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的技艺,得不到发扬,是最大的悲哀,世上好的东西,就要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中华民间,金针特色疗法,可谓是博大精深,精英辈出,精湛技艺,手到病除,受益造福老百姓。 郭志英用自己的勤奋和辛劳,去追寻一个漫长而又理想的梦,里面有时代的印痕,也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更有酸甜的苦楚,伴随着他一直前行。 三十多年以来,郭志英对金针技术,可说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把古人流传数千年的名艺,变成现代人的治病救人的名针。 一九八0年,郭志英七十多岁的父亲,因脑出血导致半身瘫痪,医院告知病人病情病危。在这一种情况下,家人十分的着急。并到处寻医问药,恰巧碰到了一个老中医,按照他开的方子,抓药煎药,连服了三次以后,原来一直昏迷的父亲,一时间清醒了很多,病情也有了一些好转。正当一家人,为父亲即将康复,感到高兴的时候,这一位老中医,因为家中有急事,匆匆忙忙赶回老家去了。 郭志英的父亲,瘫痪在床上,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究竟该怎么办,一家人措手无策。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朋友告诉她说:"我的父亲,学过针灸,治好了很多像你父亲这样的病人,不妨让他试一试。"这位朋友还说:"我的父亲,针灸手艺精湛,一定会使你父亲的病情好转的。"这让一家人,看到一线希望,郭志英赶忙与这位朋友一起,将父亲送到这位朋友父亲的家里。 令郭志英始料不及的是,一根小小的金针,连续扎了几次,她的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清醒了。真是让人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金针,也用不着吃药,就能够把一个报了病危的病人给救了。 只是在穴位上,准确的扎针,就能够治病。这个时候,让郭志英萌发了学习针灸的念头。起初老人并不愿意传授,说这一种手艺,要求十分的高,对穴位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动针的力度,也十分的讲究。如果不是真的想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很难领悟到,金针的精髓。郭志英并不气馁,他一次次的找到老人,言明想学习金针的决心。老人终于被他的真诚打动,破例收下了他,这个唯一的徒弟。 每天跟着师傅奔走病人家中,看到一针针,所创造的奇迹,郭志英认真的记录着,每一个穴位的准确位置,体会着手撵金针的力度。终于在学艺三年后,师傅才准许他撵针了。五年以后,师傅才让他学习着如何给病人下针。正是这样刻苦的学习,不断的激发了郭志英的潜能与动力,对于金针这一人类文明的奇术,知解深入,得其精髓,吃苦耐劳,求真好学,病人为大,事业为重,从而成就为苍生大医。 "我对金针治疗的自信,还是来源于我的父亲"。十八年以来,他的父亲曾出过三次事故,其中"锁骨、肋骨、股骨头",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骨折,每一次父亲都是在郭志英的治疗下逐渐地康复的。他的父亲,从半身不遂到拄着拐行走,再到后来甩掉拐杖,也可以从家里走路到奎屯市临近的兵团第七师一三一团,大约有两三公里的路程。 二00七年,奎屯市团结路的一个街道干部,因为腿脚麻木,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常常是半夜起床不停地捶腿,去医院住院治疗,也不见有什么好转。后来经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郭志英,前后总共就扎了三针,他的腿病就痊愈了。 那一年,有个曾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患者,找到郭志英治疗,这个人的病情比较严重,各种畸形逐渐出现,并日益加重,走路有问题,背也是驼的,从而又加重了功能障碍的程度,常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还伴有股骨头坏死,他的家境也不好,没钱去换股骨头。 郭志英介绍,不是很严的重股骨头坏死,可以通过中医进行治疗,但是如果很严重了,他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时,郭志英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病痛,每周给他扎针一次,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病人腿的痛感消失了,他非常有信心的告诉病人说:"经过有效的长期治疗,病人的病情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从奎屯市印刷厂下岗以后,二00八年十月,郭志英在奎屯市金波园康复中心站工作。奎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以后,他负责给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残疾人的病情,给予适当的康复指导。 在这期间,郭志英又学习了推拿按摩,点穴治疗。一次,一个小伙子因腰疼,来找郭志英理疗,经过推拿以后,小伙子说痛感缓解了一些,可是第二天,小伙子又来了,说还是有些腰痛。郭志英给小伙子采用了金针治疗,结果只是一针,病人的疼痛感,就完全消失了。 与一般的银针不一样,金针都是用纯金,精心打造而成的,造价十分的昂贵。郭志英对于金针,也是爱是如宝。在一次外出给病人针灸以后,他的一把金针,不小心丢失了,这让他十分的沮丧。哪个时候,他的家境不好,没有多余的钱,再重新去打造一副好针。 一直非常支持郭志英的妻子,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将自己一直不舍得戴的金耳环和金戒指都找了出来,交到了丈夫郭志英的手中,她说"就用这一些金银首饰,去打一副金针,你就是扎针的,手里没有了金针,怎么去给人治病。"这一副来之不易的金针,郭志英一直保存到现在。后来郭志英又托人,到金矿买了一些沙金,又打了几根金针,这样才算是又把家伙事儿给凑齐了。 金针治疗在奎屯市就郭志英一人,而且全国用金针的也是举指可数。据他讲述,他的金针传承师傅,是从十四岁开始学艺的,几十年下来,食指已经完全弯曲了,可见用金针的力度多大。 因为金针比较粗,下针病人会有痛感,加之其造价不菲,不可能像银针那样,用一次即可废弃,而且要重复使用,又让郭志英担心血液病传播,所以他用金针时,格外的谨慎,千万的小心。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奎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一间摆放各种康复设备的大厅里面,有十几个上肢或者是下肢有残疾的老人,在做着康复运动,郭志英不时的上前,对其进行指导,多的时候来这里做康复残疾人,能够达到二三十人。 郭志英现在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残疾人,平时给他们做康复指导,不至于把这一技艺荒废了,也可以慢慢地寻找合适的传承人。作为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他需要学习和探索的问题很多很多。正是基于这样的学养根基,他最好地诠释了北宋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此生以正承、正用、正传中华传统金针为已任,以大医精诚为宗旨,治学格物致知,治病心无旁骛,育人倾心相教。 三十多年以来,郭志英就凭着手中的这把金针,让一个个病人,告别了伤痛,让一个个半身不遂的患者,神奇般的站了起来。 传承,让老百姓的生命,在金针的关爱下延续下去。传承,让中华民间金针,在不断发展的臆想中延续下去。 郭志英在前辈的基础之上,他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攀登,金针高峰,只有这样,民间的金针技术,才能发扬广大,永传后世,兴旺万代。同时,他也指出这也是为了提高后人对金针的兴趣,继承与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金针技术一次亮丽平台。 郭志英用今生的学养智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进行了"坚守、探索和实践"。他今生的努力,告诉人们的是,金针学科只有植根于国学沃土,秉承中华优秀学术传统,回归初始,才能永远发展有方向,传承有连续不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