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苏北的沛县,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本文对最近几年科技创新对沛县就业增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创新投入持续增加,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从而拉动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促进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同时沛县在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短板,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对就业增收的贡献度。 【关键词】科技创新;就业增收;创新短板 一、近几年沛县科技创新创新主要成果 (一)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沛县科技创业园、光电产业园已经建成,省市级研发技术中心不断增加,目前已达70余家。"十三五"以来,R&D人员总量在徐州县市里位居第一。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沛县2016年平均每百名就业人员中就有0.8名R&D人员,比2012年增加70%。 (二)科技创新投入增长迅速 2016年沛县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0.8亿元,位列徐州郊县之首,比2012年增长71.5%,年均增长1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值为2.38%列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6位。沛县科技支出不断增加,2012-2016年5年间,沛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3.8%。 (三)知识产权和专利数不断增长 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加强技术保护,在核心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促进各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大专利的申报力度,提高沛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增加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沛县2012年专利授权数为750件,其中发明专利为400件,而2016年沛县申报发明专利610件,专利授权1033件,分别增长了52%和63% (四)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16年度沛县科技局对沛县开发区108家企业进行了创新抽样调查,其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为63家,占62.3%,比2013年度高2.4%,比2014年度高1.7%。很多企业实现了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以及组织创新。 二、科技创新对沛县就业增收的统计分析 (一)促进就业人数情况。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信息经济、文化和健康等产业。每年增加就业人数如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每年都增加了客观的就业人员,对促进就业有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 (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人员的平均工资高于沛县平均工资水平。对2013-2016 年度在节能环保、信息经济、文化和健康4个新兴产业的工资水平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这4个产业的月平均工资水平比总体月平均工资水平高1300元左右,信息产业要高1800元左右。 (三)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吸纳了大量人才,为沛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人才储备的基石。对沛县经济开发区的2016年度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员进行了调查,其中大专比2015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占整个制造业人数的17.3%。本科增加了13.1%;研究生及以上增加了8.1%。由此可见,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大幅提高 三、科技创新对沛县经济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创新的短板依然存在 1、科技投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尽管企业自身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日益增强,但是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创新投入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即使和苏南相比投入差距也在拉大,苏南等城市的投入已经占GDP的比例为3%以上,而沛县才2.4%左右,而发达国家往往都在4%以上。 2、沛县新兴产业的产值、利润以及税收等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依然较低,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产业结构。尽管沛县政府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但是新兴产业的规模依然较小,产值、利税的贡献依然有限,在沛县GDP中的比例依然较低。2016年沛县新兴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7.4%,江苏省占4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7%,比苏南平均要低16.9%。和浙江、广东、山东平均水平相比也出于落后状态。 3、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突出,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匮乏是制约沛县,乃至徐州,甚至是苏北科技创新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徐州籍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回流徐州的仅仅占35.2%左右,而硕士研究生仅占21.3%,博士研究生更是仅占10.5%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才外流依然非常突出。从研发人员硕博比例看,2016年,浙江为12.9%,山东为16.2%, 江苏为16.3%和广东17.8%,而徐州为12.8%,沛县为8.2% 4、和发达地区相比,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激励力度依然不足。近几年来,沛县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加上原来基数就不高,这必然造成在申请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减免税的过程中,部分县(市、区)由于本级财政税收的制约,无法对全部研发企业进行减免,另外政府承诺的补贴,扶持资金、奖励资金等,也由于资金匮乏,造成在时间上延误,数量上不足,造成补贴的含金量打折,使得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创新的干劲下滑,这种现象在邳州、铜山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大企业的创新可以完全靠企业自身投入,但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没有政府扶持,创新就显得尤为艰难 (二)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区位的特殊性吸引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强化创新驱动支撑。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作为沛县来说要利用位置的特殊性,吸引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高层次人才,和南京、苏南相比,沛县的区位出于劣势,要想吸引发达地区的高层次人才难度太大,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要考虑实际情况,吸引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于安徽、河南、鲁南来说,沛县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另外要采取措施吸引沛县籍、徐州籍的高校毕业生回流,充实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 2、充分利用政策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徐州市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中心城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落地,从国家层面要在税收、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而省层面要从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徐州在融入长江经济带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了,也没有区位优势,而作为徐州的一个县--沛县,也应该充分利用政策契机,没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要在短期内,完成弯道超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初创企业和"种子"企业的发展,在地方政策給予倾斜和扶持的同时,更要争取中央和江苏省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 3、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一是降低门槛,门槛越高,进入门槛的企业数量就越少,创新的企业总体数量就越少。二是完善创新政策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真正让企业对适合创新的政策敢申请、会申请、能申请、愿申请。三是加大对"双创"支撑平台的引导和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推广、营销策划、法律援助等服务。 【参考文献】 [1]蒋宝维.强产业发展之基 拓就业增收之路[J].中国就业,2013(10). [2]赵玺凤.拓就业空间 促农民增收——西宁市城中区农民工就业增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就业,2010(10). [3]唐启武,向仍腊.湖南省永顺县劳务经济实现就业增收双赢[J].中国就业,2013(02). [4]王书兵,叶俊儒.破解就业瓶颈 探索增收良策——成都市青羊区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实现就业增收的实践[J].四川劳动保障,2013(04). [5]高树红.河北省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8). [6]魏璐,钱存华.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12).