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奥曼 刘雪慰 刘雪慰:"博弈"如今在中国是个热词,我们几乎每天在报纸和网络上都能见到这个词。但是,如果问到底什么是博弈论,很少有人能讲清楚。你能用简单的语言对博弈论做个概括吗? 罗伯特·奥曼:我对博弈论的描述是,博弈论是研究交互决策(interactive decision-making)的理论。所谓交互决策,是说局中人,也就是各参与方的决策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要把对方的决策纳入你自己的考虑之中,还要把别人对于你的考虑也纳入考虑之中,在这种迭代考虑的情形下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对自己最有利。 这些年来博弈论一直在发展,如今,它在经济学、商业、政治学、军事、生物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刘雪慰:说到博弈论在商业中的应用,你能给我们举些例子吗? 罗伯特·奥曼:可以,我可以给你举一些例子。中国现在有拍卖吗?刘雪慰:拍卖?有,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当火爆。 罗伯特·奥曼:那我就举个封闭式拍卖的例子吧。与开放式拍卖不同,在封闭式拍卖中,竞买人是不公开喊价的,而是在一张纸或一张表上写下他们的出价,密封后交给卖方,然后在同一时间打开。按传统的封闭式拍卖的做法,出价最高的买方赢得竞拍商品,并按照他写下的那个金额支付款项。 但是,这种看起来简单的竞拍方式,无论给买方还是卖方都带来了烦恼。中标的人总是想,其他买方的出价是不是比自己低得多?是不是自己的估价过高?这样想的结果就是再遇到这种情况,所有买方都不写出真实估价,因为他们认为,出示比心理价位更低的投标价,也可能侥幸中标。如此一来,对于卖方来说,就无法实现高价出售拍品的目的。 后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有个叫威廉·维克里(WilliamVickrey)的美国人开始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拍卖理论。他想出了一套新程序:人们可以像以前那样把他们的出价写在纸上或表上,然后同时打开,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品。到这一步为止,做法还和原来的一样。但是,请注意,下一步就不一样了:最后中标的人不需要支付他写下的那个金额,而只需支付在其之下的最高出价,即次高价。出价最高的人得到拍品,但只需支付次高者的价格,这就叫"第二价格拍卖"(the second-price auction)。刘雪慰:维克里的建议有些让人看不懂,既然以最高价成交了,卖家就能赚取最大利润,为什么还要他们退而求其次,只收取第二高价? 罗伯特·奥曼:你有这种疑惑一点也不奇怪,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当时,维克里的建议一出,人们都说他疯了,纷纷问他:"维克里,你脑子出问题了吗?"维克里说:"你们照我的方法去做,到最后一平均,你们肯定会看到自己赚得更多。"因为维克里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所以大家就按他说的去做了,最后他们真的发现自己比原来赚得多了。刘雪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罗伯特·奥曼:比如,我喜欢这幅画,在我心目中它值50万人民币,我愿意出50万买下它。可是我虽然喜欢这幅画,但我也喜欢钱啊,所以我决定冒一次险,因为另一个竞价的人可能出的价钱要比我低得多,说不定他只愿意出25万。 既然我出少一点也能得到这幅画,我为什么还要出50万?所以,我出30万。我估计大多数人对这幅画不会感兴趣,所以我只出30万,这样就算其他人出25万,这幅画还是归我,而且我只要付30万,比我的最高心理价位还低20万。 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么想,都认为自己的出价可能是最高的,都相信如果自己出价再低一点,还是能得到这个物品,然后大家都這么做,价格就会被压下来。在这样的拍卖方式中,我们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这个拍品在我们心中值多少钱,或者我们最多愿意为它付多少钱,我们还会去考虑别人愿意为它付多少钱,然后我们比别人的价钱多出一点点,只要这个价不高于我们心中的最高价位。 所以,在第二价格拍卖中,你总是会如实地写下你真正想出的价格,而不会出一个比你心目中价格更高的价。比如,你觉得这幅画最高只值50万,可因为怕自己拍不到,你一狠心出了55万,而出价第二高的人可能报的是52.5万,然后你不得不支付52.5万,这样就比你真想出的50万高了。 所以,你不会多报,但你也不会少报,你会根据自己估算的真正价值出价,原因是:如果你是出价最高的人,你不需要支付这个价钱便能得到它。每个投标者都只需将注意力放在从自身方面评价商品价值上,诚实地写出自己的估价,这就是最合理的策略。刘雪慰:这样做会减少很多不确定性。可问题是,采用第二价格拍卖,买家是赚到钱了,那么卖家会不会少赚了? 罗伯特·奥曼:你写下你真心想出的价,不必再费心去猜别人的出价,因为你出价再高,你也只需支付第二高的出价。大家都这么想,不确定性自然就减少了。至于卖家,尽管无法按照最高出价成交,但会按照第二高的出价成交,而这个价总体来说要比每个人都试图猜测别人出价时要高。通常买方总是竞相压价,如此一来,卖方还不如稳妥地赚到次高价更为划算。 这是一个有效说明博弈论思维的例子。维克里做过很多与拍卖有关的研究,1996年他还因为用博弈论研究拍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幸的是,奖项宣布没几天,他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所以他没能去斯德哥尔摩领奖。这个诺贝尔奖还是颁给了他,是由别人代领的。 博弈论应用于拍卖的例子很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向商家拍卖大部分波段和电磁频率,用于电台、电视和电话通讯。政府聘请了博弈论专家来设计拍卖,投标者也聘请了博弈论专家来制定有关策略,设计的目的就是最大化政府收益和各商家对波段和频率的利用率。这个设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政府原以为他们会得到5亿美元,到头来他们收入了近50亿美元,是原来的10倍。 刘雪慰:在你看来,博弈论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有什么启示? 罗伯特·奥曼:博弈论最重要的元素是利用激励机制来实现目标。如果应用于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向人们提供正确的激励机制。 所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管理,首先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什么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真正该做的?一个企业管理者不可能控制世界的运行,这就像管理类的杂志是不会给伯南克提建议,告诉他美国央行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一样。企业管理者不是经营经济的人,他们只是经济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也不是财政部长,他们的目标是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有了目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叮嘱企业管理者,让他们时刻牢记激励机制的作用——这个举措产生激励了吗?产生了什么激励?这个激励能让我们更靠近自己的目标吗?这就是为什么我给你举了拍卖的例子,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中心思想都是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在拍卖的例子中,你想让竞拍人写下他们真心想出的价格,你就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最后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心仪的拍品。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这种情况。在西方,公司支付高管薪酬有个普遍做法,就是支付高管很高的薪金和股票期权,但其实这并不是支付高管薪酬的最好方式。刘雪慰:中国目前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在你看来,期权激励这种方法有什么不好? 罗伯特·奥曼: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股票期权是无价值的,除非这个股票上涨,否则就不顶任何用处。如果股票价格一直不变,那么股票就不值钱,如此一来,支付股票期权又能产生什么激励呢?所谓激励,就是你希望股票价格能涨上去,为此你必须采取一些冒险的行动,做出一些高风险的投资。 这样,股票可能会上涨,但也可能会下跌。如果股价上涨,那么你可以兑现你的股票期权,对不对?如果股票下跌,你也不在乎,因为你什么都没失去。所以股票期权说到底就是鼓励你去冒险,如果冒险成功了,你就赚到了钱;如果失败了,你也没有损失,因为你没有投入和付出啊。 刘雪慰:那么你认为什么才是对经理人正确的激励方式? 罗伯特·奥曼:我认为对经理人正确的激励方式是,我们给你公司的股票,而不是期权。从现在到未来某段时间内,你的股票不能在市场上任意买卖,股票在你的账户里,但在五年或两三年内你不能交易,等过了这段时间,你才能进行交易。 这样一来,对你的激励和公司的目标就是相符的。因为只有公司股价上涨了,你才能赚到钱;如果公司股价下跌,你就得亏钱。所以,你对待自己的决策会更加谨慎。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想清楚,当你将要采取某个行动时,这个行动会激发什么后果,它将驱使人们通往什么目标。刘雪慰:按照你的说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是不正确的激励机制所致吧? 罗伯特·奥曼:一切悲剧都源于不当的激励。对于所有经济体,最根本的问题都出在激励机制上。在金融危机初期,各国就开始通过救助银行来救市,而这加剧了金融危机,这是非常错误的决策。这样救市,效果是短暂的,它不是长期有效的经济政策,所以现在也不再发挥作用了。 应该说所有经典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除外,都是基于激励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激励机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单是美国和欧洲,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遭受了金融危机,或许不包括中国,也不包括以色列。以色列是非常富裕的国家,但很多小国家都因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气而被殃及。好在情况还没糟到无法收拾,要想走出金融危机,我们需要正确的激励机制。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这个理念就是:要提供合适的激励机制,驱动人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但與此同时,也让他们能满足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