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始侵略我国的土地。1938年,日军迅速来到了山西风陵渡。此时由杨虎城苦心经营的西北军已经交给了孙蔚如的手里,面对日军的残酷来犯,孙蔚如主动请兵,抵抗日寇。 在当时的黄河北岸,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为中条山,是抵御日军进犯天然防线。所以,在1938年,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楞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准备在这里对日军进行防御。 而就是这支仅有三万多人的队伍,却在中条山死守了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得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占领西北。而这三年的代价,就是2.1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怒吼:永济血战 永济在当时是晋西南的名城,由于其紧靠风陵渡的独特位置,所以此地也成为了军事要塞。于是,孙蔚如命人严把此地,修起坚固的防御。 黎明时期,日军九驾飞机开始向永济城外的中国军队东原阵地投掷炸弹,黄昏,日军开始出动装甲部队,使得整个东原岌岌可危。就在这时,看形势不对,杨法震随即率领5名机枪手一字排开,5挺机枪怒吼着,织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网,三百名壮士杀开一条血路,当时的杨法震冲在最前面。杨法震率一营士兵一路冲杀,一连数日左冲右突,神出鬼没,搅得日军后营大乱,从而大大缓解了中国军队主阵地的压力。 可谁知,这时候日军却改变了作战策略,因此使得西北军门猝不及防。在之后一夜间,日军占领了东南方向的西姚温、解家坟、万古寺,使中国军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随后就占领了永济。 就这样,永济失陷,我军有一个营的士兵全部遇难,足足有500人壮烈殉国。而此时的日军,虽然占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中国军队的中条山防线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举兵渡河。 第二次怒吼:六六战役 1939年,日军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并在此次扫荡中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所以,在当时,不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方面,日军都远远高于我军。 当时的战役是在茅津渡,茅津渡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战略位置上十分关键。在这一次的战斗中,日军首先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夜战,兵分九路一齐杀来,重点进攻陌南镇。当时,虽然孙蔚如早已料到了日军会首先攻占此地,并制定了反攻战术,但是由于敌强我弱,还是使得我军位十分被动,就这样的苦苦支撑下,陌南镇还是不幸失守。于是,与日军作战的177师被日军逼到了黄河边。面对日军越来越小的包围,当面已经年近半百的陈硕儒决定拼死一战,命令40名机枪手排成一道墙,一声令下,40名陕西冷娃甩掉血渍斑斑的军衣,端起机枪杀向敌阵。这也令原本已经胜券在握的日军措手不及,就这样,陌南镇又被夺了回来。 然而,在陈硕儒一行人在往外冲的时候,有两支队伍没有跟上,分别被困在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当时这两支队伍的士兵平均年龄都在17岁左右,在无力反抗日军之后, 这八百多人一起跳入了黄河。"六六战役"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万名官兵壮烈殉国。 第三次怒吼:望原会战 在六六战役之后半年,关于防守中条山的战术上做了调整,由死守改为灵活机动的协防作战。此时,由于中日双方在战场上的胶着状态,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虽有所收敛,但依然决心越过黄河占领陕西。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规模仅次于六六战役。在这一次,孙蔚如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以击之。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诱至望原。就这样在抵御了几十次的进攻后,将日军打的十分狼狈。 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刻,铁血虎将李振西带领着一百多不怕死的好汉冲向敌阵,多半的士兵阵亡,使得日军全线溃败,中国军队大捷。 在这三次西北军的怒吼后,日军再也无力西进。西北军用上万人的尸体铸成了一道防线,保卫了黄河,使得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法突破西边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