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读记


  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110)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读记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劳。
  笔记: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天。(此年11月后为大历元年)。时杜甫55岁,客居夔州西阁。
  据资料:巴东太守罗宪(218—270)在城郊西山建了奉节最早的武侯祠。西晋时改山名为卧龙山。山上建卧龙寺,其中有武侯祠、先主庙等。有理由推测这首诗和组诗"其四"以及《谒先主庙》、《诸葛庙》等都是同时写。是在瞻仰先主庙和武侯祠后有感而发。(当然奉节在唐时的武侯祠、先主庙是否唯一以及是不是就在永安宫的附近,我看了些资料后仍是一头雾水。好在不影响对诗文的理解。)
  首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
  垂:流传。《咏怀》(魏晋-阮籍):"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答李诩书》(唐-韩愈):"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宗臣:世所敬仰的名臣。
  肃:揖拜。为…肃然起敬。作动词用。
  清高:指品德纯洁高尚。《论衡-定贤》(汉-王充):"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清高之行,显于衰乱之世。"《孔丛子-抗志》:"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松》(宋-吕本中):"一依风霜万木枯,岁寒惟见老松孤。秦皇不识清高操,强欲烦君作大夫。"
  大意:诸葛亮的大名满世界都知道,面对名臣的遗像,想起一代宗臣高风亮节,不由肃然起敬。
  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开始。(这年三月曹操死。)221年刘备称帝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建邺,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中国历史进入晋朝。280年晋灭东吴,三国结束。)
  纡:本意是弯曲;曲折。这个字古时用的很多。《惜誓》(汉-贾谊):"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rú)。"《九怀其四-昭世》(汉-王褒):"魂悽怆兮感哀,肠兮盘纡。"《大唐西域记》(唐-玄奘):"山径既开,逐路而进,盘纡曲折,回互斜通,至于山顶。"
  筹策:谋略;策划。"纡筹策"这三个字我想了很久,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解释。"三分割据"这个结果诸葛亮是怎么实现的?期间有多少曲折迂回反复,需要怎样的深谋远虑,需要怎样的殚精竭虑,需要怎样的纵横卑阖,需要怎样的忍让妥协,需要怎样的呕心沥血,还有我实在无法穷尽的内涵,一个"纡"字似乎都说出来了。
  羽毛:应指羽毛扇。此处代指诸葛亮。《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边,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谈笑间,樯橹。
  大意:诸葛亮乃万古云霄的一流奇才,殚精竭虑,纵横卑阖,奠定了三分割据的局面。(对诸葛亮评价,杜甫用词可以说是"不惜一切。""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这些词杜甫还会用于何人?)
  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失萧曹。"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伯,长也。""仲,中也。""伯仲"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书愤》(宋-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伊:指伊尹(前1649—前1550),名挚。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孟子》:"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
  吕:吕尚。即姜子牙(前1156—前1017),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孔子评价吕尚:"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孙武评价伊尹吕尚:"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萧曹:指萧何、曹参。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名相。
  大意:诸葛亮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为之失色。(这个评价更实在,拿古人来比。看来杜甫认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只有伊尹和吕尚可以与诸葛亮平起平坐,萧何之流至少在指挥才能方面还有欠缺。杜甫确实是不以胜败论英雄。)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这样说的:《浪淘沙令》(宋-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尾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劳。"
  运:运数。
  祚(zuò):帝位。汉祚:汉朝的帝位、国统。《东都赋》(汉-班固):"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胡笳十八拍》(汉-蔡琰):"我生之初尚。我生之后汉祚衰。"《蜀》(唐-徐夤(yín)):"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
  志决:志向坚定。
  歼:本意是消灭。身歼:身死。《黄鸟》(先秦-经):"者天,我。"
  大意:汉朝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诸葛亮虽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与组诗"其四"比较下:"其四"是咏怀刘备,除了"窥吴"二字外,对刘备的才德功业有涉及吗?其尾联反而落在武侯祠,落在"君臣一体"上。本诗咏怀诸葛亮,四联八句全是说诸葛亮,一个字也没有提刘备。在对诸葛亮的评价上首联说"名垂宇宙",对其"清高"肃然起敬。颔联说其功业是"三分割据"。(没有提《隆中对》里说的"兴汉室"。)颈联说其历史地位在萧何之上。尾联说他虽然没有"兴汉室"是因为"汉祚"难复,他已经尽力了鞠躬尽瘁了。读了这首诗,在结合作者另一首七律《蜀相》,我感到,杜甫内心深处的理想就是成为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当然,前提是遇到一个自己的刘备。我想杜甫不会认为自己才德不行,也不会认为自己没有治国才能。(杜甫自己是否有治国才能只有天知道,上天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但这却成就了他诗坛老大的地位)。
  本诗四联全是议论。一首很特别的咏怀古迹七律。
  杜甫另有一首《诸葛庙》(唐-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贤圣亦同时。翊(yì)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xí)醉蛛丝。歘(xū)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在夔州写的。重点是第三联。尾联意味深长。(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歘:快速,火光一先的样子。)
网站目录投稿: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