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正确认识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认识先天性白内障白内障是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老年人多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而小孩子也会发生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常见眼病,是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患儿一个眼睛的先天性白内障是不会影响另外一个眼睛的,但要注意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是单眼,也可以是双眼同时发生的。国外亦将出生时即存在的白内障称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将婴儿出生后一年内形成的白内障定义为婴儿性白内障,两者往往难以鉴别。 先天性白内障中大约有30%~50%是因为遗传。有家族史的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某致病基因有关,没有家族史的散发性先天性白内障,也可能与新的基因突变有关。母亲在妊娠期前3个月感染病毒,或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或妊娠期营养不良,或患其他系统疾病以及维生素D缺乏,也可造成孩子先天性白内障。此外,还有一部分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因不明,没有家族史,也无明显的环境因素影响。 家长如何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表现是白瞳征,也就是瞳孔区出现白色反光。也可以伴有或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快速往复的摆动。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视功能迅速发育,若出生后3个月内发生白内障,形觉剥夺导致固视功能的发育障碍。由于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不平衡,阻碍大脑融合机制的形成,可造成眼位的偏斜出现斜视。单眼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健眼视力发育正常,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待患眼出现斜视才就诊,往往为时已晚。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光散射,还可使患儿产生怕光的症状。 家长如发现宝宝出现瞳孔发白、斜视、眼球抖动或摆动以及宝宝视力差或怕光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首先要区别眼黑区的发白是角膜的发白还是瞳孔区发白,角膜的发白可能是角膜本身的疾患或眼部其他疾病的表现,而瞳孔区发白也就是先天性白内障白瞳征最常见的原因,但临床上还需要与其他一些眼部疾病等进行鉴别。 根据患儿的症状、疾病的表现,了解相关病史,如有无先天性白内障的家族史,母亲怀孕期间是否有感染、使用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或辐射,患儿是否足月、有无吸氧以及全身疾病史等。通过眼科检查,查看患儿眼球的追光能力或视力,有无眼球震颤、斜视,以及扩瞳后检查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及程度,是否伴有角膜、虹膜或玻璃体的异常。此外,可以配合B超等辅助检查来了解眼球后段的情况。有时为排除全身疾病,还需儿科医生的协助诊断。 最佳手术时机及相关误区白内障目前没有有效的非手术治疗。一旦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医生一般会综合患儿全身情况、先天性白内障的形态和严重程度、其他眼部疾病等各种因素,然后做出是否手术的决定。一般认为,晶状体完全混浊、视轴区晶状体核或后极部致密混浊超过3 mm范围的先天性白内障需要手术。必须重视早期手术的重要性,除非确定眼部有严重的眼底病变、视神经发育异常或合并严重的小眼球等,或者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 为了术后获得较好的视功能,对明显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应在出生后6-12周内手术,单眼手术可适当提前。术前先由麻醉科进行麻醉评估,在患儿全身情况符合全身麻醉要求时尽快安排手术。白内障单纯摘除后,根据情况,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人工晶体在植入时已经考虑了孩子眼球发育的因素,一般不需要更换,剩余的屈光不正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来调整。所以,术后仍需配以光学矫正(包括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绝大部分的先天性白内障都伴有弱视的存在,白内障术后尽早进行弱视训练非常重要,有望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视力。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正确认识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