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外国语学校 王善法 目前,在我校"和合"课堂建设过程中,老师们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理论上模糊不清,或操作上无所适从。为了帮助老师们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导学案使用的有效性,现就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如下说明,供老师们参考。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面向全体学生,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 二是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合适化,导学方向化"。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识记(A级):学生在课内5—10分钟时间能够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理解(B级):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会贯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应用(C级):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探索完成。 导学案的设计,要避免"简单化、剪贴化、习题化(试卷化)",千万不能滥用"导学案"三个字。如果是复习或检测,就应写明"复习学案"或"测试题"。 二、导学案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九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不同学科应有所删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师生活动)、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课后练习。 (一)学习目标 首先要弄清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 "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2.对象不同 "教学目标"是由教材或教学参考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的,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学习目标"是根据学情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3.表述程度不同 "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就行了;但"学习目标"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看懂,操作性要强,语言表述做到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 4.目的不同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5.表达方式不同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多用"能说出""知道""能记住""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一份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至少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导学案。表述方式可以是:通过什么方法(活动),记住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二)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自信大胆展示、学会倾听等习惯。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学习过程 1.知识链接 对本节课所涉及已学知识进行回顾。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可通过填空填表等形式,也可通过课前小测验的形式(称"前置测评")。 2.新知导学 新知导学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活动渐进化。 高质量的导学案要构建问题链和问题组群。教师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激趣的一组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好新知导学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2)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不断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预设的问题可以留一些生成新问题新思考的空间。 (3)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4)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四)活动方案 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由接受学到研讨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使课堂迸发出激情与活力。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及导学案完成情况等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设计,尽可能设计出亲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学情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活动方案,一堂课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主活动组成(每一个主活动又可包括若干子活动),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感悟、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五)归纳小结与学习反思 归纳小结是将问题逻辑关系显性化的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梳理出相应的知识结构,归纳出相应的结论或规律。 学习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从过程来看,可以是学生预习中的反思,也可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三问":一问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二问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或对什么问题很有兴趣?想深入探讨?)三问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六)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要求5-10分种的题量,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其目的一是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二是检测能力发展情况,三是训练反应速度。此环节是不可少的。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因此,要与学生讲清楚这一环节的真正意图,最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理科时间一般需10分钟,且最好做完就收。作用:1、可督促学生课前、课中更努力地学习;2、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对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3、对错误较多题的知识点可采用滚动式练习。) (七)课后练习 根据当堂检测和教学反思,归纳、提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设计适当的课外作业,用于再次巩固提高。题型要全面,难度要控制在中档题,习题要少而精,习题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 (八)温馨提示 导学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 三、导学案编写程序要求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为了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可分五个步骤(征询、编写、讨论、修改、定稿)进行操作。五个步骤:即一是主备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应广泛征询同学科老师意见;二是主备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三是主备教师将初稿提交学科组讨论;四是主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科教师意见;五是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学科教师意见,最后定稿。主备教师将导学案电子文稿发送到备课组任课老师、年级办公室便于备课上课时用或统一管理。 四、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 (一)学案编号要求 编号为学校、学科、年级、流水号四个部分间加分割线组成,学校及学科用首个拼音大写字母表示,年级与流水号用两个或三个阿拉伯数字表示(07、08、09、10、11、12分别指的是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如下例中"WGYB"即外国语北校区(南北校区分别用N、B表示),"YW"即语文, "10"为高一年级,"001"为导学案流水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 5号楷体排在标题上方,左边顶格) (二)学案模板示例: WGYB- YW-10-001 编写时间:2011-12-9 《》导学案 (英语学科不须加书名号) 课型: 编写人: 审核人: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重点难点】(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法指导】(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知识链接】(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过程】(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归纳小结】(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此环节学生大多是空白的,实际效果不好。可以引导学生尽力做。) 【当堂检测】(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反思】(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此环节学生大多是空白的,可以引导学生尽力做) 【课后练习】(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当然,学科不同或内容不同相应的环节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五、导学案实施的基本程序 "导学案"呈现方式上要讲究实用、有效、易推行。可以以纸质印发、投影、黑板板书等多种方式一次性或渐进式呈现给学生。主要学科要提前1--2天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部分并及时上交批改(要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的原则),为老师备课提供学情信息,上课前再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批改结果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索交流展示,在老师的精心点拨下实现反馈巩固提高,并通过当堂检测。其他学科可以当堂呈现,在老师组织点拨下引导学生在课内完成预习、探究、交流、巩固、测评。 导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带着思考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精心点拨下围绕学案的五个活动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达标测评)展开学习。 自主学习,一般形式有阅读、探究、查阅资料、思考、做笔记、练习、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不同,自主学习可分为课前预习(预习前置)和课中预习。预习时要围绕导学案进行,学生要自主解决自身能力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并标注出疑难问题。总之,必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 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将教将"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要克服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学会。教师要在此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展示交流的重点,使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展示交流,即集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生生、师生、组间互动的过程。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 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共同疑难的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导,寥寥数语,以一当十。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当一名或一组同学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要做好"看、听、思、评、纠"五件事情,体现真正的互动。要注意展示三性:问题选择的共同性、展示过程的互动性、问题生成的价值性。 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不会可以再问)。 达标测评,即对全班学生实现达标情况的全面考察,亦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达标测评"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王善法执笔)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