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粮液的销量一直都没有茅台多,五粮液难道就不好吗?还是茅台的牌子大很多?话说茅台酒与五粮液的中国白酒一哥之争,我们就不得不来了解一下中国白酒的一哥地位的变更。 1.汾酒一哥时代 汾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销售总额还是说利税都是中国白酒的一哥,那个时候能够拿最经典的青花瓷汾酒宴请客人不比今天的茅台酒掉档次。汾酒的热销首先是价格的因素,汾酒属于大曲清香型白酒。他属于口感清冽,但是又不乏滋味那种酒。在那个大多数人都还在为小康生活目标奋斗的时代,汾酒是生活滋味的最好体现,想轻轻松松的过日子好得精打细算。但是后来因为山西假酒案的余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白酒很快进入了五粮液一哥时代。 2.五粮液一哥时代 从98年开始,中国白酒的消费升级非常明显,从以前乡土气息浓厚的汾酒开始进入了包装华丽、口感独特的全国浓香型白酒遍地开花的五粮液时代。在这个时代,五粮液虽工艺沿自浓香型白酒鼻祖泸州老窖,但是五粮液在泸州老窖平板曲基础上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包包曲。恰好这个不起眼鼓包形成了虽然五粮液属于浓香型白酒但是其后味带有酱香型白酒才应该有的很馥郁的苦甘。他不再是传统浓香型白酒的己酸乙酯香之余的爽净。 在这个以五粮液不自私的带着川酒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时候,那瓶王侯将相堂前宴的飞天茅台酒还在限制着茅台镇的酒厂不能在"显著位置"标明茅台镇三个字,因为茅台酒厂已经把"茅台"二字注册了商标。那个时候浓香型白酒几乎占据了全国百分之98的市场份额,在五粮液跨步迈入几百亿大关的时候,茅台酒厂却还在苟延残喘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可能说了你都不相信,那个时候茅台镇的酒厂基本上都是去四川拉浓香型白酒回来罐装,还在坚持传统酱香型白酒酿造的酒厂不超过10家。 五粮液 3."国酒茅台"时代 我记得好像是03年从一篇关于"适量饮用茅台酒保肝护肝功效"的论文发表以后,开始了茅台酒纵横中国白酒市场的时代。 优质的原材料 酿造茅台酒的红樱子糯高粱是茅台酒厂出资垫付给仁怀粮食局,仁怀粮食局又联合农户种植。种子有机肥都是茅台酒厂无偿提供的,同时茅台酒厂提供灭蚊设备和强大的技术辅导。只有茅台镇周边的红樱子糯高粱的种皮单宁含量是最合适的,单宁经过反复多轮的蒸煮和氧化后他会赋予酒特殊的香味喝涩味,尤其是生产丁香酸等香气香味物质,他使酒更香之余还会使酒味更长更优雅。 严苛的工艺 茅台酒的酿造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遵循12987工艺,同时从原料进厂到酒罐装出厂,最少需要5年的时间。例如说在茅台镇的酿造过程中,可能很多人认为反正茅台酒厂的锅炉热量供应是足够的,所以把蒸汽的流量开大点,粮食可以更快的蒸熟整透,而且大家都可以早点下班。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是在酿造过程中也确实有人这样干了,其结果就是高粱蒸得太烂,酒糟入窖淀粉含量太大升酸幅度大。高粱的"骨力"不够。最后一二轮次产量太大,酒的酸涩味淡,香味香气都闷。而且三轮次开始酒糟都是堆积发酵不正常。反正堆子"烧不透",来温慢。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具有丰富经验的酒师在下造沙的时候会把高粱留针尖差不多大小的位置不蒸透,然后在一二轮次,尤其是二轮次加大掉水时间,也就是小气缓火蒸粮时间加长。这样一二轮次酒产量小,而且酸涩味非常好。同时三四五轮次酒的优质率大大增加。 强大的熟练员工的储备 茅台酒厂最值钱的除了老酒,余下的就是这批熟练的生产一线工人。茅台酒厂的规模为什么一直没有工业化的扩张,除了茅台镇土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熟练的一线工人不够,一般一个生产班组13个人,其中也就是一个新员工。以目前的茅台酒厂700多个班组,一年也就是只能招800人不到,同时一个熟练的经验丰富的酿酒工人,培养成本至少40万。 传承 茅台酒一直以来坚持师带徒弟,老工人带新工人。就和茅台酒厂的万年糟和母曲一样都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正是因为茅台酒在酿酒原料的选择还是说酿造工艺的无可挑剔性,造就了茅台酒就和艺术品一样。入口甘洌、滋味丰富、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醇厚丰满后味苦甘悠长同时从开瓶到入口都持续的散发着果香和花香的纯粮食传统工艺白酒。所以我认为如艺术品一般的茅台酒1499都是很便宜的。当然现在的五粮液卖不过如艺术品般的茅台酒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