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了表达观点,我尽量引用原文,引用部分都加上了引号,没加引号的,是本人观点,不代表书馆意见,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想法,请在留言区阐明或指正。 王进没跟对人,一生失去了光华。 高俅满腹"才华",会踢球,投中了人,一生荣华富贵。 林冲认错了人,把恶人当朋友,把高俅当恩人,一直没有反抗,没想到,高俅为了高衙内不惜林冲性命,直到风雪山神庙才知道真相的林冲终于杀了人,报了仇。 宋江娶了阎婆惜,从此没了安宁,坏了一生的清誉,但是宋江对人礼数周到,行侠仗义,救人于危难,晁盖死后,众人又把宋江推向了梁山头领,有了辉煌的开头,不一定走向人生高处。 梁山有了宋江和众英雄好汉的相互扶持,声势也逐渐浩大起来,成了气候,如果宋江能够带领众好汉继续起义,宋朝的皇帝也未必端坐龙椅,但是宋江起义不坚定,没有建立一个国家的理念和雄心壮志,只是想青史留名,忠君爱国,所以最终走向穷途末路。我一直纳闷,宋江为何念念不忘诏安,下文给出一些解答,重点是我们如何从一个人的言行中看出一个人的思想,然后判断跟谁走,和谁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其实在攻打方腊的时候,宋江对方腊说:"我们打一个多月了,兄弟都有伤亡,我不希望看到兄弟丧命黄泉,希望方腊可以为自己手下的兄弟们留个好归宿呢。" 方腊说:"你为了得一个小小官位,便将梁山兄弟卖予朝廷,用他们的鲜血涂红你这身官袍,做了朝廷的鹰犬,蔡京高俅之流岂能容你,你给兄弟们什么好的归宿?你以前是一方豪杰,手下的兄弟们均是能征善战的英雄好汉,你我若能合兵一处,打出他一个清平世道来,不照样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么?" 方腊认为:宋廷搜刮民脂民膏,他搜出来的东西,都送给了北方的仇敌。我们起早贪黑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吃饱肚子,把粮食给国家,让国家保卫我们的安全。但现在仇敌们还来欺负我们,朝廷在那坐视不管,我们怎么能够容忍?所以方腊是不会考虑招安这条出路的。 梁山好汉中也有几个人眼睛擦得雪亮,料得诏安看起来有了好名声,却不会有好结果的。 鲁智深在攻打方腊时候,一禅杖把那人打倒,正是方腊,见宋江的时候,宋江说:"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令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宋江的意思很明白,智深啊,你得到高人指点,巧立大功,助我梁山一臂之力,你可以还俗,得到高官厚禄,从此光宗耀祖了。可见宋江满头脑想的是如何当官光耀门楣。 鲁智深怎么回答的呢?鲁智深说:"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可见鲁智深是一个看清世事,对浑浊的官场已经不再吹捧和崇尚了。官场可以让你荣华富贵,但也随时性命不保,这个世界能看透的,鲁智深算上一个,于是和宋江分道扬镳。 在反对诏安的过程中,还有武松,武松说:"大哥,你今日诏安,明日诏安,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也觉得诏安不行,可见武松也看清楚问题真相,善始善终。 宋江说:"我主张诏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意思是我们还是贼寇,死了也不光荣,怎么去见祖上。 鲁智深辩驳道:"只是如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之辈,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就是说,朝廷没有几个好官,好比我这破衣被染成皂(酱色)色,怎么洗干净呢?这朝廷已经干净不了,有色眼镜已经戴着了,怎么能容得梁山(英雄)贼人呢?不如兄弟们在这里吃酒吃肉,自在快活。 宋江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赫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愿早日招安,别无他意。" 宋江想,这样起兵造反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胳膊扭不过大腿,迟早被干掉。可见宋江还是没有大的想法和章程,明知羊入虎口,依旧走上不归路,只反朝廷不反皇帝。 三阮反对诏安是过惯了江湖生活,所以一直从中作梗,坏诏安大事,其实我们也想梁山好汉有个漂亮的结局,但是现实让人大跌眼镜,现实和梦想总是有一段距离。 综上所述,跟对人比能力强更重要,能够给你小恩小惠,或者礼节周到,并且对你保持起码的尊重的人,未必就是你要跟定和同行的人。如果这个人奉承你、巴结你,你是否能抵挡得住、看得透这个人是否会出卖你呢。 当你和你跟定的人意见相左的时候,要么委屈自己,要么离开。如果留下,即使屈从,但是梦想不能改变,坚韧的执着的苦苦追逐,这条路很难,就像屈原,这条路走得太漫长;如果离开,就干干净净的走,不带走半分半毫,就像毛主席直接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路虽艰辛,但是依然看到光明。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每个人看对人、跟对人,比施展才能更重要,有些时候,适当收敛才可以更好的生存。 能读懂此文的朋友,你将大有作为;能读懂此文并收藏点赞的朋友,你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如果读完此文能够大胆留言的朋友,英雄豪杰非你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