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的同时,更要重视在课堂探究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关键词:引导;问题;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那小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呢?《科学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科学课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所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各种相关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一个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满足学生探究欲;获得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等这些科学探究学习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现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没有有效地培养起来,这个探究活动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以说,有效的科学素养是有效探究的基石,那么怎样做到在探究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 一、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创设的实验教学情境要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性,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导入新的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为实验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并长时间关注之前,可以称之为好奇心,而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便是他们踏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原动力。孩子们在这个神秘的大千世界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如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发现我们的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开始他们的探究之旅呢? 我认为发现问题,需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习引导的情境。教室里的气氛是由教师对孩子们的感觉和对学习过程的感觉决定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引导热情更加高涨。要包容和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间开展真正的对话和辩论,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轻松地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 课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一课,教师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交流看到了什么,这时很多学生就喊"太阳能",这时教师一看怎么把太阳能热水器都说成了太阳能了,连忙解释这些是太阳能热水器,而不是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的能量,包括光能和热能……绕来绕去解释了五分多钟,原先良好的情景氛围也被破坏,接下来就又要重新想办法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样太浪费时间,老师也太累了。其实当学生说"太阳能"的时候是无心的,他们想表達的也是太阳能热水器,这时教师只要巧妙的应用老师的引导艺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微笑着反问一句"这些是太阳能?"学生其实就能意识到讲错了,还能及时的纠正,不用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解释来解释去。因此我认为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活动之前,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时间,创设适时的情景吸引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并能把握合适的探究方式,这样才能体现探究活动的目的。学生在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下,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情景创设中发现了问题,迈出了踏上科学探究之路的第一步。 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应验了这句话,当然前提是问题要由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当产生问题的情景创设好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那么学生敢不敢把自己所想到问题都提出来?能不能提出值得探究的、能够探究的问题?这又要我们费一番心思,一般来说,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探究活动时,只要老师提示"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学生都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认为提出的越多越好,本来也是,学生有许多的疑问都想一下子弄明白。 这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提的问题中,有许多的浅显、幼稚、偏题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空气有没有味道,空气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液体为什么会流动,热量为什么喜欢跑来跑去、为什么会有热涨冷缩的现象,水能作为燃料使汽车行驶吗等等。由此课件孩子们本来都是敢于提出问题的,他们的思维非常开阔,想象力天马行空。他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大多以探究活动为主,学生有极大的热情,敢于提出问题。但同时应该看到,没有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就没有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学习科学的低段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是杂乱无章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多少的关联,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敢于提问题上升到会提问题,这是教师就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问题是能马上解释就明白的,一般用生生互动的形式;哪些问题是在学校的条件下能探究的,一般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就可以了。同时教师自己要清楚的认识这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帮助学生研究那些有价值、现有条件下能研究的问题、促进科学探究的有效展开。 三、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敢于研究问题 当讨论出探究的问题后,就要开始做研究的准备,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准备阶段时,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器材的短缺,场地的不适应,导致他们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如:《盐到那里去了》一课,在"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的对比实验中,有许多变量需要控制,如:水温、水量、盐的多少与形状、是否搅拌、搅拌的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会熟练的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难全面把握,探究问题是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实验了,这样这个探究活动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交流方案设计,并多讨论如:为什么水要一样多,为什么水温要一样?通过交流点拨既能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也减少了变量,还能让学生更明白问题的研究方向,最终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注重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探究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时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注重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指导,那如何有效地指导培养他们的探究活动呢,我认为作为一名课堂的引导者,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要对教材进一步消化吸收,然后在指导学生就行探究活动,在创设好情境后,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光光看他们去做就行了,还要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所以教师要精心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正确方法。糖加热后会怎么样?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可先让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做出猜测,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随时随刻地体现出来,其实在教授时老师先示范几遍怎么使用酒精灯,如何点火、灭火。然后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动手的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使用状况,及时指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问题多想想,多问问,多讨论,注重与学生一起探究,这时候教师就要做到一名参谋的作用,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同时就能把生拗的科学概念知识自然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下次遇到类似的活动就有经验可以借鉴,最终能主动地完成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 韦钰主编.《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3] 张闻诸.《倾听的训练方式》[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