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县域文化视角下藏族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摘 要】藏族文化是藏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鲜明突出的灿烂文化,是藏族历史的传承与见证者,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市场经济下,藏族文化的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对此,本文从县域文化视角下,对于藏族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藏族文化;现状;发展
  文化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藏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艰难性与复杂性。自改革开放以来,藏族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藏族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0.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35.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文化多元的冲击,藏族文化如何在文化融合与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上找到平衡,这是摆在藏族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对此,笔者从德钦县文化工作者的角度,从县域文化视角下对于藏族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藏族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鲜明的民族。藏族先民来自唐代的吐蕃。公元七世纪,整个青藏高原上并存着大小羊、苏毗、象雄等大小不同的十几个部落国家。位于西藏西部的象雄古国是当今文化最为发达的蜀国。其标志就是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它是青藏高原的原产文化,最早的"先进文化",并逐步向四周的种族、部落传播开来。公元八世纪中期,藏传佛教文化的形成标志着藏族的真正形成。
  (一)藏族文化的内涵
  藏族文化从广义上来看,主要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方面如经济基础方面,与生产、经济要素相关的;精神方面,包括教育、语言、哲学、文学、宗教、艺术、道德、习惯等。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1.藏族文化具有明显的高原文化特色特色。藏族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农业方面以耐寒的作物如青稞、蚕豆、小麦等为主;牧业方面,以耗牛、羊、马等。在商业交往中,茶马互市也具有高原特色。文学方面,如《格萨尔王传》等;饮食方面,以耐寒的粮食与耐寒的肉食为主,也体现出浓厚的高原文化特色。
  2.藏族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藏族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浓郁的佛教色彩。在藏族地区最辉煌最突出的建筑便是寺庙,这是藏人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宣传佛教教义的场所。而藏族地区最有成就的艺术品如绘画、雕塑,也体现了宗教内容。文学作品方面许多内容也与宗教内容相关。
  3.藏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由于受藏族宗教信仰与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藏族传统文化十分神秘。尤其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藏族处于农奴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有意渲染佛教的神秘性。这种神秘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领域。因此藏族传统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具有神秘色彩。
  4.藏族传统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藏族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性地吸收藏语文、藏医藏药、藏族天文历法、藏族戏剧等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藏族佛教文化的形成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松赞干布期间表现最为突出。这就为藏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县域文化视角下的藏族文化
  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在自身发展中,因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的不同,县域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历史性与时代性。
  对于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钦县藏族文化在保持广义上藏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具有自身一定的独特性。德钦县属于迪庆自治州,作为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世居的有藏、傈僳、纳西等民族,由此形成了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特性。可以说,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这是德钦县藏族文化外圈——迪庆藏族文化多元性的集中概括。迪庆藏族自称"博",操藏语康巴方言,使用藏文。迪庆藏族性格刚毅,能歌善舞,长于骑射,热情好客。宗教信仰上,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而傈僳族信仰基督教,而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可以说,多元文化冲击与融合下,当地藏族文化表现出了浓烈的县域文化特性。
  二、县域文化视角下藏族文化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藏族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藏族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冲击下,县域文化下的藏族文化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导致藏语的退步
  以藏语为例,在交通闭塞、边远的地区,藏语的使用情况相对乐观;在甘孜州等一些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仅仅限于口头上使用藏语,出现了"会说不会写,会讲不会认"的尴尬的局面。截至2012年末,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0.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129097人。尽管如此,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真正使用藏族交流的并不多,而在书面语中使用藏语的更为少数。人们对藏语不加重视,缺乏运用藏语的能力。这就加大了藏语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甚至消失的步伐,藏语和藏族文化处于一种亟待拯救与保护的地步。因此可以说,藏语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旅游业的兴起,导致藏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与庸俗化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藏族一些地区开发了以民族风情为主的旅游业。这对藏族文化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一方面,藏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容易丧失独立性与完整性,被同化。藏族文化在面对外来强势的文化时会被冲击,藏族文化面临无人继承的局面。另一方面,藏族文化的商品化与庸俗化。旅游的重要特征是它的神秘。为了吸引旅游猎奇的心理,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庸俗化与商品化。再加上旅游者的素质不高,人为地破坏,导致藏族地区的生态文化陷入困境。因此加强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迫在眉睫。
  (三)多元文化给藏族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自从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地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藏族地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当然在金融、医学、商业、水文、气象、林业等方面也都有所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历史性的跨越;藏医藏药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物质文化建设陷入高投入低速发展的怪圈,整体文化水平低下等。
  举例来说,作为德钦县当地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拖顶酒歌由于后继传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是这里藏民族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凡节庆、婚嫁、房屋落成典礼等,举行隆重的民族歌舞表演。作为当地的一种歌舞表演,拖顶酒歌在珠巴洛河与金沙江一带可算是独树一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经济大潮中,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走出去,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似乎愈来愈难。
  三、县域文化视角下藏族文化的发展建议
  (一)要加强对藏语的保护工作
  这就要求从文本的具体形象出发,通过语言记录的形式来完成文化的保护。以《格萨尔王》为例,政府对其说唱艺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给予优越的生活待遇,对他们的说唱进行整理,并编入成磁带。因此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可以借鉴此经验,高度重视藏语学习。如果不懂藏语,语言不通,就不能贯彻方针、政策,从而很好地开展工作。所以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参加藏语培训,参加用藏语交流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藏语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民解难、替民分忧。
  (二)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藏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基层文化干部始终处于领导者、组织者的地位。首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与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随之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由领导者向服务者转变。重视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文化保护工作中去。加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唤起年轻一代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更好、更长久得把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如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歌舞表演、民间文化游戏等,让群众充分感受到藏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藏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实施传承与转变双向对策
  在面对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时,要选择正确的途径,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化。这就要求要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把保护民族宗教与藏族的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走藏族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在地域与空间差异上,要走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以藏族人民的幸福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藏族的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贯彻上级的文化精神,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促进藏族经济。
  在县域藏族文化的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实际过程中,既要做好藏族文化的传承,也要正确解决藏族文化的转变,要本着聚时俱进的态度,做好藏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对于事关藏族文化本质的问题,要从本源上做好保护。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要做好文化的融合,通过文化汇演、歌舞表演等形式,在加大自身文化宣传中,大胆创新,在文化表演形式中编入一些多元文化的方式,实现文化的转变与交融。
  四、结语
  总之在现代社会,藏族文化的发展仍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而继承与弘扬永远是藏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批判中继承,在选择中借鉴,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开发利用中加以保护,这是藏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藏族文化的经济、旅游等价值,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相信藏族文化一定会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南文渊.中国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78.
  [2]康·格桑益西.噶玛噶孜画派唐卡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审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02(3):176~185.
  [4]乔根锁.论藏民族传统文化与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构建.西藏研究,1999,(4):56~58.
  [5]东·华尔丹.现代化视野中的藏族传统文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35.
网站目录投稿: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