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斜杠"还是为"异客" 据称,"斜杠青年"已经成为当下职场的一个热门现象。所谓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时会用斜杠来区分自己的身份,比如:李一,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笔者认为,"斜杠"作为一种职业体验无可厚非,但对于职场人来说,并非"杠"越多越好,关键要看"杠"与"杠"之间是否形成合力,产生焦点。如果你只是因为本职工作无聊,想折腾一下别的事情换换心情,那你很快就会发现,在这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别处同样解决不了。如果仅因为一时无所适从就随便"斜杠"一通,那倒不如直接明确一个聚焦点,从"异客"做起。 提到"異客",人们很容易想到唐代王维脍炙人口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我们将"异乡"理解成创新的未知领域,就不难将异客与"员工创客化"中的某些特殊的人才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看来,"异"就是反常、不同,异客似乎可以理解为与众不同的人。实际上,在创业创新领域,异客指的是"异才",即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因此,我们不妨将异客理解成员工创客化平台上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他们与"斜杠青年"一样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同于"斜杠青年"。他们从质疑开始,以创新为目标,专攻某个点。对于本职工作,前者往往见异思迁,而后者追求的是方法或者目标上的出奇出新,独树一帜。正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记载的那样,孔子的学生"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皆异能之士"无疑是员工创客化的理想状态。 "斜杠青年"走的是发散式思维路径;而员工创客化,强调人人都是创新创业者,但走的是聚合式思维路径。两者似乎都有利于创新,然而在具体操作时,异客更容易进行有效定位,一定要有所创新才行;而"斜杠青年"的"杠"越多,越容易"样样通,样样松",反而将自己置于职业发展的不利境地。不做"异客"难成创客 在常人眼中,异客们多少有些"行为古怪"。秦始皇的祖父大名就叫异人,其历史地位颇具争议;战国贤士陈仲不愿同流合污;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鰌以死荐贤。他们都被称为"异人",并受到荀子的痛斥:"苟以分异人为高(只求与别人不同而自命清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足以欺惑愚众!" 企业创客化平台上的"异客"虽不至于被上纲上线大加批判,但被视为另类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在一次冬季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在接受美国名嘴Charlie Rose采访时爆料,自己曾经向哈佛大学递交过10次入学申请,每次都毫无例外地被拒绝。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就是因为他是个异才,连长相都像外星人,难以入流。 在员工创客化活动中,创客可以是多元的,但创客不一定是异客,异客却一定会成为创客。创客可以是游侠,不必画地为牢;而异客一定要有所皈依,力求成为某个领域中的王者,这就要求他们必得集中心智,专于一点。试想,如果马云当年一直"斜杠"下去,或许根本成不了今天的互联网大佬。 异客需要从求异开始,但绝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为异而异,而是志在走差别化道路。他们不仅有创新的愿望,而且要找到创新的方向。一旦明确创新方向,就力图在一点上做到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客也可被称之为极客。莱特兄弟、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知名科学传播人科林·斯图尔特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技传播学硕士、《我,科学》杂志主编文·基特·卢艾视为"典型的极客代表",不无道理。对于力求员工创客化的企业平台而言,崇尚创客不妨让员工从"异客"做起,若有朝一日,"异人辐辏,猛士如林",岂不快哉。自主选择"炮火"方向 异客之"异",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热衷于形式上的搞怪。企业创客化平台上的"异客"尽管可以不拘一格,但他们最终承担的是试错和火力侦察的任务,直至引领整个创新创业团队异军突起。这也决定了异客不能图一时兴起,需要经得住一些特殊的考验。 突破生活应试考场的约束,在职业生涯中另辟蹊径。异客们不屑于对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对人云亦云亦深恶痛绝,因而在职场上常常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这并不妨碍异客特立特行,即使碰到在平常人看来是不小的挫折,也能从容以对。马云三次高考,成绩都没有达到本科线,复读三年后勉强以专科生录取。据说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被替补上来。他就读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当时名为杭州师范学院,算不上什么名校。但马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依然信心满满。这并非说明异客甘心落后,而是不肯磨掉自己的棱角。在他们认为必要时,完全可以突破体制的安排,直接奔向既定目标,像盖茨当年毅然辍学一样。 摆脱没有现成答案的困惑,敢为人先。在规模化生产中,员工只要照着做、听指令就可以了;但是在呼唤员工创客化的当下,消费趋势、创新的方向在哪里,管理者并不一定清楚,这就需要员工自己做出选择。对于习惯了层级结构体制,习惯了令行禁止的普通员工来说,这种没了指令的"自主"反而令他们感到困惑,甚至认为自己被体制边缘化了,对没有上级"做主"感到不适应;而异客则积极投身以消费为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在分头突围中积极探索,从质疑到寻找答案,在单点突破后走出迷失,打通渠道,当好自己的老板。当异客真的成为老板之后,虽然不排除继续实行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的"进攻",但更敢于在别人看不透、看不上、不看好的地方发力。人们羡慕他们后来居上,称其运气好、误撞到风口,其实,异客们根本不坐等风口,他们只积极营造风口,因而才产生了不容小觑的颠覆作用。 正确对待物质诱惑,简单理性地解决问题。异客依靠自己的拼搏获得体面的生活,但绝不在这方面攀比;相反,他们会自觉拒绝各种物质诱惑,持一种淡然的生活方式。将这一特质移植到工作中,则表现为化繁为简。正如古人所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眼睛不好的人,会集中于耳朵的使用,耳朵不好的人,视力多比较好。化繁为简,聚集心力,久而久之,就可以使相应的能力长足进步,潜能得到更有利的激发,无形中达到一种去妄存诚的净化。 坚守自我,弘扬大异 无论是为了补贴家用,还是纯粹为了多一种体验,上班族看到同事周末做起兼职婚礼摄影师,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悄悄开上了淘宝店,自己的白领小兄弟竟是接过上千单的专车司机,于是自己也动起"斜杠"的小心思。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员工创客化中这样做,那就很难进入企业所需要的状态。对于企业来说,突破成长瓶颈也许不会有专业上的局限,有时甚至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作为个人,首先还是从一花一草做起为好。 作为员工创客化当中的一种存在形式,异客往往是自我设计的结果。为何是自我设计?试想,如果老板知道员工们下一步应当怎样做,那也就没有必要推行什么员工创客化了。正因为没有既定的实施路径,才给异客们提供了自我设计、自行发挥的空间。 当然,自我设计也不能脱离实际,这种设计往往是异客们对自己优势的选择与发挥,避短而扬长。所谓"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就是避短扬长的结果。另外,自我设计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还需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离开了环境的选择,自闭或者自封都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对环境的适应还需要对环境模式的正确理解和解读:环境的好坏、难易,与创客的成败并非正相关,有时候,做困难的事,接受更大的挑战,反而更有利于突破瓶颈。如此说来,异客的成功更得益于自我优势与外界环境的积极结合。 作为一种潜能的发挥与智慧、资源的聚焦,异客之"异"无疑有一种实力做支撑:走正道,在平凡中呈现不平凡;有信仰,即使在潜规则盛行的时候也坚守底线。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小和尚撞钟半年,觉得无聊至极。然而住持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他又嫌苦嫌累。小和尚不服气:"难道我不会撞钟?"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算准时,但钟声没有感召力。"住持与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不只是钟响,而是能够将沉迷的人喚醒,而能够唤醒众生的钟声,必得真正用心去撞。 在常人眼中,异客们的行为可能是偏执甚至疯狂的。然而正如马云所说:"我是疯了,但我不蠢。"异客的执著不是为自己,而是从一开始就以大众的需要为参照系,坚信他人需要。"异",突出的不仅是差异,要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更在于要为别人带来更好的体验,在用户体验和进行比较后使其欣然接受与认可。 在呼唤员工创客化的当下,这种"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