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丢下银子就可以走古代银两的购买力到底怎么样


  1.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的文化一直都是充满着神秘色彩,人们对于古人的生活方式始终充满着好奇。
  当然,古代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毕竟当时的生产力及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落后。另外,在科技方面也跟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差甚远,只是我们经常在电视荧屏上发现。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影视剧,里面的人物在酒楼客栈里吃完饭结账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多少银子或者多少两白银。当然,也有些侠客或者纨绔子弟大手一扔,一锭元宝形的银子落入店小二的手中,更甚的是,有些子弟动辄就几十两几百两的花银子。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起码影视剧当中是这样的。
  一般出现这些阔绰的人物时,不是哪家公子哥,就是哪位千金小姐。
  对于这些,我们不免好奇,他们那样花钱是真的有钱,还是在古代银子并不值钱 我们对于古代银两的购买力不由产生了怀疑。
  据史料记载,其实像上面说的这种花钱方式,在古代基本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一般到客栈酒楼吃饭不会掏银子。
  这里说不会掏银子,不是吃完不给钱的意思,而是古代在民间流通的货币基本是铜钱。
  古时很多朝代的国家收入都是很低的,国家储备并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另外,每个时期的白银价格也有很大的浮动,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价格也是天壤之别。
  比如小说《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辈子种地,遇到大灾荒,到贾府里求援,得到二十两银子。当她收到这笔银子的时候可是喜上眉头,对贾府是千恩万谢。那时的二十多两银子可是小户人家一年的收入噢。
  再比如明史中的一段记载,七品知县的年俸是四十五两。
  由此可见,银子在古代的货币中占据着非常高的位置。当然,各朝的货币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几千年的历史中恒久不变的民生商品只有粮食。如果我们用粮食来对各朝的货币作一个衡量,对银两的价格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2.唐朝
  我们就以经济繁荣的唐朝为例,唐朝的大米一袋只需要五文钱。
  按照各朝的银两与铜板的兑换,一两银子最少可以兑到一千文。
  按照大米的价格来进行换算,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块钱了。
  就算在安史之乱时期,一两白银的价值也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多块人民币。
  如果像影视剧里面那般,在唐朝吃一顿饭要上百两银子的话,估计酒楼都要被人拆了。
  那种动辄几百两银子的一顿饭,我们就当影视的片头,"影视情节纯属虚构"。 3.宋朝、明朝
  我们再来看看宋朝。宋朝虽然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唐朝的繁荣,但纵观宋朝全史,总体的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
  不过白银的价值没有唐朝那么高了,我们还是以大米来进行对照换算。
  宋朝的一兩银子通过大米兑换,大约相当于现在的900元至1800元之间。
  抗金战争等多种因素导致宋朝的物价比较高。
  但到来明朝,物价方面有所回落,物价下降的同时,金钱也相应的有所贬值。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大米。那时的大米一石约95公斤,两石就是190公斤的样子。我们以现在大米的价格换算出来的话,那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000元的样子。 4.清朝
  清朝中后期的时候,通货膨胀严重,白银的购买力再次下降,大体上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几百块人民币的样子。清史记载中,在嘉庆时期一斤猪肉约40两纹银/铜板,相当于现在20多块钱一斤猪肉。
  由此可见银子还是比较珍贵的,平常百姓家一般是接触不到银子的,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铜钱。
  由于银子珍贵,有些人便盯上了,造假的手段也先后出现。其中最常见的便是通心银子,将银子重铸,掺杂其它的金属。也有将银子掏一个洞,将里面的银子掏出来,灌入铅或者锡。
  由于造假的银子大量涌入民间,大部分商号便采用了秤称的方式来鉴别银子的真伪,专门计算出银子的重量,刻在称银子的秤上面。时间久了,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掌柜用手便可掂量出银子的真假。毕竟对于店家来说,收到了假银子都是一种损失,特别是小店,一旦收到假银,便意味着几个月的白干。
  从这些方面来看,影视剧里面的动辄就是上万两银子出手,实属不太靠谱。
  直至清末,面对多国的压迫,清政府不断的赔款割地,导致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停顿状态。银子的购买力再一次下降,那时的人们连吃饱饭都成问题,银子的价值必然高不到哪里去。
  所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一两银子的价值也是与朝代的强盛相挂钩,具体的价值换算要对应所处的时代。
  如果你真的好奇自己的工资在古代相当于多少银两,不妨对照每个时代的物价标准来换算一下吧。
网站目录投稿: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