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开幕了,很多人兴奋地前往尝鲜,可最后却扫兴而归,因为物价实在高得令人咋舌:一个汉堡80元,一瓶可乐15元,就连一个小笼包,也要6元。想在里面吃一顿饱饭,大概要花平时就餐费用的四五倍,明显违背了物价常理。 可面对这样的不合理现象,有人却说,没钱就不要去玩,没钱就不要去吃,景区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抱怨又有什么用。但景区的物价一定比外面的物价高,这又是谁规定的呢?面对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连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岂不是在助长这样的行为? 我国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尤为明显的现象:飞机场内、火车站内、景区内商品的售价是外面的好几倍……好像游客被压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虽然心中不悦,却又无可奈何。大多数人心里是拒绝的,但同时也是沉默的,反对的声音被渐渐埋没。因为人们无法拒绝海岸风光,难以割舍海鲜美味,即使曝出某地服务差,吃住天价的新闻,仍旧人满为患,那些负面消息早就被抛之脑后。旅游景区依靠人们这些健忘的习性,日渐骄纵,不把游客的投诉放在眼里,价钱继续升高,反正不缺客源。 在我国,可能"景区商品价更高"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已经成为传统。对比国外有些地方,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错误的。曾经有中国人去泰国旅游,因为进大皇宫要穿沙龙,又害怕景区商品贵,于是这位中国游客立刻在路边小贩处购买,但是导游告诉她,在泰国,不管在哪里买沙龙,价格都是一样的。 同样一瓶水,在黄山卖的更贵是因为它们所耗费的资源更多,这是可以接受的。但迪士尼在热闹的上海市区周边,并不缺少这些食物资源。商品的成本和卖给游客的价钱差距巨大,这是对游客的利益侵害。 所以,管理和调整景区商品价格,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势在必行。对于那些乱开价的景区商品,游客就应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付诸行动。长此以往,这些不正之风总能得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