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五台秋色


  一直有一个念头,想写一写巍峨的太行山和壮美的滹沱河。我出生在河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村庄背后的大山就是太行山脉的一座小山峰,而村口弯弯流淌的小河则是滹沱河的一个小支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环水绕孕育了美丽的小村庄,也养育了村里的每个人。可以说,太行山、滹沱河正是我的父亲山、母亲河。长大后得知,太行山绵延横贯华北平原,其最高峰是山西五台山的北台顶,叫叶斗峰,号称"华北屋脊";而滹沱河也发源于山西繁峙县的五台山北麓,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向东穿越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山。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台山是太行之巅、滹沱之源。同时,五台山更是名闻遐迩的佛教名山,被誉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有"金五台"之称,是佛教中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则被称为诸佛菩萨之父母,在佛教中像父母一样泽被众生。在每一个太行儿女心中,五台山既神圣庄严,更亲近自然。
  带着这些念头,我和父亲、哥哥商量今年国庆假期去看一看久违的五台山。哥哥说,近期刚刚开通了太行山高速,从家里到五台山只有140多公里,两个小时车程,而且一路可以饱览太行秋色,美不胜收。特别是,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举国欢腾。父亲与共和国同龄,在家收看阅兵游行盛典,心潮澎湃,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虽年满七旬,但身体康健,兴致盎然。正当盛世,又逢长假,国泰民安,普天同庆,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我们父子三人一拍即和。可以说,此行既是佛国揽胜之旅,也是家人欢聚之时,要珍惜人生中这些难得的缘分。
  10月3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们三人就收拾行囊,驱车出发。从西柏坡高速进入太行高速,后又转入沧榆高速,一路翻越了无数座大山,穿越了无数条隧道,既感叹太行雄奇、美景如画,也深感工程浩大、国力强盛。路上,父亲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和母亲在1987年游览五台山的难忘经历,哥哥也说起他在2009年到五台山游玩的情形,更增添了我到五台揽胜的迫切心情,好奇之心。
  下高速后,进入五台县境内,刚刚早上8点多,车流逐渐增多,车速慢了下来。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距离景区大约三公里的地方,后面的车辆由于车速过快,撞在了我们车辆的后备箱上,虽然只是轻微撞击,但不得不停下来处理。眼看五台在望,却只能停在半路上,我心里不由焦虑起来。哥哥说,他留下来处理,让我先陪父亲徒步往景区走。于是,我和父亲顺着车流开始向五台漫步。不知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这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我一边和父亲聊天一边想,千百年来有多少虔诚的佛教徒走在这条路上,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到五台朝圣。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当无法改变,就要学会欣然接受,境随心转,这也是佛学的真谛。
  进入景区购票后,乘坐专门的大巴车前往台怀镇,大巴车在山谷中穿行,五台秋色扑面而来。虽然刚过中秋,但由于海拔较高,五台山上的杨树叶已经变得金黄,在秋日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山谷连绵不断,树木漫山遍野,这让我不由想起"金五台"的美誉。坐在大巴车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与父亲谈起那些关于五台山的传说。我们说起鲁智深、杨五郎、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故事,还有毛主席到五台山的传奇,原来从小到大,我们对五台山的了解居然有这么多!
  台怀镇顾名思义是处在五台山怀抱之中的一个小城镇。五台山有五座高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座山顶无林木而平坦开阔,故得名"五台"。徐霞客在《游五台山记》里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怀,此诸台环列之概也。"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的地理位置是非常贴切的。进入台怀镇,我突出的感受是非常安祥静谧,人口经济繁盛,佛国气象庄严。由于身处五座山峰怀抱之中,加上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特殊时节和海拔较高的气候条件,空中白云环绕,气象格外祥和。
  我和父亲在台怀镇吃了碗刀削面,随后哥哥也向我们赶了过来。在等待哥哥的间隙,我和父亲信步游览了第一座寺庙——大文殊寺。这座寺庙占地不大、方方正正,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重建于道光元年,近年来国家投资重修,内外焕然一新。特别是,文殊殿和大雄宝殿里的彩塑宝相庄严、活灵活现,让我印象深刻。走出大文殊寺,过了清水河,就远远望见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这座大白塔位于显通寺旁边的塔院寺。我和父亲随着人流走进塔院寺,近距离仰望这座大白塔。据介绍,这座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该塔高75米,环周83米,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阿尼哥也是北京白塔寺的设计师,这让我顿生亲近之感。我在白塔寺旁转了经筒,并绕白塔一周,抬头仰望白塔上空祥云缭绕,心里忽然安静下来。
  与哥哥汇合后,我们一同前往五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显通寺。显通寺又称大孚灵鹫寺,始建于汉代,是五台山第一大寺,也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寺庙的山门上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大显通寺",我们父子三人在门口合影后迈步进入寺庙,中轴线上从南到北分布着七重庙宇,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千钵文殊殿和铜殿。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显通寺自然也不例外,而显通寺的这尊千钵文殊像造型之优美、做工之精良,不仅在五台山堪称精品,放诸全国也不多见。这尊文殊像共有五个头,五副面孔虽不尽相同,但均面含聪慧,美而不俗,非常灵秀聪慧,让人一见难忘。从文殊身体侧位伸出无数臂膀,每只臂膀上又生出无数只手,一只手上托一金钵,每一个金钵中端坐着一尊释迦摩尼佛。佛教讲,一只手握一个钵,代表一个僧人;一千只手握一千个钵,便代表一千个僧人。这尊千钵文殊告诉人们,她的智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带着千钵文殊赠予的智慧,我们走出佛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光闪闪的铜殿。这座铜殿是明代万历年间所铸,当时全国铸成三座,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这座铜殿高8米、宽5米,用铜10万斤铸成,外观两层,内为一室,殿内正中供有文殊骑狮像,周围铜壁上铸有一万尊小佛像,可以说是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站在殿旁,父亲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他30年前游览这座"金殿"的经历。这真是显通寺的镇寺之宝!
  从显通寺的旁边拾级而上,我们开始攀登位于北侧灵鹫峰上的菩萨顶,这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到了清代,实际上是皇家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峭,仰面上望,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一百零八级石阶登高,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走到一半的时候,父亲回身告诉我,他30年前曾与母亲在石阶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如今物是人非,母亲已去世十几年了,这些台阶记录了多少人世间的离合与悲欢。登上台阶,站在写着"灵峰圣境"的牌楼下转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树,天上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一时烦恼尽忘。菩萨顶规模宏大,视野开阔,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我印象较深的是菩萨顶后院放置的三口大铜锅,是过去六月古庙会斋僧用的,可见当年佛事之盛。站在后院的台阶上,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北台顶,这是五台诸峰的最高峰,也是巍巍太行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建有灵应寺,海拔超过3000米,终年积雪,这次我们时间仓促,无缘登顶了。
  从菩萨顶下来,时间已近黄昏,我们来到大白塔前的花园里,游人们三三两两在园里漫步合影。据说这个花园里遍布奇花异草,从初春一直到秋末奇花绽放,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奇花异草的根果无法采集也无法移植,我想可能是由于气候高寒的原因。我们在花园里合影留念,随后漫步到最后一个景点——殊像寺。该寺始建于元代,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大禅处",也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我和哥哥在寺院里随处走走,倒记住一副对联比较别致,道是"清净法堂云作伴,优雅精舍月为邻",这副对联在佛堂高庙中透露出一丝文人气息。
  告别殊像寺,踏上了返程的路。我们随着游人挤上大巴车,从台怀镇返回停车场。一路上走走停停,我站在大巴车的前门处,又看到了满山黄叶扑面而来,在暮色中分外动人。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五台秋色让人沉醉,更让人澄净。到达停车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驱车返回平山已是深夜,这一天真是充实而难忘。
  此行难忘,感慨良多。父亲说,这可能是我们父子三人第一次单独一起出游,也是三人留影最多的一次,是这些年来他步行最多的一次,也是最累最高兴的一次。对我而言,心中当然有与父兄团聚出游的喜悦,同时也留下了第一次到五台山的美好记忆。我曾经在几年前的一次春节有幸到安徽九华山游览,恰逢九华落雪,印象最深的是满山翠竹与晶莹白雪交相辉映,深感南方佛国的灵秀与婀娜。而今我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到五台山揽胜,印象最深的则是漫山金色和祥云环绕,更显北方佛国的大气与开阔。记得临近九华时迎面一座石牌楼,上书"九华圣境",而告别五台山时也有一座石牌楼,上书"瑞相天然"。五台山不仅是佛国名山,也是太行之巅、滹沱之源,在我心里另有一份亲近与自然。此次五台之行,如同回到母亲的怀抱,缓解了心里的许多焦虑,增添了内心的平静与祥和,愿意在前行路上化解是非恩怨,不断结下善缘。愿这五台秋色永驻心间!
  雨田 2019年10月4日
  作者 / 雨田
  总监制 / 海云
  执行主编/张燕
  副主编/跃升
  责编/ 张燕
  制作/兰宇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网站目录投稿: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