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算是在生活,更像是在生存。"一位大学生谈起毕业后的生活,说得很无奈。 现如今,即使是拥有985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年,也举步维艰。 为面试专门买西服、一天投出几十份简历做"面霸"、不停打磨面试技巧、往返几座城市参加面试……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些高材生的毕业季都无比辛苦。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耗时数月,跟踪调查了三位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经历,顶着名校光环的大学生,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求职时,都一样处处碰壁。 南京大学的覃琦不停为求职奔波,锤炼出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能睡着且不坐过站的本领。 在接到面试失败的通知后,也能笑着安慰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在被拒绝中走过来的。" 毕业生们前途未必光明,但道路多半是曲折的。 有人说,自己毕业后一年的生活就是"起落落落落落落",体会过后,方知生活不易。 工资没涨,体重渐长;月薪五千,不敢生病。无论是毕业于985还是211,都有无数人,一年过去发现自己的生活不如狗。 1:
求职租房工作闯关难 无数90后至今零积蓄 "毕业一年,且穷且独立。" 曾有女大学生在被问起离开大学的第365天,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时,她苦笑着说:"毕业一年,生了一场重感冒,发现自己连看病的钱都没有,还要跟父母要,我觉得,这大概是这辈子最糟糕的事情吧。" 许多人也曾踌躇满志,而现实让人脸很疼。 毕业,是大学生们闯关的开始。 对毕业生来说,每年都是最难毕业季,也是新的最贵租房季。 毕业或许标志着一些人正式成为没有工作,只能啃老的"社会失落者"。 求职面试,看似冷门的专业,一旦就业求职又会发现一点都不"冷"。 江苏某高中一场历史老师面试,有16个人参加,其中3名本科生,12名硕士,还有一名博士,近半有工作经验,但最终被录取的只有一个人。 名校光环早已不是万能通行证,名校本科毕业,别人可以说你没读研,学历低;许多人考了研,依然有人说你是双非本科出身,考上985也没用。 工资低、难就业背后是残酷的毕业现实。 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白皮书显示,去年中国有795万大学毕业生,如果再加上中专和大专的毕业生,仅毕业季就有超过1500万青年投身到就业市场中。 一位985硕士毕业生父亲说的话 / 《新闻调查》 即使最终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在毕业后的闯关路上,也仅仅只是个开始。 许多毕业生的工作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基本生活成本过高的现象。 一份调查显示,学新闻的只有4.7%能当记者,学法律的,只有14.7%能从事法律相关工作,而学哲学的,大多宿命还是做销售。 某地产中介企业今年发布了一份北京市各区房租与平均薪资的比例,房租也是许多年轻人迈向独立的一道难关。 居住在西城区的人们,每月要缴纳的房租,超过平均薪资的75%,北京其他地区,占比也大多超过了50%。 辛辛苦苦一整天,血汗全成房租钱。 蜗居、泡面和没有00后多的积蓄,让许多毕业生战战兢兢工作,却又比谁都更怕突发事件。 90后和00后平均月存款金额对比/ 腾讯《00后研究报告》 付不起房租的工资,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实和无处安放的焦虑,使得许多90后正向着中年危机狂奔。 2:
适应社会 藏起喜怒哀乐 然而,即使跑赢了同龄人,成功加入就业大军,等待年轻人的也未必是光明的未来。 不少毕业生已然感受到中年危机的可怕,现实压力、心理危机、身体隐患是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校时,有着耀眼的光芒,傲人的成绩、各种各样的奖项......可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起,从前那些让自己得意的事,都变得微不足道,或者说没什么用处。 每个毕业生,都要重新去适应社会。 曾生活无忧的年轻人,开始不敢消费。 23岁的文案编辑小南说:"我曾经是一个剁手族,基本上每天都要拿快递"。 可工作后的她,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日常开销以后所剩无几。 "现在的我买一件东西都要反反复复思考很久,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买一件东西,因为无论多么节省,每个月都很难有结余"。 摆在面前更残酷的问题是:不敢生病。 一位网友就分享了他的故事:北京,一夜之间从他最爱的城市,变成了无比残酷的角斗场。 由于连续加班和高强度工作,他患上了重感冒,拖了几天越来越严重,整个人虚弱到没法说话,不得已请了假去看病。 当他去到北京一家大医院时,自助挂号的机器上,号码早排到一个月以后,他只能去所住小区的一家私人医院。 一进门,医院里的人就问要他一千多的挂号费,他忙不迭地出来,"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北京的冬天这么冷"。 最后他叹了口气,在小药店随便买了药。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看病会成为一个问题。" 现实问题赤裸裸地摆在毕业生面前,可心理上的问题,往往才是压倒这群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致于有人调侃:从985毕业第一年,哭都舍不得买纸。 曾经失业的Adam说:"毕业第一年,我爬上过高楼,企图自杀。" 他和交往两年的女朋友因未来规划的分歧分手了,那段时间,他工作常常分心,接着出错、被辞退…… "那一定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刷朋友圈时,总是看到别的同学混得风生水起,而我自己,却那么落魄",他开始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在纠结和痛苦中,他爬上了窗户,最终又下来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不能再逃避了。" 生活在重压之下,迷茫又彷徨,孤独感总是深入骨髓,这就是这些刚毕业年轻人们的常态。 "每天睡觉靠眼睛生理困,不然不知道如何入眠,醒来不知道又重复一天的意义是什么",开始思考"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在做的事到底有没有意义"。 渴望陪伴,却小心翼翼蜷缩在自己的壳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流泪,一个人承担苦痛。 生活被局限在几平的出租屋里,开始变得分外脆弱。小小的房子承载不下野心和梦想,却装下所有的喜怒哀乐。 怀念从前的校园时光,现实却无时无刻不在鞭挞着人:"从前可以任性不去上课,现在不能任性就不去上班"。 开始频繁地想家,怀念家里的饭香,怀念在家度过的日日夜夜,怀念小时候常走过的街道,可每年结余还不够买一张回家的机票。 除了心理上的问题外,毕业生的身体状况也让人堪忧。 "现在的我和一年前简直不是同一个人,简直是小鲜肉向油腻大叔的转变。"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的湾仔,一年整整胖了二十斤,"每天只吃外卖,晚上加班时也经常吃夜宵,不想也没时间运动,一下班就只想回屋里躺着。" 比体重暴增更可怕的是,湾仔的体质直线下降,体检时被查出高血压。 年轻人熬夜、猝死的新闻人们早已见怪不怪,黑眼圈、小细纹、爆痘、脱发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更不值一提。 "只要你需要生存,都要面临各种焦虑",也许做着不喜欢做的而又为了生活必须去做的事,也许担心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也许流着泪却也不得不拼命奔跑,也许现实与想象大相径庭,可生活对毕业生来说,是一道不能不跨越的坎。 3:
崩溃一次 免疫一次 对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的重重危机,学者李敖一语道破问题核心:同类化。 "现在的年轻人,把无趣当有趣",李敖认为这是当下年轻人普遍焦虑的症结所在。 每天两点一线的奔波,年轻人似乎已经丧失了对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 有人说:我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瘪瘪的钱包表示不服。 对此,李敖反驳:"我年轻的时候很穷,穷会遭受很多白眼,但也有很多穷有趣的经验。" 很多人觉得:我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地熬过去、扛过去,总是会柳暗花明的。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奋斗"更像是一种自我毁灭。 有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独居一年的经历。 其中蕴含的道理很直白:如果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先直面它。 独居时,你会慢慢地认识到生活的琐碎,懂得很多之前并不知道的东西:原来剩饭不放冰箱真的会馊;原来搬煤气罐这么费劲;原来拆洗床单被套能累出一身汗;原来下水道堵了这么糟心…… 崩溃一次,就免疫一次。 当你在一次又一次哭过了从地上爬起来时,你也正在变得百毒不侵。 就像《老友记》里,莫妮卡对开始独立生活的瑞秋所说:"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 but you’re gonna love it." 真实世界很糟糕,但你会喜欢的。 在内忧外患的轮番攻击下,刚毕业的你还有没有活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股市术语叫做"V形反转",指的是在价格一路狂跌至最低点时,触底反弹一路回升。 人们发现,人们从毕业进入社会,到最终成熟,两者间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呈V形的轨迹: 人们在大学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已发育完全,同时努力积累知识与技能,做好了走入社会的准备; 很多人会在接下来三四年中发现,事实往往和想象不同。自己终于拥有了人生的控制权,却发现过程充满了挑战。在此期间,你会变得懦弱、茫然、暴躁、自怨自艾,甚至做出很多蠢事; 最后,如果你在屡战屡败后依然没失去掌控自己人生的决心,也没放弃想要成为更好的人,那么恭喜你,现在的你已经成为了高配升级版的自己。 生活有时的确很残酷,但再咬咬牙,往往就能挺过来。 要知道上坡路,走起来总是比较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