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考诗歌对比阅读示例及应对策略


  设题类型:
  1、同一诗人不同诗作:求同、求异
  2、不同诗人:求同求异、同中求异
  设题角度:
  1、诗作内容
  2、诗人情感
  3、表现手法
  4、语言风格
  5、抒情方式
  题型列举:
  同一诗人不同诗作
  1、求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 姜夔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15.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2、求异:
  例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译文: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解析:"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隽永,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补充:作家风格流派及语言特点
  屈原——雄浑悲壮
  谢眺、谢灵运——朴素自然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安石——雄健高峻(高超峻拔)
  苏轼——豪放旷达
  辛弃疾——豪放悲慨
  柳永、姜夔、李清照——婉约
  陆游——慷慨悲凉
  李煜、刘禹锡——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豪迈洒脱、清新飘逸
  王昌龄——雄壮豪迈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杜牧——俊爽明快、韵味隽永
  例二:【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补充:
  描写景物的七个角度: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角度2、空间角度3、感觉器官角度4、色彩角度5、静态、动态角度6、点面结合角度7、虚实结合角度)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不同诗人的相近诗作
  1、求同求异
  示例一: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筠:竹。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译文1: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座旅店,我只是匆匆过客。
  译文2: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分)
  答: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分)
  答: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补充:
  注意答题格式:1、相同点: 2、不同点:
  注:熟悉苏轼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词人,但词作情感有所侧重。苏轼更旷达洒脱。辛弃疾更多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悲愤。
  示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两小题。
  安定城楼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译文:
  高大绵延的城墙上城楼高百尺,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对鹓雏猜忌个没完。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解析:诗的开头两句是"即景生情",不是"寄情于景",诗人登上 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 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故选 A。
  15.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6 分)
  答:共同点:两首诗诗人都不得志,诗中都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都表现出高洁脱俗的情操。
  不同点:本诗颈联写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只等回天撼地之日,扭转乾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有才之士的积极向上豪情满怀的思想,既有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而李白诗句则是政治受挫后,率性潇洒、蔑视功名的激愤之语。
  注:须熟悉常见诗人及代表诗作
  2、求异:
  【2016年新课标卷】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译文:
  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
  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万变不离其宗,知道了以上命题的内容和角度,你应该在知道对于诗歌对比阅读在复习中应该如何备考了吧?
  备考准备提醒:1、要求背诵的课内诗作,不光要熟练背诵,更要理解掌握诗意、情感、诗作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2、了解常见诗人、词人的写作风格。3、掌握常用的语言风格相关术语、描写的角度、抒情的方式等诗歌鉴赏知识。
  同学们,高考的考场上,这样的题可是能拉开档次的题型,希望你能抓住这样的机会,给自己提分!
网站目录投稿:忆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