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5万小留学生在英国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有一位网友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今天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英国小留学生怎么去的?什么人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两个问题,我们依次分开来探讨: 英国小留学生怎么去? 小留学生到英国是有相关的渠道的,也有专门的留学机构在宣传办理相关的业务。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留学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留学中介机构咨询相关的业务。 什么人的孩子从小就去英国留学呢? 要从小就去英国留学,不是普通家庭能考虑的事情,摆在第一就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我了解到一位家长,她的两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学费一年是35万人民币。她儿子有一个同学的父亲,一年年薪是1500万美元,这样的家庭是有条件将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的。 先不要说1500万美元,就是一年35万人民币,我们普通家庭都很难达到这样的收入,要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第二,家长希望孩子轻松一点,不希望孩子从小学得太累。 这位妈妈,在谈到数学学习问题上时介绍:英国不要求每个孩子数学都学好,所以有孩子根本不学数学。但是数学真正拔尖的孩子,中国同龄孩子感觉赶不上。 如果在我们孩子的班上,有孩子数学很差了,那可能就会请家长,建议家长补课补习了。 用这位家长的话来说,英国人是挖掘孩子的特长,释放孩子的性格,培养绅士的教育。 有一天,这位家长问校长,学校里去伊顿的多吗? 校长回答说,为了去伊顿,太悲剧了,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幸福。 这正好符合了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追求。 第三,认识到英国的基础教育很强。 孩子4岁、2岁就把孩子送到英国去学习,是看见了英国的基础教育很强,尤其是顶尖的几个学校,天才云集。比如牛剑、伊顿、玛德琳,虽然对这些名词我也是云里雾里,对其了解不多。但也不乏我对这些学校产生一种赞叹。 据这位家长介绍,英国人基础教育强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强,牛剑毕业都去小学老师。她孩子的老师是就牛津毕业,校长是英国前外交部长,老师的外公是英国前首相……在那里不稀奇。 我们要有教育的自信 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父母的心思并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没有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优势所在,看见别人已经做得得不错了,当然想把孩子送过去。 对待小留学生的教育问题,我觉得不可避免,但也让我们认识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为什么做得好。 第一,要将优秀的老师下沉到基础教育中去。 英国将牛剑毕业的老师送到基础教育,我们清华北大毕业的进入到中学,这也是一种学习,虽然学得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在尝试去改变。 其实曾经,我们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最开始进入小学的老师,是一大批初中学习数一数二的学生考进中师,毕业以后进入各小学教学。可以说就是把当时最优秀的人才投入到基础教育中,也才有我们今天的教育成果。 但是,这种方式在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了。我们还需要有大批的从清华、北大或者数一数二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到基础教育中任职老师。 第二,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竞争。 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地方还在唯分数论,给学生排名,对竞争过度强调,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什么是幸福,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幸福。 这其实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偏差导致。我们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德育就是追求幸福的教育。但是在我们现实教育中却对这一环节忽视了,这就是我们教育中的一种缺失。 德育就是修身的教育,就是提高品德修养的教育,做好德育,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做起来: 一是认识自己的内心情绪,学会调控个人情绪感受。调整内心,让身心时刻处于"自由、自在"、"心平气和"的状态。 二是认识自己身边的人,学会与家人、同学相处的方式。与人相处,对人有益,对己有益的行动。 三是学会感恩他人。比如我们当前,一线防控人员为解除我们国家的疫情,在前方奋战,甚至有很多人还因此献出了生命。我们现在的平安来得如此不易,此时此刻应当感恩。这些都是最好的德育机会。 对于引领孩子追求幸福的方法,我们有丰富的方法与题材,是我们本已具足的,需要我们用自信的目光去发现、去运用。 结束语 英国留学,普通家庭无法选择,要去也必须要有经济实力。但并不表示没有去留学,就不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已经有最好的教育土壤,而且根已经扎得很深,只需要适当地扶一扶,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也不必在年幼之时奔往他国寻求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