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遵循适当的原则,生动导入新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发现数学,激发兴趣,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不仅在课堂内可以,在课堂外、在家里都可以不经意地去培养。例如,给学生讲数字故事、猜数字谜语、做数字游戏、听乘法口诀和加法音乐等等, 甚至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一个简单设问, 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有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想学、乐学。
  一、尊重学生的特点,遵循适当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结构达到协调和一致,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所在。
  首先,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所谓适用性原则是指,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能力发展特点规律相适应,以此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趋向, 教师总认为课本中的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单纯学习课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因此,把奥数水平的题作为日常练习之用, 使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自身实际相脱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基本知识学得不扎实、不牢固,在练习中得不到巩固, 而作难度大的习题又使得他们感觉力不从心,产生挫折感,甚至丧失自信心。久而久之,不但培养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反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数学。
  其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又要使学生有所发展,不然只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难度适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实验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数学教学主要是以图像思维为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演示操作,让他们有成就感,并且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画,描一描,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计算棒算一算,让他们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问学生:"亮亮用纸剪出一个圆,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你有办法找出来吗?"我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汇报。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了。我有提出:"剪几个圆,折一折,你会发现什么?与同伴交流。"动手操作的时候学生知道了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样学生就对圆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以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语言除了简洁性和准确性外,还有趣味性。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我编了一首小儿歌来做总结:"小数点儿真调皮,它左蹦蹦右跳跳,别看它这一蹦一跳,它的作用可大啦!向左跳一位,原数大10倍,向右跳一位原数缩10倍。"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倍增,小数点向左跳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跳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噢!小数点的作用真不小啊。学生在偷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当然教学语言除了口头语言外,还有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能突出教学的形象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形象化、可视化。教师在作业批改时时所用的书面语言,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评语应以鼓励性为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闪光点,发挥光环效应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展竞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胜"的作用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及时补缺补漏,教师要注意对某些竞赛"失败"的学生给予鼓励,提出他们的优点,不让他的兴趣因失败而低落下来。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小组的、个人的竞赛活动,在每次比赛中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要求他们再接再厉。而对较差的学生也不做批评指责,而是想方设法提出他们的优点,如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勤学好问,成绩进步等,进行表扬,有时还设奖品,以此鼓励并要求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地成绩。因此,表扬和竞赛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五、设争议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好动,自信心较强,在学习中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置辩论环节,让学生在辩论中激发兴趣,培養创造性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我出了一道判断题"所有的三边形都叫三角形",让大家都认真地思考,并分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对三角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比"的心理作用下辩论着,思维活跃,思考水平得到提高,领略到深层思维的乐趣。
  六、以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讲给别人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悬念,牵动他们探索的愿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分米、厘米"时,先写出三个数1、10、100,之后问:"谁能在这三个数后面填上名称,使这三个数相等。"边说边写出1( )=10( )=100( ),这时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个算式上,教室里静静的,我知道他们都在认真思考了,但是没有学生能填充这个算式,我就告诉学生:这道很难的算式的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在教材里,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自己寻找,能找到答案的就讲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十分钟内找不到答案的可请教自己的小组成员,如果小组成员解决不了,那就请教教师,教师帮你解决。短短的十分钟,学生投入到自学之中,谁也不愿请教教师,并争先恐后地讲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听,一个讲完,另一个补充讲,讲完以后要给全班讲。有的学生完成自学后把课后作业都完成了,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既增加了学习米、分米、厘米的兴趣,又在轻松愉快之中掌握了新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采取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为民.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学习[J].教育现代化.2015(17).
  [2] 杨学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考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4).
  [3] 韩芳,秦佑宽.智能手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网站目录投稿: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