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卖抽纸巾的"清亮一度"肯定没有想到,在过去的2017年中,"拼购"在自己所有成交额中占了40%! 对于"清亮一度"来说,这是以前自有渠道和京东购物平台上都不曾有过的震撼——在京东对商家全面开放拼购促销工具后,商家们可以从京东获取可扩散的流量开启自发式主动运营,而不再是只依赖站内核心流量。 这是《2017年社交电商行业白皮书》中所显示的最大亮点:以拼购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能量还在不断升级中。(注:京东微信手Q购物与尼尔森共同撰写社交电商行业白皮书,本报告消费者研究部分由尼尔森执行) 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事实是,商家们必须从这份报告中挖掘出,未来要如何选择"社交电商土壤",因为,尽管都是拼购,尽管都是小程序,其实结果大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转发都叫社交电商,不是所有的社交电商都能成功。 这个时候方向错了,是相当危险的! "土壤"很重要 社交电商,恐怕是未来十年内,电商的大趋势。 先来看一组数据:"婉约旗舰店"自入驻京东以来首次参加了拼购节,整体拼购节期间达到的销量相当于日常销售近100倍! 从"婉约"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 首先,京东打造的"拼购节"成阶梯式稳步增长,5月拼购节开售首日仅半天即突破2017双11拼购峰值日单量,日单量峰值较4月拼购节峰值增长139%。 其次,"拼购节"中新购买用户数实现连续两次拼购节持续增长,较4月拼购节增长近30%。 其实,单就社交电商这个模式来说,离开了腾讯简直就没法聊——目前微信活跃用户数已突破10亿,手Q近7个亿月活,两个体量最大的社交APP覆盖了几乎所有国内移动端网民。 因此可以说,就土壤来说,只有基于我大腾讯系——微信、手Q生态体系的在线购物,才有可能玩起"社交电商"。 好,接着看,是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把社交电商玩出登峰造极呢? 必须说,杨姐身边有不少公司其实自己也能整个小程序去玩社交电商,但很多效果都不咋地,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尽管你找对了平台,却没有"流量",或者自己的流量有限。例如一些企业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粉丝其实也就一两万,即便通过小程序去"拼团",却又如何玩得起来?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仍然是要精准地去"捞"购物人群的,不是网络小说的人群,不是美容美发健身的人群,更不是美食居家的人群……而是购物人群! 这种精准的流量,如果在电商1.0时代,多半就是京东、淘宝、亚马逊、这样的B2C平台。但是在竞争惨烈的电商2.0时代,它只能是在微信和手Q里拥有流量入口的京东平台上。 举个例子,京东的"拼购"覆盖了六大无线场景——京东微信购物、京东手Q购物、京东APP、京东购物小程序、京东拼购小程序,M站。加之庞大的社交流量及成熟的裂变互动玩法,起到了杠杆效应,使其拉新能力突出:据说月度订单环比增速能够超过43%。 当然,仅有流量入口是不够的,因为京东的社交电商还包括几个非常强悍的玩法。 适合自己的社交电商模式 毫无疑问,社交电商是所有电商心中的"极乐世界"——拉新相对容易,成本低,转化率高,用户反感度小。 蘑菇街和"什么值得买"早在2014年前就开始开展社交电商的尝试,京东和贝贝网是2014年开始的,小红书是2015年初之前,然后是云集尝试做人群分销型电商;接着才是拼购型的拼多多,此后则是咸鱼鱼塘。网易严选和环球捕手比较晚,从2016年开始努力,到了2017年,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为社交电商提供了新的入口,将社交电商推至高潮! 从报告可以看出,京东将社交电商分为五大模式:综合型、拼购型、内容营销/导购型,兴趣圈/社群型,以及人群分销型。 拼购型是以砍价为卖点;人群分销型,则是通过小程序的碎片化进行便捷获取;直播、短视频则是通过朋友圈进行内容营销,而在兴趣圈子里,则是在社群里持续提升活跃度。 但在所有的类型中,我认为京东最为特殊——因为京东社交电商整合了各类社交电商模式,兼具各类社交电商属性! 至此,京东社交电商已形成独特"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拼购等可以带来大量流量的产品来"产粮",快速并持续积累用户,提升销量;通过购物圈功能来主要生产内容,内容运营提升用户粘性;同时通过内容运营来提升用户活跃度;通过社交魔方作为创新工具,赋予平台持续创新的能力,持续孵化更多创新产品和工具,强化平台产粮和产内容的能力;各板块分工明确,又彼此依托。 咱们再仔细看,《2017年社交电商行业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价格驱动、好玩有趣是促成拼购活动最主要的动机,而趣味的社交互动玩法与拼购的结合,正是京东拼购的一大特性。 例如把杨姐我都被惊艳到了的一分钱众筹玩法:用户只要拉两位好友一起帮忙支付1分钱就可以获得该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还有"砍价免费领"——用户发起0元砍价,邀请好友帮忙砍价,将价格砍完即可免费领取商品;再例如"团长免单",用户完成拼购订单并成团后有机会获得免单资格,在聚合页内0元开团,邀请好友购买参团…… 又例如京东的"购物圈",这是一个基于好友关系链的社交分享内容导购生态,其优势是,能让用户、采销、品牌商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多元化品牌赋能模式来搞活电商。 京东的这个"购物圈"在2017年通过多元化赋能,已经与200多个品牌完成了合作,累计吸引1亿多人次参与。"购物圈"的核心是10亿好友关系链,借24个圈子通过"兴趣"聚合了1000多万精准用户,此外还有150位明星用户和5500万UGC内容库,即通过内容引流进行导购。 针对年轻用户这个未来的"消费主力群体",京东想了很多年轻化的购物圈玩法——内容不断升级,通过打造UGC内容来树立行业新模式:例如行业首个H5短视频导购栏目,例如评测文章,又例如晒单文章。 当然,这些还不是社交电商的全部诀窍,因为如果要想做好社交电商,还需要很多"术"的技巧! 23种玩法武器 什么是社交魔方——这是个一站式社交化营销平台,可以给品牌商赋能。 换句话说,京东建立了一个开放、简易的平台系统,并提供了23种"标准化社交玩法工具"的建议配置系统平台,可以在微信、手Q、小程序、APP、M端、微信渠道适配上线,快速赋能品牌商家及采销,即配即用,快速搭建个性化社交互动玩法。 这包含6个层面的营销能力——引流、品牌曝光、提前预约锁定、店铺拉粉、用户拉新、传播发券等6大营销方式。 如果杨姐没有理解错,京东的"社交电商"平台,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微信、手Q是底层,京东就是基于微信的"营销平台",京东自己提供流量和工具,帮助品牌方挖掘社交营销的用户价值,沉淀精准种子用户群,将其按照品类属性/工具类型等维度进行精准分发。 当然,京东的社交魔方还有"术"的一面,即23种小"花活"——人人集卡、堆堆乐、你画我猜、人人积分、人人砍价、极速赛跑、京东福袋小程序、摇一摇、夺宝地图……等等。 为什么搞了这么多种玩法呢,因为场景不同啊:企业有的时候想发券黏住新用户提高复购率,有的想促销量扩大订单。 例如去年京东11.11时推出全民"领福袋"首个发券类小程序,发放优惠券918万张,通过纯分享引入了387万免费UV,发券效率高达66%。 是的,未来的电商不再以货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随着移动化的深入,电商也逐步成长,未来将主要依靠互联网数据更精准地推送用户信息,来触达不同的人群,通过不同的玩法和营销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点评: 如果从用户的购买意愿来划分,我认为过去的电商都处于一种"主动电商时代",即消费者多多少少知道上网购物去买什么。但是从2017年之后,被动电商正在成为未来的主流——即消费者并没有购买意愿,但被场景中的点触发而临时决定,即大多数是冲动消费。 例如,在拼购中被蝇头小利所吸引,又或者是种草已久的一双靴子,本来买不买其实都无所谓,但正好碰上了,也就买了。 是的,现在是什么时候? 后电商时代,当年拿来标榜电子商务比线下实体商店更具优势的种种理由,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无论是获客成本、转化率还是供应链,都在慢慢向着新媒体靠拢。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东正在试图将社交电商做成一个基于微信手Q10亿用户的亚平台,或者说"亚生态",这里亦会是未来N年电商界的主战场。而京东呢,则是一手托用户,一手托企业。让他们能够在微信、手Q这个土壤上越玩越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