运输是化工生产、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距远、运费低等特点,因此水路运输在危化品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危化品具有怕水、怕热、怕撞击、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使其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事故频率以及处置难度明显增加。笔者在此结合危化品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就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能力建设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内河;危化品;应急管理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危化品的产量和运输量不断增加。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的优势成为危化品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另外危化品自身的多样性、高危险性、高危害性、以及处置的高难度性,使得危化品集散地、运输枢纽港口码头等突发事故风险越来越高,这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内河危化品码头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外加船载危化品属于动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海事机构积极加强了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应急管理工作。省及各地海事机构、港航部门初步制定了一系列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建立了水上应急领导和指挥机构,加强了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地方海事监管人员为主体的预警预防网络,全省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初具雏形。 一、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与大多数内河运输省份一样,安徽省在水上危化品应急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水上危化品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完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的资金、物资和装备的投入还严重滞后,各级领导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指挥能力有待提高,应急队伍人才匮乏、装备落后、能力不强。地方和部门间还要加强协调配合,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因此我们必须从认真履行法定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做好水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水上危化品运输应急能力建设的几点看法 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它既是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又是软件与硬件的相互统一。笔者认为,加强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能力,应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建设。 (一)建设健全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水上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危害。 1.建立高效应急指挥网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形成。不合理的应急指挥格局将会带来应急工作的紊乱,降低应急工作效率。 2.确保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危化品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 3.提高应急指挥机构工作效能。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二)建立周密完备的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预定行动方案。它一方面是人们对突发事件应急规律认识程度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应急行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盲目转化为自觉的重要标志。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就是抗御水上危险品运输灾害的实践经验与水上危险品运输风险预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应急对策的过程。因此,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一个好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可以指导人们妥善地处置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对提高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能力无疑会起到重大作用。 1.当前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船舶载运危化品、港口危化品重大灾害事故等专项预案,同时加强对水运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尽快形成完整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2.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上下级、同级预案之间的衔接工作,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网络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体系,确保应急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 3.对预案实行动态管理,应急管理部门、港口企业、运输企业都要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或演习,以便发现预案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修改,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快速便捷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中,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两项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应急管理包括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险品水上运输突发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 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 1.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例如开展全面的水上交通重特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预警预防措施。近年来,安徽省陆续建成了合裕航线水上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和六安、滁州、黄山等水上电子监控等管控系统,2010年以来在沿淮、合裕航线建成6个AIS基站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后可逐步实现危险品船舶即时定位、事故报警、移动通信、调度管理、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对入网船舶实施24小时动态的适时安全监控和科学调动。先进管理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危险品船舶的动态监控难的问题,可对船舶的动态进行全天候监控,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 2.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以便预防和控制危机。由于危险品运输事故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且事态的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急过程中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专家和训练有素的应急行动人员相结合的应急反应队伍 1.应急队伍人员构成。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建设一支与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工作内涵相适应的专家队伍,是搞好水上危險品运输应急工作的客观需要。这支队伍应由法律、环保、水产、水上危险品清除、化学品处理、航运、保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当然,每个应急反应层面不可能都设有这样的专家队伍。建议国家及省海事局可在某一海事机构设立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技术中心,建立统一的专家队伍。这支队伍对上可以作为各级应急指挥部的参谋机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下可以作为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的咨询机构,为应急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合理使用社会应急力量。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应是船舶危化品运输应急的骨干力量。在积极建立专职应急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调用社会应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分散配置的社会型水上危险品应急力量。水上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遵循专业救援人员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针,合理分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点加强海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合理分配海事救援力量,积极扩大海事救援力量覆盖范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逐步建立社会化的水上应急救援机制,充分发挥军队及社会力量在水上交通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三、结语 内河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船舶、船员和周围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惨痛事故使人们深切感受到水上危险品运输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能力。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危化品港口管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明确、运输企业安全意识淡薄、涉及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实际因素,故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管理需要广大港口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赞杰.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水运,2008. [2]江彦桥.海洋船舶防污染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