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宋倩对女儿貌似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遇事也能讨论商量,而事实上是她早已拿定了主意,幕后全盘操控英子的动态和未来,沟通只是为了让女儿听她的。而且宋倩作为一个母亲,还永远都是正确的。 病态共生 宋倩曾深情地对她说,"妈妈最最最最爱的就是你呀,自从你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就没跟你分开过,妈妈从来没有觉得,你已经离开妈妈的身体了,更没离开过妈妈的心。" 这段话,不明事理的人听了,会由衷感叹,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懂心理学的人听了,不能自已会愤慨,这是典型的病态共生,这是剥夺,这是占有,这是掌控,这是…… 关于病态共生,请参看《被反锁在门外的孩子,去哪里了?----认识躁狂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之1》 妈妈的全盘掌控,让孩子在心理上不能和妈妈分离,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成熟心智的人。英子哭喊着说,"你总是按你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 道德绑架 金牌教师宋倩为了女儿的高考,从重点中学辞职;为了女儿,离婚数年不再婚,也没有男友;为了女儿,一日三餐精心调配(只追求营养,全然否决女儿对于饮食的喜好);为了女儿,全程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以及功课辅导;为了女儿,…… 付出了这么多,难道不需要回报的吗?错!宋倩眼睁睁地等着女儿对她的回报,回报就是超级优异的考试成绩。她常说的是,"你是妈妈的一切;你是妈妈最重要的人;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当考试成绩下降的时候;或者为了缓冲压力而逃课玩乐高被发现的时候;或者和爸爸女朋友走得有点近的时候;……英子都对妈妈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有愧于妈妈的付出。让孩子产生愧疚的情绪,这就是道德绑架! 讨好取悦 宋倩爱的不是女儿这个人,不是女儿的生命,而是女儿所具有的功能,女儿的功能就是成绩优异。她的爱是有条件的,当女儿逃课玩乐高被发现的时候,还有燕窝事件让她伤心的时候,她对女儿可以视而不见、冷若冰霜。 宋倩破天荒带英子去看电影,英子不敢说她已经和同学看过了,为了让妈妈高兴,毅然陪同妈妈去看第二遍,当被妈妈发现以后,妈妈非常生气,中途退出影院,说,"看电影是为了让你高兴,我高不高兴不重要!"英子哭着说,"让你高兴怎么这么难呢?!" 宋倩只爱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英子,她认为不好的部分,她是不爱的。英子为了博得妈妈的欢心,以及不被责备,就只能讨好和取悦妈妈。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面对这样强权的妈,英子能做真实的自己吗?她喜欢吃油条,能吃吗?她忍着恶心,也不能当面拒绝吃海参;她想吃火锅,想吃辣的,她敢吗?爸爸能舒缓她的压力,为了妈妈的情绪,她也只能忍痛让爸爸搬走;……她的真实感受和情绪,更不敢说。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身心就是分离的,她的灵魂没有寄居在她的身体,她的脑袋也不是自己的,她脖子上长着的是她妈的脑袋。 模式的复制 一个强势的母亲,会有一个懦弱的儿子,也会有一个同样强势的女儿。没错,英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自知、自觉、自省的意识,她将来会成为她妈那样的人,这根家族的链条就会一代一代地复制下去。 现实生活远远没有《小欢喜》大结局的皆大欢喜。宋倩不可能因为英子的抑郁而彻底改变她的认知和模式。英子的中度抑郁,也不可能因为服药治疗、减轻压力、父母复婚而痊愈,抑郁症需要长程的心理治疗,而且有复发的可能。 近期的一个来访,是一个初三女生。妈妈质疑说,"我女儿以前都是很听话的,做了咨询以后,为什么反而不听话了?!" 我解释说,"她以前听话的那种状态,是不真实的,是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现在不听话了,是她心理的成长和独立,她敢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了。" 妈妈不能理解。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成绩优异、听话懂事的孩子。孩子说,她没有童年,她没有做过小孩,从很小起,她就被培养成一个听话懂事礼貌的孩子,成绩必须优异,只要成绩有下滑,就会被骂得很难听。 父母不会知道,钢琴、舞蹈、主持,样样出色的女儿,被同学孤立,同学关系紧张。父母一概不知。他们只希望看到那个毫无瑕疵、光鲜亮丽的孩子。孩子内心的挣扎,他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能理解。 《都挺好》和《小欢喜》,能够揭示原生家庭的真相,揭示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深刻影响,是一种认知的变革。但大团圆、大和解的结局有粉饰太平之嫌,现实中千疮百孔的婚姻、紧张陌生的亲子关系比比皆是。 成年人,不能只是生理年龄的累积,更需要心理的成长,心理的成长需要伴随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 作者简介: 谭美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3人 入驻年限 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